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莲花县探索建立“六项机制”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11-30贺添华

老区建设 2020年19期
关键词:攻坚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正处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叠加期和历史交汇期,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莲花县地处赣西边陲,罗霄山脉北段,全县面积107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个垦殖场、157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县、罗霄山脉特困片区县。莲花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资源优势突出、农业基础厚重、产业特色鲜明,加之经过去年成功脱贫摘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莲花县作为全省 25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9 年 4 月脱贫摘帽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明确“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巩固提升脱贫摘帽成果为基石,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围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创新建立“六项机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

突出提质增效,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坚持“精准式”济困帮扶与“普惠式”共享发展有机结合,在抓好精准脱贫攻坚的同时,不断提升区域整体民生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一是健全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机制。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动态监测预脱贫户、边缘户、脱贫监测户的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户施策,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劳动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为全县所有农村人口购买防贫保险,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强化扶贫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已纳入全县扶贫资产台账的项目数 2617 个,合计 60361.77 万元。二是推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医疗、社保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幼教普及工程,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村级卫生室门诊统筹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加大农村危房改造,保障重点人群就业。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第二水厂净水工程已完成,供水管线正加紧铺设。持续巩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 优化路网结构,完善管养机制,同时结合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改革,推进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全县农村公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

突出产业带动,探索建立产业振兴长效机制

坚持将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途径。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构建产业发展可持续机制,推动实现产业兴、村民富。一是强化合作机制促实效。以开展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为契机,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导向,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引导“红沿”“新胜”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产业发展。通过经营性收益、工资性收益、生产性收益、资产性收益等方式强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发展成效。二是深化市场导向促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井冈山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研发和引进新型产品 22 个;因地制宜培育百合、富硒大米、莲子、肉牛等市场前景广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了“吉内得”“胜龙”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县“三品一标” 认证达 44 个。三是打造田园综合体促融合。将“田园综合体” 作为巩固提升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可持续模式,辐射带动群众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玉溪民俗生态园获评全省 4A 级乡村旅游点,六市海潭人家等三地获评 2020 年百家“江西康养旅游打卡地”;创新开展的“云游莲花 为荷而来”莲文化旅游节, 在线观看人数达 71 万,农旅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突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乡村人才振兴长效机制

坚持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最活跃的要素,结合莲花产业需求、乡村特色,“外引”“内培”双管齐下,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厚植人才根基。一是完善引才机制。创新建立乡村人才特聘、岗位特设等引才制度,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建立了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创新实行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结合本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比如,针对百合产业,邀请井冈山大学技术团队常驻该县全程指导种植,推动百合产业发展升级。此外,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柔性引进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颜龙安院士等具有高级职称及以上人才 22 人,助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二是强化培养机制。持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全力推进“四个一批”技能人才培训,积极锻造一批“田秀才”“土专家”技能人才。开展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 1190 人次,各类致富带头人全县创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1200 余个,带动农户 4.38 万户,其中带动贫困户 1 万多户,户均年增收 3000 元。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完善项目扶持、奖励资补、政治吸纳等激励政策,全面落实乡镇绩效考核、边远津贴等。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惠农信贷通 3212 万元。积极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乡村人才资源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建设,纳入村“两委”或列入村级干部后备队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突出典型引路,探索建立文化振兴长效机制

坚持“扶志”与“扶智”并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增添更多文化色彩、注入更多文化力量。一是健全脱贫激励机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大宣讲、“三讲一评颂党恩”等活动,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大力创办“第一书记爱心超市”,评选优秀产业致富带头人和“最美脱貧家庭”“脱贫奋进之星”,涌现出《扶贫一头牛》《贺香艳家的两面墙》等扶贫脱贫先进典型,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赶、比、拼”内生动力。二是完善文化扶贫惠民体系。引导各类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扶贫,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完成改造升级乡镇文化站 13 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22 个,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广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实惠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三是持续发力治陋习树新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群众文明素养和精神面貌不断提升。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大农村殡葬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墓地建设,火化率和入公墓山率均达到100%。

突出生态优先,探索建立生态振兴长效机制

坚持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以良好生态支撑乡村振兴。一是纵深推进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以“五个万亩”(万亩油菜、万亩果业、万亩有机稻、万亩油茶、万亩中药材基地)为示范,因地制宜推进大米、莲子、柚子、栀子、百合等生态农业扶贫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近三年来,从事绿色种养的贫困户 6500 余户,户均年增收 3500 元以上,户用光伏扶贫工程惠及贫困户 5922 户,户均增收 3000 多元,120 個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5.3 万。二是全面提升县域人居环境。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转运和统一处理。打造了300 余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点,危旧房屋实现应拆尽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3.3%,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 2.6 万人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考评排名全省前列。三是健全生态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价值实现、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 100%,3 个出境水监测断面优良率100%,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入选 2020 中国县域生态百优榜。

突出党建领航,探索建立组织振兴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坚强战斗堡垒,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筑牢基层组织堡垒。创新开展了新时代“王佐支部”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建立健全村(社区)“两委”成员联审机制,全面推开“廉洁村居” 建设,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比例达 70.7%,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党组织带动产业发展。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发展优势。脱贫攻坚以来,探索建立以产业基地联合党支部为主体,产业基地党小组为支撑,党员中心户兼任党小组长的新型党组织框架,将党组织建在产业一线,凝聚党群合力发展地域优势产业,实现共建共享共担的发展格局。三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引导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村级发展中担当作为、创先争优。创新实施县对村干部年度绩效管理考评,拿出 487 万元对考核前80 名的行政村分等次差额化奖励,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作者简介:贺添华,中共莲花县委常委。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攻坚
把握“四度”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山西吕梁:创新造林机制 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脱贫攻坚大数据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
吕梁方山县:“十二个”攻坚行动助脱贫
攻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