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闻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30胡海南
胡海南
摘要:教育新常态下,全新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生态,促使了教育信息流动方式的改变,并由此衍生了许多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带来了诸多可能。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多维互动为重点,将线上教育、线下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整合,追求网络学习和传统教育深层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一个代表。本文结合新闻传播学教学实际,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模型,并从课前准备、双线教学和总结评价三个环节入手,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对策。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新闻传播学 模型建构 应用对策
目前,以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深度整合为特点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成为各级教育革新的新亮点,在优化教学流程、完善组织形式、革新课堂结构、拓展课堂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亟需进行纵深层面的课堂改革,以寻求信息技术与传媒人才培养的高度契合,尽快完成新闻传播学教学的动态化、开放化转向。显然,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不错的突破方向,探索新闻传播学混合式教学的模型建构和具体应用,则具有较强的理论开拓性和现实指导性。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模型建构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多维互动为重点,将线上教育、线下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整合的全新教学模式,追求的是网络学习和传统教育的深层融合,以构建智能化、动态化的开放课堂。本质上来讲,该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以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交互理论等为指导,寻求教与学双向关联的课堂状态。整体来讲,混合式教学模式由课前准备、双线教学、课堂总结和多元评价四大模块构成,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闭环系统,既强调教学意义的全新建构,又强调课堂结构的持续优化。不同于以往从线上到线下的单向课堂结构,混合式教学形成了由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的双向闭环结构,也就是说,是一个各模块互相联结、自成一体、协调发展的闭环生态,不同模块之间存在密切内在逻辑,无法单独存在。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混合式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多向度教学活动,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学主体和客体的能动性作用,具有丰富性、动态性、整体性的特点,具体模型运作,如图1所示。
二、新闻传播学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在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模型的基础上,笔者以新闻传播学专业为例,重点探讨其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新闻传播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范本。
1.课前准备:自主学习材料的准备。课前学习材料的准备,是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前提,能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是否符合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是课前学习准备的关键要点。
一方面,教师在准备课前自主学习材料时,一定要把控好时长,最好控制在5-10分钟。因为在全媒体时代,碎片化、移动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信息获取的基本特点,注意力资源正在成为稀缺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所制作的自主学习视频,必须要控制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长,以确保自主学习的效率最佳化。另外,所提供的自学材料要突出主题,针对单一问题开展,以强化自主学习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另一方面,教师在准备课前自主学习材料时,要善于融入问题情境元素。在录制课前自主学习视频时,教师要结合实际,巧妙融入典型的、针对性的传播学问题,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记忆。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通过拓展性自主学习来解决,或利用微信、QQ等信息平台,将其反馈给教师,以便为课上师生互动交流提供方向依据,提高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
2.双线教学:课上互动,课外延伸。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反馈和学习效果,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增进师生多维互动的基础上,增强混合式教学实效性和动态性。
一是开展操作训练。当学生观看完教师准备的自学材料后,教师可设计相应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完成。例如,在进行新闻选择标准教学时,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已经初步掌握相应理论知识,而为了检验和强化自学成果,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通讯稿件,然后引导学生進行自主判定和挑选。当然,教师还可通过改写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并提高其判断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二是组织话题陈述。教师可利用课上时间,通过抽题陈述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培养提高学生新闻表达能力。目前,许多高校所使用的《新闻学概论》教材,媒介研究内容更多偏向于传统媒体,尽管涉及一些新媒体,但也处于“过时”状态。对此,教师可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前沿论文,然后组织学生深入阅读,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可适时推荐一些经典课外读品,并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激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纵深延展。
三是创造课下实践项目。新闻传播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无论是广告设计、播音主持,还是广电新闻、新媒体等,都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来完成知识内化迁移。但客观来讲,传统教学中因课堂时间、教学环境、校方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无法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实践项目,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下,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完全有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项目,是提升传媒学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具体来讲,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作用,打破时空局限,为学生寻求更多涉及理论应用、媒体运用等的新闻项目。例如,教师可专门向学生传授社交媒体公众化创立与运营技巧,并鼓励学生创建属于自己微信公众号,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媒体方向,如美食分享、考试培训、生活情感、校园趣事、周边旅游等。另外,教师可牵头创办“新媒体工作室”,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要求学生定期上交相关领域的稿件,并做好线上线下的及时互动和指导交流。
可以说,通过上述课堂内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培养提高学生新闻综合素养,在双线教学的闭环生态中,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作用,促进教学整体效能的形成。
3.总结评价:多元化体系建构实施。在完成上述教学环节后,教师要做好课堂总结和教学评价,以确保混合式教学的长效生成。就课堂总结来讲,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思维导图、微视频等形式展开系统总结,以便为学生知识系统的自我完善与强化提供保障,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灵活把握。但就教学评价来讲,教师必须要坚持多元化、混合化原则,加强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建构与实施。
一是注重课堂测评与互动。新闻传播是一个对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都有着较强要求的学科,因此传统的课堂测评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评价环节,因为学生的文字组织和逻辑思维两大能力能够直观地呈现于纸上。如在完成大众传播效果理论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与新媒体环境相关的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分析,在确保理论时代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好传播学理论的“活用”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把握,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另外,教师要将课堂测评与课堂表现进行结合,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并针对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陈述表现等行为加以量化,与笔试成绩一道对学生进行整体考察。
二是完善线上反馈渠道。全媒体时代,教师要及时转变思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反馈体系。混合式教学中的互动环节,应该突破传统的课堂局限,利用网络平台延伸到课堂之下,并通过学生反馈进行客观教学评估,为后续教学的优化提供依据。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定期向学生推送新闻传播学的前沿知识,然后学生要进行自主阅读,并进行评论、转发等,同时教师要设置专门的互动板块,针对学生疑问展开实时的线上交流,为学生解答理论问题,或提供专业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师生的多维互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而且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拓展教学反馈的价值空间,对混合式教学形成有效补充和延伸。
三是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混合式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为了有效提高互动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的线上投票功能,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我评价,定期评选出在混合式教学中表现最佳的小组,并将其纳入平时的考评范畴,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组内自评,每个小组可通过社交媒体展开线上交流,总结混合式教学中所得、所想、所思,大胆指出各自的不足和改进对策,然后集中反馈给教师,以便在教学相长中持续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作用。
三、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可能,能够促进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堂结构的优化重构。为此,相关教育主体必须及时转换思维,结合新闻传播学专业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程度,逐步完成全媒體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的现实转向,以充分满足现实社会对传媒人才的新要求,同时构建独具特色的创新教学模式。当然,混合式教学并没有统一的范式和标准,这就要求教学主体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需求,针对性构建相应模型,以建设个性的、动态的混合式课堂。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新闻传播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切不可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要坚持以适应能力培养的理念诉求,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在意识与行为的统一中,确保教学实践的持续优化与完善。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宋庆祥.全媒化视域下新闻传播的实践教学[J].青年记者,2019(29).
[2]杨春艳.新闻传播伦理学课程专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7).
[3]王竞梅.基于SPOC的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
[4]张恒军,潘婧妍.新时代外国语大学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传媒,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