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工程绝不能含糊
2020-11-30严碧华
严碧华
产业扶贫工程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否持续不断地发挥效益,能否助力乡村振兴,值得关注。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贫困地区加大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了产业,成为贫困地区群众重要收入来源,很多地方还因此走向乡村振兴。曾经的贫困地区产业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但也有个别地方,对产业扶贫工程建设不够重视,好端端的扶贫工程因质量问题没法使用,甚至变成了群众的闹心工程。
比如东北某地,为解决搬迁小区后续发展问题,早在2017年2月立项,投资建设日光温室。项目启动后,当地镇政府作为实施主体,与一家合作社签订委托建设协议,实际则由时任村支书在主导建设。此后,项目建设一波三折,中间经历合伙人退出、工程转包、资金链断裂等。因资金投入不到位,工程偷工减料,建成的温室部分出现质量问题。
直到2020年6月,温室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但群众发现有些质量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对此,当地政府又拿出3项整改措施:一是对原有日光温室进行维修改造;二是对88户原来自主投入的维修费用进行全额补贴;三是立足长远,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但一个寄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梦想的产业扶贫工程拖了3年,而这3年,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
出现这样的问题自然值得反思,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论证不充分、把关不紧、监管不严、建设和运作模式不科学。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中,没能及时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工程进展以及工程质量进行评估、跟踪、监管。
事后反思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因为缺少监管,或监管形同虚设,对承包方的资质审核不严,工程层层转包,实质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大幅度缩水,导致了质量问题。
项目建成后,又在没有验收合格的情况下就组织贫困户使用产业补贴资金和扶贫小额贷款购买,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复杂。
质量问题之外,要使產业扶贫工程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还需管好用好,要重视市场分析和开拓市场。
有媒体报道,建而缺管、专业运维人员不足、扶贫电站核心组件质量差等问题,造成了有光伏发电扶贫“阳光存折”打折扣,有贫困村为此欠下200多万元贷款。
过去数年,亦有些地方力推的产业扶贫工程,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或放弃。
西部某地,为帮助群众脱贫,一度兴起养兔热,政府整合各类资金予以支持,高峰期兔子存栏接近40万只,但原有的市场需求急剧变化,后来,很多养殖户损失惨重。
种植养殖业最大的难题就是市场,一旦找不到销路,农户可能多年都缓不过劲儿来。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产业扶贫工程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否持续不断地发挥效益,能否助力乡村振兴,更值得关注。
各地对产业扶贫工程绝不能含糊,一方面要未雨绸缪,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另一方面,要把产业扶贫工程用好,投入巨资打造的产业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