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创新路径
2020-11-30翟颖杨细刚
翟颖 杨细刚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党建引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有利于发挥高校党支部的示范作用,激发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功能,增强党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样板支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1-0109-02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学生党支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发挥党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是“样板支部”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学生党支部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的基层组织。支部党员政治素养、学习态度、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党组织先进性。加强支部政治建设,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规矩意识、身份意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性修养,是保证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增强高校“样板支部”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2.加强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是保持“样板支部”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学生党支部肩负着对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当前,一些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学习缺乏动力。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支部在政治引领、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方面的主体作用,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完善学生党支部体制机制是促进“样板支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生党支部在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要解决自身建设问题,把经验上升到制度机制层面,运用制度思维指导和改进党支部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工作保障制度。学生支部体制机制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促进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二、发挥“十大育人”功能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实践路径
学生党支部围绕高校“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样板支部”培育创建的始终,发挥“十个育人”功能,培养“六有”大学生党员。
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双育人模式。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是一种课程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样,核心都是育人。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双育人模式,是在党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创业课中完善教学设计,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突出价值导向,提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2.实施“实践育德”工程,强化“样板支部”党员的责任和宗旨意识。“实践育德”工程就是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生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全过程。让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锻炼中,强化责任担当和宗旨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学生党支部拓宽党员服务社会的渠道,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社区,开展助残扶弱、治安维稳、宣传教育、环境维护、卫生保健、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致力于创建文明城市、弘扬城市文化,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党员的先进性。
3.实施“感恩教育”工程,增强“样板支部”资助育人的实效。“感恩教育”工程是通过强化受资助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感恩党和国家,鼓励他们在得到国家资助的同时,感恩励志,回报于行。“感恩教育”工程与资助育人相结合,通过自强励志学生典型的树立,宣传推广受资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事迹,召开励志故事报告会、座谈会,让广大学生见贤思齐,增强党支部的示范引领、资助育人的实效。“感恩教育”工程在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中,培养受助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形成自立自强、知恩感恩、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道德品质,同时形成学生党支部“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样板支部”文化育人的目标。学生党支部促进文化育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增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第二课堂”,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大讲堂、传统文化进课堂、红色文化进网络等校园文化活动,把文化育人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引领校园风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推动新时代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5.加强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样板支部”组织育人的质量。“样板支部”创建应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完善支部委员会结构,优化支部设置,完善支部党员发展、黨内监督、党内激励关怀等制度,规范支部党员台账和支部活动台账,严格落实党团工作制度,按规定交纳党费,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规范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开展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团组织建设中,要把学生党支部与团总支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发挥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向学生党支部推荐优秀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6.建立“目标管理”制度,严把“样板支部”党员发展质量关。“目标管理”制度是学生党支部把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指标体系融入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评价方案、拟发展对象培养期考核评价方案。新学期开始,各团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围绕思想、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制定“目标”计划书,“一人一单”“一支部一表格”“一学期一台账”,通过积分管理量化考核,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提升。通过科学管理,使入党积极分子在党校培训后再接受教育,营造公平公正、管理到位的环境,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
7.建立“朋辈互助引领”制度,提升“样板支部”心理育人的水平。“朋辈互助引领”制度就是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发挥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和党员的“互助引领”作用的制度。党员、发展对象都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和低年级学生年龄相当,思想上、心理上较为稳重成熟,可以给低年级学生生活上的解惑、心理上的引导。学生党支部安排党员联系学生和班级团支部,开展朋辈互助和心理引领,促进心理育人深入、有效开展,形成学习、实践、咨询、预防、保障的心理育人格局,提升党员的心理育人水平,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
8.建立“党员培养人导师”制度,发挥“样板支部”科研育人的主體作用。“党员培养人导师”制度即教工支部选配优秀的教师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导师,学生支部输送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入党员培养人的科研课题组,形成“大一大二大三”的科研梯队模式,实现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互动。科研育人的核心是“党员培养人导师”在带学生做科研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发挥党员教师的主体作用。导师带学生参加各类科研课题、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意识,在科研过程中和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深入交流,帮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9.拓展网络育人平台,增强“样板支部”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网络结合,拓展网络育人平台,打造创建“样板支部”微信号,通过设置党建版块,设立微党课、微团课、志愿服务、党员风采、活力团支部、全国样板支部等专栏,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延伸到网络,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连在线上;通过微信、QQ群网络直播形式,打造“网红党支部”;建设智慧党建平台,为党支部提供实时统计、在线管理、实时互动、实时学习的平台;提高党支部书记、支部成员网络技术运用、网络内容把关水平,掌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动态,发现党员困难与需求,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网络宣传报道,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10.坚持以生为本,把服务育人贯穿“样板支部”创建始终。“样板支部”创建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把人本思想贯穿到“样板支部”创建始终。学生支部书记、支部成员、学生党员应当树立服务育人意识,联系学生,在班级团支部、宿舍、教室等各类场所与学生接触,通过个别谈话交流、非党员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帮扶学生、了解学生,围绕学生困难,自觉把服务当成使命,通过服务专业、服务学生的良好机制,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团结凝聚学生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5)[2020-04-26]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