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关联性分析
2020-11-30张成会
张成会
摘要: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影响高等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大学生就业倾向。在安徽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大学生就业结构现状,对安徽省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协同度分析,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建议。
Abstrac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affect the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employment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nergy degre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 and provides policy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产业结构;大学生就业;协同度分析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synerg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31-0079-03
0 引言
“十三五规划”期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徽省作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和大学生就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及该行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倾向反过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随着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三大产业越发重视就业人才的质量。从理论上看,大学生身为高技术和高素质群体,产业结构升级将拓宽其就业空间从而有助于促进就业。但现实是产业优化调整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愈发凸显。鲜有文献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学生就业进行整合研究,缺乏迎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对促进大学生就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
1.1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
通过对历年来安徽省三次产业占GDP比重进行整理,得到2008-2018年安徽省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安徽省第一产业比重近十年来不断下降,由2008年的15.98%一直下降到2018年的8.79%,且其产值比重一直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安徽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2012年产业比重最高达到54.64%。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经历轻微的下降后,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2018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为接近。由图1可以看出,安徽省第三产业产业产值比重仍会持续上升,超过第二产业产值。总体来看,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安徽省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安徽省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二、三、一”结构朝着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结构的趋势转变。
1.2 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结构现状
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安徽省产业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安徽省就业结构从“一、二、三”结构逐渐变化到“二、三、一”结构。由配第—克拉克定律可知,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升,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最先发生转移;当国民收入水平再次得到提升时,便开始有较多的就业人口转移到第三产业。通过观察安徽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结构。安徽省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某些行业,同时随着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增加,第三产业中毕业生就业比重也逐渐上升,而第一产业毕业生就业比重逐渐下降。
2 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关联性分析
2.1 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同度分析
产业结构的变化会给大学生就业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测量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同度,本研究依据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理论,计算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它可以反映安徽省各产业吸纳就业人员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大小,其模型为:结构偏离度=(某产业产值比重/某产业就业比重)-1。其偏离度大小由数值的绝对值决定,若就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说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同度越高,为零时表示协同度最高;当就业结构偏离度为正时,说明该产业劳动力供应不足;当就业结构偏离度为负时,说明该产业劳动力过剩。
从2008-2018年安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系数看,安徽省第一产业就业偏离系数均为负数,说明安徽省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过剩情况,具有较大的劳动力转出潜力,加上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等各方面要求均不高,从而导致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不足。第二产业就业偏离系数均为正数,安徽省第二产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可能是因为安徽省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同时由于第二产业对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就业壁垒,因而相比于第一产业,具有较大的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潜力。安徽省第三产业劳动力经历了劳动力短缺到劳动力过剩再到劳动力不足的变化情况,但较于另外两个产业而言,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总体上较为稳定,具有较大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因此有着较大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2.2 安徽省行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度分析
目前,安徽省正处于产业优化调整的重要机遇期,行业结构的变动能直接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因而能够更为直接地反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从安徽省各行业就业人员人数变化情况来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逐渐下降,其他行业就业人数保持稳定或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从安徽省各行业就业人员总量来看,安徽省行业间存在结构不平衡现象,一些行业就业人数远高于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等,其就业人数均高于就业人数总量的10%,农林牧渔业甚至高达39%,而其他行业就业人数不超过5%。
本研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2009-2016年安徽省主要行业及其就业人数,分析安徽省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同度,从而探究安徽省各行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其模型为:行业结构偏离度=(某行业产值比重/某行业就业人数比重)-1,解释原理同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均存在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尤其是农林牧渔业具有较大的劳动力向外转移的潜力,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有限。安徽省金融业偏离度在4.2500-7.6000之间浮动,房地产业偏离度在3.7778-6.3750之间浮动,工业偏离度在1.2793-1.9135之间浮动,说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且趋于稳定。由前面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可知,安徽省第三产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场地,同时金融业等各种信息服务行业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薪酬待遇等较为丰厚,因而对大学生就业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
由上文分析知,安徽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逐渐提高,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降低。目前,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矛盾问题较为严重,大学生就业问题较为突出。首先,政府应加快改变传统经济拉动就业的模式,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协调发展,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同度。其次,产业结构决定大学生就业倾向。故应根据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鼓励创新创业,并通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同时鼓励创业者进入第二产业领域,尤其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科技型等产业,扩大创新创业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高校应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总而言之,只有当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能够协同发展时,才能促进经济加快增长和大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3.2 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
人才培养结构决定大学生就业结构,是连接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桥梁。要促进大学生就业应根据产业、行业劳动力结构现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一方面,应根据产业、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建立适应产业、行业发展变化的人才预警机制。事实上,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调整要滞后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调整,从而人才结构和行业结构之间的偏离度是一种常态化存在。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预警机制,使偏离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根据各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使人才培养队伍迎合行业发展需求,保证充分就业。如针对安徽省金融业、工业以及房地产业具有较大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批发和零售业吸纳劳动力逐渐减小的情况看,安徽省应发布相应的人才预警,扩大或缩小相关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提高培养人才质量,优化调整人才培養结构。另一方面,根据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人才培养储蓄机制。由于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之相反,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却具有紧急性。因此,应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为产业、行业发展储备人才,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3.3 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适应产业升级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是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根本影响因素,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趋势及时进行相应地调整,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因而,有必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使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有机衔接。一方面,提倡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念。安徽省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十三五”规划实施后,安徽省正逐渐实现农业现代化,故应调整传统农学和农林牧渔类专业设置,增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建立学科专业设置监测预警机制,保障学科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协调同步。同时专业设置监测预警以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发展现状为指标进行构建,对不同专业的就业率和失业率及时进行监测并加强预警,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孙威,何熠.产业转型升级下高校专业结构优化与大学生就业协同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2):120-125.
[2]马永霞,马立红.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06):40-46.
[3]张婧群.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以“双困”大学生为例[J].经济问题,2016(11):75-78.
[4]徐真.产业升级、结构转型与大学生就业促进研究——基于2015年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监测的情况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6(05):107-112.
[5]张小敏,王菥,李政通,白彩全,易行.产业结构优化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吗?——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46(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