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兴荣:一心为民 以德治村
2020-11-30郑智维
郑智维
连续5年没有发生社会治安事件,3年内仅处理一件民事纠纷。
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河南周口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有村民470户2020人。
周口万德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周口万德食品有限公司、双鱼粮食银行、美之华标牌标识加工厂、兴财木制品厂……
行走在时庄村,和多数村庄不同的有两点:村中企业多,家家户户挂国旗。
“户户挂国旗,人人学政策,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说,产业发展起来后,提升村庄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形成良好乡风等软实力越来越重要。
拿到会上“议一议”
听到大喇叭通知,晚上召开村民大会,唯恐错过时间,时庄村村民张庆峰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了位于村部附近的文化礼堂。
11月11日晚上7时,时庄村文化礼堂里,村民大会准时召开。
除了谈及集体财产分配、村规民营实施情况等内容外,时兴荣还通过一张张幻灯片给村民讲起了村庄的未来规划。
台下坐着来自全村的200多位村民。整场下来,为时两个小时的会议无一人早退。
“时庄村村民重视开群众大会,因为会议内容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张庆峰说。据他描述:赶上春节期间,设有325个座位的文化礼堂座无虚席,而且过道和主席台前都坐满了群众,最多时有400多人。
作为家中的参会代表,村民张朴霞从不缺席村民大会。每次开完会后,再向家人传达。“和周边村庄相比,我们村开会开得多,会议的内容也多。”她说。
在时庄村,凡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拿到会上“议一议”。
发展规划、新村街道规划、宅基地安排、土地及项目承包、村干部工资待遇发放……均属会议内容。
除全体群众会外,还会有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大会,时庄村每年开会几十场。
在时兴荣看来,开会是让群众了解村中事务,学习政策、法规,从而参与到治理之中。
“开会是‘施政的前提,涉及村民的事情要公开、透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每一位村民了解村务,不断激发村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他解释说。
不成文的“规矩”
站在时庄集贸市场,时兴荣回忆起1993年时的场景。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担任村支书两个多月的时兴荣决定带领村民兴办时庄集贸市场,以促进物资交流,解决群众距离集市远、买难卖难等问题。
兴办市场之初,不少村民很担忧:起了集,街痞子、小偷、打架的都会变多。
对此,时兴荣有过深入思考。
他深知,相较于周边集市,时庄集贸市场成立晚,并没有优势;要想成功就必须在市场环境、秩序的治理方面下功夫。
在他的主导下,时庄村党支部为市场经营立下了规矩:如果丢了东西,由村民共同赔偿;本村人不得与外村人吵架,不得抢占摊位,不得缺斤短两,买卖双方不得强买强卖。
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用适合农村的治理思路来解决。同样的思路和做法,后来也被时兴荣运用到了村庄治理之中。
曾经有一段时间,村干部整天为处理各种琐事及纠纷发愁:兄弟之间闹矛盾,邻里之间有纠纷,耕地边界有异议……
先是制定成立了“一約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记者注)。
“四会”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发挥乡贤能人服务作用,有效改善社会风气,处理民间事务,使矛盾纠纷发生率大幅下降。
除了村规民约,时兴荣还带领村民提出了一些不成文的“规矩”:男人不得打女人,大人不得欺负小孩,富人不得欺负穷人,穷人不得无理取闹,干部不得请群众吃饭,群众不得请干部吃饭……
关键在选对干部
“妈,啥是党员?”“啥是共产党?”13岁那年,懵懂少年时兴荣问母亲。
“党员就是共产党的一员。”“共产党就是为群众办好事的。”母亲回答说。
母亲是一名老党员,长期担任村妇联主任,在村里有着很高的威望。自己少年时代和母亲的一段对话,对时兴荣的成长和回村当干部有着深远的影响。
先人后己,不搞特殊,母亲的做法让时兴荣看到了“德治”的力量。
为了约束家人,时兴荣还对家中晚辈提出要求:第一,在村里不准戴墨镜;第二,不准在村里背着手走路;第三,见到村里的长者要问好;第四,不准在村里村外说大话、瞎喷;第五,可以到乡亲们家里吃捞面条,但不准在乡亲们家里喝酒。
“有威信、有威望。”谈及时兴荣,村民时文俊给出这样的评价。
在他看来,这种威信、威望,一方面源于他为人处世的方式,另一方面是靠实打实干出来的。
1994年,带领村民植桑养蚕,创办丝厂;1997年,自己出资金建起全市第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楼;1997年,土地流转全国首创;2018年,建起了全镇最大的敬老院……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关键一环。乡村治理中,关键在选对干部。
“乡村干部要有大象肚子、兔子腿,还要长个八哥嘴!”通过一句顺口溜,时兴荣谈及村干部应有的能力。
他解释说:“大象肚子就是要能容人容事,为村民办事要跑得像兔子一样快,调解矛盾、宣传政策要像个知法懂法熟悉政策的巧嘴八哥。”
“乡村振兴,谁来治村?我认为未来需要这种能力的干部。”时兴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