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缺失及其对策
2020-11-30夏海红
夏海红
[摘 要]高中化学课堂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殿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自我经验方法的灌输、大量习题的苦刷,忽视学生探究知识的乐趣、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文章着重探究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促使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安全着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關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核心素养;有效推进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39-02
化学与众多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转变原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引用鲜活灵动的化学事例,设计具有启迪性的问题,将学生置于充满领悟力和感染力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思维、产生化学灵感、生成化学智慧、提升化学综合素养。
一、深度学习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助推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集知识、技能、才干、品质和精神风貌为一体,是促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和终身发展的保证。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不但需要熟练掌握化学原理和规律,而且需要活学活用教材知识,在提高自身理论储备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巧妙设置化学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化学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体验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的乐趣和美好,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缺失现象
1.教师在领悟课程标准时的缺失
随着化学新课标的颁布,高中化学教师已经意识到知识本位不再强于能力本位。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即以知识为导向,不断促使学生构建、更新化学知识体系,在构建、更新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情感过程的体验,同时教师需要改进核心素养考查的评价指标,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教师在训练学生思维时的缺失
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不会主动去讨论和探究化学疑难问题,也不会主动去思考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只会根据教师提供的思路机械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僵化了化学思维,缺失了科学精神。长此以往,高中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自然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化学成绩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3.教师在化学融合科学理念上的缺失
谚语曾经说过:“任何人都得承认化学是科学之父。”化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联系非常紧密,不仅给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推动了科技的不断发展。然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认为化学只是一门学科,既没有认识到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化学的科研价值,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以致用意识的培养。
三、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1.在设计教学时,精心培育“核心素养”的种苗
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课堂的引导者,他们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时,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扮演好“领路人”这一角色,不仅需要合理设计教学课程,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抽丝剥茧,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而且还需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推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这样才可以无形中在学生的心间播下“核心素养”的种子,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化,并能运用在解答化学问题中。
比如,在教学《离子反应》时,学生对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产生了兴趣,我便让学生尝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提问学生:“10ml 1mol/L的硫酸铜溶液和10ml 1mol/L的氯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哪几种离子?”有的学生没有深入思考就回答“有铜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还有的学生一言不发,为了证明这一实验结果,我以此为主题设计实验课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什么是离子反应?如何确定上述反应是离子反应?学生在短时间内回答了离子的定义,然而为了让知识不再机械化,我启示学生探索化学验证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法得出混合前后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均无变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我再度启发: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判定这些离子浓度没有变化?这时巧妙借助数字化实验,利用电导率来判定混合初期和混合后有无发生变化。这一实验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夯实基础知识,而且开拓了化学视野,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落实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在训练思维时,有效推进“核心素养”的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机械的理论知识。”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系统性俱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时有深度、广度和厚度。在日常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化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在思维训练中生成核心素养,茁壮成长。
比如,在教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时,为了探究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物质的性质差异,我设计了实验探究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观察并记录当光束照射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时发生的实验现象,第二组學生观察并记录过滤Fe(OH)3胶体和泥水时的实验现象。实践出真知,第一组学生得出的结果是,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能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该现象;B组学生得出的实验现象是,Fe(OH)3胶体过滤后滤纸上无固体,滤液和原来颜色相同,泥水过滤后滤纸上有固体,滤液变澄清。我针对B组学生得出的实验现象趁机提问:“谁能说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经过一番深思,学生认为:“泥水即浊液的粒子大小大于Fe(OH)3胶体。”同时我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法比较三种分散系的性质,训练其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丁达尔效应”,而且还能培养实验意识、提高探究能力,从而促使其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培养,学习能力也更上一层楼。
3.在学科融合时,快速结下“核心素养”的硕果
跨学科融合意味着各科学习不再是之前的拼盘式呈现,而是根据核心素养的高阶要求将各科融合为“大杂烩”,这样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综合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化学与物理、数学、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将语文知识融入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学会表达;将数学知识融入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学会计算;将物理知识融入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这样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在教师的细心浇灌下结出“核心素养”的果实。
比如,在教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时,涉及焓变和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我以处理汽车尾气为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式2NO(g) +2CO(g)=N?(g)+2CO?(g),判断是否可以有效去除汽车尾气。在这一判断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根据体系自由能变化?G=?H-T?S计算结果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还需要思考如何从平衡、经济、能源等角度来提高尾气的去除率。接着,我又更改上述反应式的条件为:①恒温恒压条件下;②恒温变压条件下。学生需要认真分析这两种不同条件,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上述教学中,不仅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而且还融合了物理、语文和数学知识,促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渗透,最终挖掘学生的化学实践潜能,激活学生的化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实践与理论的有效整合,又是能力和思维的直接表现。优秀的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获得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优秀的化学课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并内化化学原理、积累并生成化学技能、丰富并拓宽化学视野,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孙张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8):2-3.
[2] 舒文娟,孙可平.论新课程标准对培养核心素养的启示[J].化学教与学,2019(11):2-5.
(责任编辑 黄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