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思想文化大报定位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2020-11-30张碧涌
张碧涌
5G是当下的流行热词,各种“5G+”概念层出不穷。对传统媒体而言,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鞭策我们不断加快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步伐。
光明日报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工作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9年是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对70年来光明日报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在政治建设、理论创新、道德引领、教育启迪、文化传播、科学普及等诸多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光明日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思想文化大报的定位,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总书记对光明日报工作的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总书记对光明日报的希望和要求,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光明日报社深度融合策略和实践
2019年,光明日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贺信精神,积极落实中宣部推进媒体融合工作要求,加速推进“主力军上主战场”,制定了《光明日报社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媒体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对内,光明日报整合工作机构,在原有融媒体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打通“策、采、编、发、评”全流程。同时,设立了一批编委会直属办公室,从社级层面强化思想文化特色、新媒体特色、知识分子特色。例如,设立智库办公室,整合专家资源,充分发挥智媒功能、资政功能;设立“光明的故事”办公室,持续生产短视频品牌节目“光明的故事”;设立“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服务院士、专家等老一辈知识分子;设立“新动力人群办公室”,服务互联网新业态中的新型知识分子。
对外,光明日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与腾讯、今日头条、科大讯飞等互联网企业开展从宏观战略到中观项目、微观产品的全面合作,不断拓展传播渠道、传播能力,还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应用5G技术、智媒技术开发新媒体产品。
平台建设上,光明日报正在打造新版客户端,集成人工智能、主流算法推荐、视频直播等新技术新应用,使光明日报客户端成为广大知识分子“掌上的精神家园”。
通过这些实践,我们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经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全媒体发展进程中,哪些理念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哪些弊端是我们必须克服的。
光明日报全媒体发展的成果亮点
2019年以来,光明日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指示精神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出一系列富有光明特色的新媒体产品,凸显思想文化特色,在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上下功夫。
“光明的故事”系列视频。这一组视频是从2018年开始探索起步的,主要讲述总书记牵挂的人、牵挂的事,传递总书记对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真情关怀,同时,也展现了渴望在新时代建功立业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懈追求与忘我拼搏的奋斗精神。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又重磅推出《光明的故事》(第二季),共包含《致敬》《牵挂》《追光》《追梦》4期微视频,被“学习强国”等平台在重要位置推送,全国两会期间全网浏览量超过1.12亿;接下来5月18日,再次推出《光明的故事》微视频《“总书记,我又能看书啦”》,讲的是总书记关心的老阿姨龚全珍的故事,全网触达量超过10亿人次,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高校招生光明大直播”。总书记贺信指出,光明日报70年来在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就有“教育启迪”。光明日报已经连续三年举办“高校招生光明大直播”,通过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并借助多个移动直播平台联动发力,让高校招生信息“零距离”呈现在考生和家长面前。2019年的大直播覆盖全国200多所高校,观看直播的网友總数达1.85亿。与2018年相比,不仅学校更多,观看人数更多,而且实现了境内外多平台、多语种的立体化传播。一些西部地区的高校因此获得更多关注,如西安交大的直播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网友观看632万次;宁夏大学的直播,有来自11个国家的网友观看。
推出“光明追思”栏目。总书记贺信要求光明日报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为此光明日报专门成立了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进一步深化与知识分子典型的联系,让越来越多知识分子的故事在互联网上实现全媒体传播。根据中央的安排,院士专家逝世后,要在光明日报上刊发讣告,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待遇。讣告内容在报纸上受到规格和字数的限制,而读者又非常希望了解这些院士专家的成就和事迹。报社对此进行了扩展,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光明追思”栏目,在院士专家去世后,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图文,缅怀其光辉的一生,2019年以来共发布了130多篇光明追思报道,成为互联网上最具权威的信息源。例如,2019年1月16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去世,光明日报在新媒体端第一时间发布了追思报道,微信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几小时内,光明微博此条阅读量超过1200万。
推出“智库问答”。 光明日报在移动端开辟“光明智库你来问”微博栏目,邀请网友与各领域专家互动,面对重大问题不避讳,真问真答,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截至2019年12月11日,共发布话题164条,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同时把每一期的互动问答整理成文字,在报纸版面刊发,实现了新媒体素材反哺报纸版面的有机融合。
