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群诗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30张桂银
张桂银
摘要
近年來,群诗教学成为诗歌教学的新风向。鉴于诗歌篇目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可从背景、题材、意象、作者四个角度切入,进行议题开发和文本建构,以此促进教材资源的整合,提升诗歌教学的境界。
关键词
群诗教学 背景 题材 意象 作者
群诗教学从根本上颠覆了先前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深受语文教师的青睐。然而,教材中的诗歌篇目内容多样,课外诗歌浩如烟海,教师如何恰当地选定教学议题,继而合理地筛选教学文本?笔者根据相关教学经验,探索出一条相对成熟的群诗教学之道。
一、群读同一背景诗歌,学会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古代读书人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法门,也是我们在诗歌教学中一贯坚持的策略。目前,在教材中,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都是以注释的方式呈现的。教师可以据此搜集材料,用鲜活的诗歌代替苍白的注释,在群诗的氛围中带领学生知“人”论“世”,为其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开辟道路。
笔者在执教《望岳》一诗时,就依据书上的注解“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从课外撷取了《壮游》和《忆昔》的片段,用血肉丰满的诗句,向学生再现了彼时杜甫的青春逼人和大唐的流光溢彩。
课上,笔者先向学生出示《壮游》的一段节选:“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轻,引臂落鹙鸽。”笔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杜甫”(志向远大、英姿勃发、放荡不羁等)。接着,笔者又出示《忆昔二首》的部分诗句给学生:“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随后,笔者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唐”(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安居乐业等)。经过此番的群诗学习,学生不仅对那个时代的背景有了了解,对《望岳》所表达出的豪情壮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群读同一题材诗歌,探寻普遍特征
古代诗歌的创作题材多样,大致可分为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等十余类。相同题材的诗歌在情感抒发和艺术表现上颇有规律可循。因此,教师可以设置“阅读同题材诗歌,总结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诸多特点”这样一个教学议题。此课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题材意识,便于其集中精力深入探寻某一类型诗歌的创作特征,拓展其阅读深度。
笔者曾执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赏读南宋爱国诗”一课。该课中,笔者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南安军》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进行组合,引导学生梳理南宋爱国诗词的情感内涵,并感受其刚劲顿挫的语言风格。
笔者先带领学生结合注释,逐篇阅读以上诗词,思考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学生最终得出:南宋爱国诗词中,有痛失国土的伤心,有以身许国的忠心,有为国征战的雄心,有壮志难酬的痛心。随后,笔者让学生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这几首诗词刚健豪迈的诗风。
笔者还尝试过将《夜上受降城闻笛》《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和《渔家傲·秋思》组合成边塞诗群,将《泊秦淮》《赤壁》《长沙过贾谊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组成怀古咏史诗群。
三、群读同一意象诗歌,丰富文化积累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立象以尽意”。意象作为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是我们解读诗歌的珍贵密码。培养学生通过意象去理解诗歌情感,是古诗词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里有子规、明月、夕阳、落花等三十余种经典意象。这些意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若能将含有相同意象的诗歌组合在一起,带领学生去体会该意象的抒情功能和文化意蕴,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中国古典诗歌的“话语系统”,为其学习和理解古典诗歌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
笔者尝试过两种从意象角度出发的群诗教学课型。一是针对某一精讲篇目中的关键意象,援引课内外诗词中同样包含该意象且情感内涵与之相近的诗句对其进行注解,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笔者在讲解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时,就搜集了陶诗中的“归鸟趋林鸣”(《饮酒(其四)》)、“羁鸟恋旧林”(《归园田居(其一)》)、“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并序》)等诗句来为“飞鸟相与还”中的“飞鸟”作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其所承载的弃俗归隐之意,增强学生对诗人渴望返璞归真、寻找精神家园的情感的理解。二是完全以意象为核心,将含有该意象的诗词整合到一起,探寻其多重意蕴。笔者曾将教材中含“夕阳”意象的典型诗词进行了组合(《天净沙·秋思》《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再辅以课外的《王风·君子于役》《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和《登乐游原》,执教了“红日无言西下——解读诗词中的‘夕阳意象”一课,意在让学生充分领会“夕阳”这一意象的抒情效果和蕴含的文化深意。课上,笔者先让学生思考作者借夕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接着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结合夕阳的物象特征去揣摩为何诗人钟情于用夕阳表达此类情感。
四、群读同一作者诗歌,感悟诗人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史群星璀璨,许多诗人凭借卓异的才华和高尚的情操永垂不朽,如杜甫、苏轼、李清照等。教师若带领学生在一个阶段群读同一诗人的诗歌,进行专题教学,学生就会在心中建立起对这位诗人的完整印象,之后再遇到该诗人的其他作品,解读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同时,走近诗人的过程,也是学生汲取精神营养、提升思想境界的过程。因此,教师可将议题确立为“阅读同一诗人作品,感受其精神品格与独特诗风”。
笔者曾将《秋词》《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三篇诗文进行组合,教学了“碾不碎的乐天派——诗豪刘禹锡”一课。笔者从“诗豪”这一雅称切入,带领学生沉潜文本,感受其作品中的“豪情”。学生通过品读这三篇诗文,总结出这样的看法:所谓“豪”字,就是一种“独立寒秋、豪气冲天”的热情,就是一种“身处逆境、豪兴不泯”的乐观,就是一种“饱经沧桑、豪情犹在”的自信。最后,笔者让学生通过朗读文本深化对豪情的理解。
群诗教学相较于传统的单篇教学,是突破,更是超越。它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推动着诗歌教学不断走向繁茂,走向深邃。它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让我们看到了诗歌教学的春天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