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新常态

2020-11-30陈大年林钦

中学理科园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常态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陈大年 林钦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寓德于教是物理教学的新常态。倡导核心素养导向的实验教学,是体现物理课程的价值追求。本文通过重视课前预习、规范实验教学、鼓励动手实践和尊重实验数据等途径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培育,形成物理实验教学新常态。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教学;常规要求;新常态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核心素养导向的实验教学,是体现物理课程的价值追求[ 1 ],而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核心素养的关键。如何在实验常规教学中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育,笔者通过重视课前预习、规范实验教学、鼓励动手实践和尊重实验数据等途径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培育。

1  重视课前预习,认识学科本质

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形式,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做好物理实验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认识物理本质,提高推理和分析综合能力关系极大。中学物理实验内容多、要求高,不同实验所用的器材及使用方法差异大。不进行充分的预习,不仅实验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还容易损坏仪器,甚至还会出事故。教师应当抓住课前预习这个环节,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质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对学生讲明道理,让学生了解预习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落实。如规定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认真预习,按照要求写出含有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包括自己设计的数据记录表)及注意事项等的预习实验报告。对不进行预习的学生,作不得进行实验的硬性要求。同时加强预习指导,布置实验预习思考题,严格把关加强对实验预习报告的检查。长期坚持以利于克服认识与行为脱节现象,防止只停留在口头要求上,并以这个良好习惯带动其他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例如在验证平形四边形定则实验教学的预习环节中,重点是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等效替代就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本质所在。

2  规范实验教学,培育科学素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实验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 ]。学生在实验时不遵守实验规则、或者不规范的操作,都会影响知行合一。 实验教学中规范实验教学,必须十分注意行为教育与行为训练的统一。行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并在行为观念指导下进行行为训练,体现寓养成教育与行为训练之中。因此,首先我们要提出目标,制定各项要求,使学生明确具体怎样操做。而后根据要求进行严格、反复训练,逐步养成在不同场合做每一件事情都具有符合要求的良好习惯,不能让规则挂在墙上、停留于口头,要让它镌刻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彰显于行动中[ 3 ]。

如进入实验室时要求学生:(1)按照座位号对号入座,以便检查仪器损坏和遗失情况;(2)按实验要求先检查好所给仪器是否齐全,有缺损的及时报告;(3)爱护仪器,未搞清楚使用方法前不要随意乱动仪器;(4)不要随意接通各种电源或使电源短路;(5)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意搬动或调换实验仪器;(6)维护实验室卫生、不乱丢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离开实验室前要求学生做到:(1)要检查仪器有否损坏、丢失,如有的话要及时报告,填好仪器报损单;(2)要及时断开电源,对实验仪器整齐有序的排列或放回原处;(3)待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等等。这些都是一般的常规要求,必须坚持不懈地反复强调,严格检查落实。当学生养成自觉严格地遵守实验室规则习惯同时,他们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爱护公物、节约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意识也就会不断增强。

3  鼓励动手实践,强化内驱动力

在充分进行实验预习的情况下,鼓励每个学生敢于动手和勤于动手,防止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依赖其他同学得到现成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坏习惯养成。在分组实验中需要二人配合的,要求二人一起动手,互相配合、互相检查,发现问题讨论解决。能一人单独完成的,安排好时间尽量满足单独操作,各自记录数据,以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实验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对自然规律自觉探究的内在动力。

例如电学实验内容多,所涉及仪器种类多,而器材选择、器材的布局、各种仪表量程的选择、电路的连接等,都是电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的难点,虽然课前老师讲的再清楚明了、学生也似乎理解,但是一到实际操作,不是無从下手,就是乱了手脚,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则勇于实践,反复地练习,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学生在实践中定会收获不少的新知、诱发他们探究自然规律的求知欲。

4  尊重实验数据,内化科学态度

通过对物理实验数据和误差的分析,培育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这也是物理实验常规要求的重要内容。中学物理实验由于实验仪器的简陋,实验原理的不够完善,所测定的实验数据难免出现较大的误差,我们可以抓住实验数据和误差分析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真的检查、讨论,进行误差分析,并探寻改进措施,绝不能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如在“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发现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流表读数有变化,而电压表的读数几乎没有变化,这直接影响实验的进行。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引导下,进行生生互动的讨论,找出可能是实验时所用的干电池内阻太小造成端电压变化不大的原因。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室没有可调内阻的电源情况下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后,多次实验。又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实验原理虽不复杂,但由于所用器材的限制,所测出的数据往往误差较大,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原理出发,探寻误差的根源,然后让学生在平衡摩擦和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两个方面想办法,多次实验,直至将实验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让学生在互动模式下通过对实验数据和误差的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策略。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培育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常规要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完全做到却是不容易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与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内涵与因素,通过重视课前预习、规范实验教学、鼓励动手实践和尊重实验数据等途径,使“寓德于教”活动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层次性和操作性,从而行之有效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曹义才.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J].物理教师,2016(7):9-11.

[2]沈慧珠.如何让实验教学落到实处[J].中学物理,2015(1):66-67.

[3]伍丽芳.物理实验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学物理,2004(11):6-7.

猜你喜欢

新常态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