多元联动,唱好歌曲《黄水谣》
2020-11-30刘彦孜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唱好歌曲《黄水谣》为例,建设多元化、多角度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走进音乐、创造音乐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音乐兴趣;多元化;多角度
音乐以她独特的审美功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课改中的音乐课堂应该赋予新时代精神脉搏,着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进行培养,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单纯的讲授乐理、教唱歌曲等。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培养他们高尚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后,我深刻体会到,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把课堂作为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近一年的实习以及摸索和实践,以唱好歌曲《黄水谣》为例,我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思考和尝试。
一、创设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也是一种美的享受。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美的传播者,应该注重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歌曲《黄水谣》时,我提前布置给他们以下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查阅歌曲《黄水谣》的创作背景,初步感知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并想一想哪些乐器或你制作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能表达出这些情感。
在课堂上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鼓、小鼓、小堂鼓、三角鐵、响板、碰铃、铃鼓等乐器,同学们也拿出自己制作的饮料瓶沙锤、空啤酒瓶儿加水、铁片、木板等自制乐器。我问学生:“通过你们的了解,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哪些情感呢?”“欢乐”、“高兴”、“快乐”、“愤怒”、“悲伤”、“哭诉”、“凄惨”、“凄凉”等。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答案,接下来我就带领学生欣赏了歌曲《黄水谣》的歌曲视频,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歌曲第一部分的描述:黄河边生机勃勃,人们生活融洽,应表达出欢快、愉悦的情感;第二部分:鬼子来了,人们生活遭到破坏,应表达出愤怒的情感;第三部分: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应表达出悲伤、凄惨的情感。
然后我把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自选乐器,分别演奏出欢快、愤怒和凄凉的声音。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很高,互相合作,以行动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二、拓展育情,润物细无声
《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和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把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让音乐情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1.激情
为了加深对《黄水谣》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师生互相补充,完成了对《黄水谣》创作背景的了解、对作曲家冼星海的了解,抓住了作品《黄河大合唱》的主旨: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痛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所动,物使之然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表达,我依然把学生分成三组,练习朗诵歌曲三个部分的歌词,并要充分表达出“热爱”、“愤怒”和“悲伤”的情感。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对歌词的记忆和对歌曲情感的表达。
2.创作
如何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完成《黄水谣》的“二度创作”呢?我把学生发出的声音分成两个部分,让一部分学生唱主旋律,让另一部分学生用带来的瓶瓶罐罐、铁片、木板等模仿各种声音为歌曲配器。两种情感都发自学生的内心,两种声音交互融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他们全身心投入,热情激昂,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与他人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从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3.关爱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还把班内会乐器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十几人的“混搭”乐队为歌曲伴奏,经过配器,效果不错。然后,又对歌唱者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训练:气息不足,要求他们平时跑步、爬楼梯;咬字不过关的同学,继续加强朗诵练习,力争使歌唱者的表达能够做到“字正腔圆”;在演唱过程中,要求通过强、弱、长、短、高、低的力度变化和有控制的输送气息,做到“娓娓道来”,抒发真情实感。
同学们在歌曲《黄水谣》的演绎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然他们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4.育美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为完成好《黄水谣》的表演,我又带领学生们利用废旧报纸、废旧塑料袋等制作环保演出服装,让擅长画画的同学制作布景、道具等,再加上乐队和朗诵,一部再现“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合唱作品创作完成。
我带领着学生们在学校、社区、敬老院进行一场场演出,他们不但把美好的歌声留给了观众,同时也收获了美好的回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们在实践中收获了真正的“美”。
参考文献:
[1]陈常 冼星海《黄水谣》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教师,2010,(23)
[2]崔纬 浅析歌曲《黄水谣》的艺术处理[J].音乐天地,2007,(08)
作者简介:刘彦孜,女,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合唱与指挥理论研究方向,东北师范大学卿·音合唱团女高声部团员,担任“东北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合唱团”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