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关键能力培养途径初探

2020-11-30张建锋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培养途径信息技术

张建锋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特性,需要理论支撑又注重实践操作,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高中生关键能力的内在教学优势,进而为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文章主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来探讨信息技术关键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关键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43-02

教育部于2017年底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成为支撑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与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要有所突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再次升华。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关键能力。

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在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中,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或定义存在共同的特点:体现在一定的学习动机和机能的基础之上,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能够自己把握以及调控学习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的态度必定不同于其他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体的自主性蕴涵于主体性之中,要使高中生的自主性得到发展的前提是,其主体性进入意识范围内。从认知角度分析,在高中阶段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适宜的时机,高中生的观察力、记忆水平和思维特点相对于初中生有明显的提高。从元认知理论角度分析,个体对于自我的了解随着元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已经日趋全面,个体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自主学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已有的研究认为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个体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高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课教学与自主学习模式融合起来。

二、基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间的合作是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不仅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互相帮助,也因为有些学习任务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够完成。因此,教会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背景下很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已成为许多自主学习干预性项目的重要目标。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良好的合作学习情境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合作小组里不同的成员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合作小组里所有成员都具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3.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要做到资源共享、协同合作、分工明确。

4.教师既可以充当监控者的角色又可以是一种学习资源。

5.要求学生能够展示自己掌握的学习内容,强调个体成员的学习责任。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励。

7.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确定小组要合作的时间长短;并要求小组成员对本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庞维国在《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中,清晰地呈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步骤和要求(如表1)。

我们为什么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呢?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有限,所以最开始这两者在教学上一定会争夺时间与注意力的分配。但到最后,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时,就会推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将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渗透到学科学习中,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将自主学习的潜意识当作一种习惯。

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资源整合能力

当今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数字地球逐渐建立起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如何整合信息资源成为关键。高中生应该学会遴选有效信息,把握信息的主动权,发挥其价值。

整合资源需要有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将相关或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为完成一个问题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提炼出该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案。善于整合资源的学生,在完成课堂目标时效率更高,从而进一步带来正面效应。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筛选有效资源,优化整合掌握的课堂知识点。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时,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网址推荐给学生让其自己网络阅读资料,这样易流于形式、效果一般。教师需要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有关信息抽离出来,让学生自主建立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网站库,再利用网络中的资源进行自主整合,提炼出关于课堂目标的心得体会,教师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进行归纳、小结与总结。这样的课堂才能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优化整合资源的能力。

四、基于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想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把提高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当作着力点,要对有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大力支持,引导学生将生活和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应用和探索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努力将信息技术课堂发展成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前沿,在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水平,在学习中有自主创新精神,主动地探究。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信息技术设计的范畴广、更新速度快,信息技术教师在高中阶段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讲解一个知识点后,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自己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有些教学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还可以借助于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主探究,这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自主学习“先学后做、边学边做”的基本特征。

总之,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根本,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眼界,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以上几种途径及方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是全方位的,是学生在长期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也是在长期文化积淀的过程中渐次形成的,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    黄诺依)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培养途径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