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11-30吴薇薇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策略

吴薇薇

[摘   要]在合唱教学中要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尝试多声部合唱,是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开展合唱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合唱模块化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喜爱合唱,不断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22-02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学校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块化教学对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首先,要了解初中生在合唱学习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其次,要重视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明确训练方法和要求。最后,要设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歌唱水平参差不齐

小学对合唱教学相对比较重视,有充裕的时间展开日常训练,从而使得部分学生有了明确的合唱意识,这批学生到了初中能在合唱教学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大部分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日常的合唱教学很难有较好的效果呈现。每周参与合唱俱乐部的活动只是部分学生的选择,且新成员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学习、掌握歌唱技能,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热情。

(二)变声期的嗓音情况

初中生大多处于变声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至关重要。在变声期间,很多男生对自己的嗓音不自信,进而导致在唱歌时不愿意发声的情况。这便使得教师在选曲时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也使得那些喜欢唱歌的男生失去了合唱的机会。

(三)不及时巩固练习

合唱排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每周一次的音乐课时间弥足珍贵。要想获得好的合唱效果,必定要花很多时间进行练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练习和巩固,那么下节课的新内容教学就不能有效进行。排练效率的下降,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所在学校创立了合唱队,因此还会出现这样的教学问题。临近中考,学生的学习压力倍增,少部分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选择了放弃;部分学生由于学科作业较多,错过了多次合唱排练,有的即使过来了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些都导致了排练效率的下降。而且只要有新队员加入,合唱队的声部分配就必须要有新的调整,且要重新进行基础的歌唱技能训练,这使得全员合作排练难以实现。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

(一)重视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

1.良好歌唱习惯的养成

在每一周的音乐课堂中,教师除了应该完成设定好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习惯。在学唱歌曲之前,多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地吸气吐气,咬字吐字,用正确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这样便不至于在合唱教学初期,还要从头开始进行歌唱基础教学,提醒学生该如何正确歌唱,从而消耗有限的排练时间。

2. 多尝试演唱教材中的合唱歌曲

要引导学生勇敢尝试演唱音乐教材中的合唱歌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歌唱水平对歌曲做一定的修改、创编,从而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勇敢尝试,以感受合唱的魅力。可以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作品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体验,从而对合唱不再恐惧,慢慢地提高歌唱的自信心。

(二)注意合唱的方法和要求

学生合唱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借助教师专业的指导训练。教师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常规的合唱训练。如可以进行如下合唱基础训练:

1.呼吸训练

(1)简单的呼吸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假装闻花香、想象打哈欠等练习来感受腰及背部肌肉的活动,不断体会横膈膜运动,并通过缓吸缓呼、缓吸急呼、急吸急呼等练习,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

完成简单的呼吸练习后,可以结合练声乐句来进行强化练习,根据音乐的高、低、强、弱以及不同唱法来决定吸气状态及吸气量。引导学生进行均衡呼吸的发声练习、跳音的气息控制练习、长音的呼吸练习。

2.发声训练

(1)流畅型练习

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后,教师结合不同的发声练习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及感觉。练唱流畅型练声曲时,学生起声后要使声音自然地流动,并要用柔和的力度保持声音的高位置状态。这能不断锻炼学生声音的连贯性和其对肌肉的控制力。

(2)半弹性练习和弹性练习

通过半弹性练习可以扩展学生的音域,使他们唱出比较明亮的声音。进行弹性练习是为了更好地传授跳音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轻巧而有颗粒感的声音进行练习,感受所要保持的歌唱状态。

3.共鸣训练

发声离不开呼吸,更离不开对共鸣器官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发声练习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共鸣的位置特点,并聆听、感受几个共鸣腔体相互配合、协调使用时所产生的效果。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仔细琢磨,选用不同的方法和练习逐步解决问题。

4.音准练习

在合唱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握好音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准,教师可以在发声训练结束后开展一定的音程、音階训练,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的音准练习。通过循序渐进地音准练习,学生能够在合唱训练中使音准和声部和谐。只有在唱“准”音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行多声部练习。

5.声部训练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各声部之间的均衡、和谐等做出明确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明确各自声部特点的基础上学唱旋律,要对演唱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在了解了各自所需塑造的音乐形象之后,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音色、音量等,从而更好地进行合唱。

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也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在听了教师的教学指导后,学生还要进行自主演唱练习。教师应重视记录学生的回课情况。这样做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回课的重视程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还能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三)注重教学指导工作

1.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式

在开展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前,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合唱中不同声部之间的合作,学会及时调整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以呈现和谐、统一的合唱表演,并让学生在不断地聆听、训练中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身心特点等,初步明确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師可以按照学生的需求把相关练习进行有效的整合,把合唱队训练与课堂歌唱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做好准备。

像有合唱队的学校,在学期初,音乐教师就要及时跟同事研究并确定合唱队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发展目标。针对队员们的现状,各指导教师要及时交流沟通彼此的想法,从而明确合唱队的发展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并且要运用适合学生的训练教材,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的训练。

2.有效地调整教学方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通常显得不够积极。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合唱中。在合唱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采取动静结合、聆听与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合唱,掌握合唱技巧,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合唱。

3.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日常的合唱教学中,不管是示范演唱还是演唱指导,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正确的合唱训练方法,具备一定的合唱指导经验,还要有一定的乐器演奏基础。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合唱教学设计,不断积累合唱教学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于求成;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持不懈。教师要争取获得外出学习的机会,要多跟同事分享最新最优的合唱教学理念、方法,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合唱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在教学之余必须不断地学习和进修,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从而更好地开展合唱教学。

前行在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的探索道路上,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观察、总结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思考合理的解决方法,以把准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的方向。相信通过音乐教师的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初中合唱模块化教学定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初中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