光明日报新媒体发展的思路理念
光明日报不断加快新媒体发展步伐,以理念创新指导实践。
观点立媒、观点立微、观点立端。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及时迅速发出理性声音,是主流媒体保有舆论影响力的关键,也是光明日报全媒体产品的价值体现。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移动端推出“光明网评”,不仅对教育科技等垂直领域新闻话题率先发声,也对思想动态、文化现象、社会治理、公共秩序等领域话题,以知识分子视角进行专业化解读、学理化评述、理性化阐释,力求引导出价值性方向、建设性措施。
新媒体产品要成体系成系列。一般意义上而言,新媒体产品适合短、平、快,轻量化制作、及时化传播。报纸有专栏、专题,新媒体产品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成系列成体系推出,这样容易形成辨識度,让人记得住、留得下、传得开。例如,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光明日报推出《70年,70城》,用短视频、图文的形式展现各地城市70年的变迁,每一期图文、视频聚焦一个城市,在光明日报“两微一端”同步推出,每推出一个城市,都会在当地形成热烈反响,被当地市民在朋友圈转发。
在新媒体平台要重视做好人物报道。作为一张传统大报,光明日报有一支富有经验、笔力深厚的采编队伍。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传播格局,要想团结联系引导服务好各领域的知识分子,光靠大篇幅的文字报道显然不够,配以图文、音视频、访谈等多种形式能够增强宣传效果。相比电视台而言,传统纸媒编辑记者在制作人物视频时,不善于驾驭场景,不善于穿插式拍摄,但适合做人物深度访谈式采访,这不仅符合传统纸媒的专长特点,也符合光明日报的特色定位。在2019年国庆前夕,光明日报推出《一起走过70年》《我的前辈们》系列视频,邀请航天专家孙家栋、航空专家王小谟、经济学家厉以宁、法学家张晋藩、考古学家刘庆柱、翻译家许渊冲、建筑学家吴良镛、人口学家邬沧萍从各自的领域出发,谈70年来的思索与感悟。走过70年的新中国,为什么是今天的样子?他们在视频中给出的一种解答,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其奋斗史就是新中国的成长史。《走近院士——我和共和国同龄》系列视频集中采访了一批出生于1949年的院士,靠近院士们的工作和生活,通过温情讲述,让观众体会到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中宣部《新闻阅评》指出:光明日报通过系列人物短视频,让知识分子成“网红”。
光明日报全媒体发展面临的难点
光明日报经过近几年的媒体融合实践,绝大多数编辑记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在观念上接受了“全媒体”理念。但是面临在很多传统媒体的共性问题。
一是缺少懂技术、懂媒体、懂管理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无论是移动互联网红利、自媒体红利,还是短视频红利和大数据红利,基本都被新浪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和今日头条等获取,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平台的技术领先。目前,光明日报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支新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对内应该能够沟通策、采、编、发、评全流程,对外应该能够把前沿技术适配、应用、整合到新闻生产中。而引进新媒体人才,报社在薪资、编制、户口上都受到限制。成立专门的技术公司来引入人才,是报社未来探索的方向。
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2014年以来,中央陆续多批次给予财政支持,推进报社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一味依赖外部“输血”,而不是自身“造血”,那么就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光明日报目前在新媒体广告经营上还处在起步阶段,下一步要积极探索广告经营、信息服务、版权合作等多种盈利渠道,把优质内容、平台流量转化为实际收益。
三是传统编辑部门的编辑记者上主战场的能动性有待提高。中央提出,媒体转型需要主力军上主战场,牢牢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光明日报一直在推动媒体融合,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采编部门的绝大多数编辑记者也有上主战场的积极性,但是能动性不够,不知道该怎样投身新媒体产品的生产制作。最近,报社想了一些破解的办法,主要是实行新媒体产品制作项目制,鼓励传统采编部门编辑记者与新媒体编辑记者自由组团合作,用灵活组团的形式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报社给予资金支持,激发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社协调多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新媒体报道方案,推出很多新媒体项目组。比如,《一起走过70年》《我的前辈们》系列视频由报社全媒体总编室牵头,邀请报社科技、文艺等部门资深编辑记者参与脚本创作,视频拍摄制作由市场化专业团队完成。通过项目制,吸引越来越多的编辑记者参与其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新媒体素养,也一步步倒逼所有人向新媒体转型。
四是自有新媒体平台传播力不足。媒体融合一方面要用好商业化平台,同时也要建好自有平台。在传统媒体中,真正建好自有平台的并不多,多数还是依赖微信、微博、抖音等商业化平台来传播内容,光明日报也面临这个问题。报社正在进行新版客户端的开发,新版客户端计划加入主流算法推荐,能够匹配用户的阅读需求,推荐富有光明日报特色的音视频图文,还计划搭建直播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技术驱动,让自主平台赶上商业化平台的步伐。
五是团结联系引导服务青年知识分子有待加强。光明日报在团结联系引导服务老一辈知识分子、知名专家学者群体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团结联系引导服务青年知识分子还做得不够。时代变迁,技术迭代,青年知识分子面临新的客观环境,要想团结联系引导服务他们,必须有新手段新方式。目前,光明日报正在打造建设面向知识分子和知识界的信息聚合和发布平台——“光明号”,广泛邀请各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机构、智库,以及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各领域知识分子,以单位或各个人身份入驻 “光明号”,通过整合囊括学人、学界、学术等各类移动信息资源,尤其是优质图文、视频和直播资源,进行成果发布、观点展示、思想交流及互动讨论,做大做活知识分子“朋友圈”。
5G时代已经来临,媒体生态将进一步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与新技术新应用齐头并进。2019年1月,光明日报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智媒技术创新中心,并成为5G应用产业方阵副理事长单位,是唯一一家中央媒体。接下来,光明日报会为“主力军上主战场”进一步做好做实软硬件支撑。
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光明日报会更加努力,加速打造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央新型主流媒体。
作者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