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研究

2020-11-30雷冬梅

学理论·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贫困户

雷冬梅

摘 要:脱贫攻坚是2020年我国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在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及其反贫困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源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返贫”现象频发,“返贫”是农村扶贫开发及其反贫困战略实施中的一项顽疾。理性分析返贫的原因,搭建以农民为主体、以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为核心的产业扶贫,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1-0024-02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1],成功走出一条摆脱贫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中国运用中国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消除了占世界80%的贫困人口,这一成功之举被称之为减贫的“中国模式”而被载入世界发展史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对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举措、新政策,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脱贫攻坚战略思想,堪称中国共产党实现脱贫攻坚的重大理论创新,拓展了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的脱贫攻坚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全球减贫事业可借鉴的“中国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贺信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称赞“中国的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在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及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源于各种原因已脱贫又“返贫”的现象频繁发生。返贫现象是世界上任何一国在消除贫困实施过程中都会经常出现的经济社会现象,在我国西部地区出现的返贫概率远远大于中东部地区。在我国西部地区,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返贫人口超过脱贫人口的现象。返贫会降低甚至抵消掉扶贫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甚至会使其再次脱贫举步维艰,来自于心理层面的打击更为严重。针对返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直面该命题,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如何巩固已取得的脱贫成果,有效遏制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是真正解决可持续脱贫的根源性问题。

一、可持续脱贫的难点所在

尽管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技术和配套设备,但是救济式扶贫并未从根本上真正实现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目标,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及扶贫贷款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脱贫主体——农民在物质资源上的匮乏和贫穷现状,确实收到了扶贫的前期和暂时成果,然而它所涉及改变贫困的持久动力依然是表面的、浅层次的,甚至可能是无效的。以输血的方式使贫困户暂时摆脱了眼前物质匮乏式的脱贫,难以保障其今后获得走上富裕生活的持久能力。

据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明显偏低。叶宏(2011)认为,农村居民在全国人口中占据了绝大多数,但从总体上来讲,他们的各项素质却都相对较低,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在不少农村地区,部分农民因为文化素质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思想与行为又受制于狭隘保守与急功近利等小生产意识的影响和束缚,严重影响了农民自身的脱贫致富[2]。

农村的贫困不仅是一种经济问题,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与其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有关,而且与人文环境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区的文明开化程度,直接决定着人们是否能摆脱贫困的命运[3]。

返贫是世界各国在农村扶贫开发及反贫困战略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种难于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尽管国家不同,但返贫的深层次原因大致雷同。导致贫困户陷入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户而异的返贫致贫原因一般来说,包括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婚、因丧、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动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脱贫后仍有可能返贫,这主要是由于贫困人口自身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或返贫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农村地区贫困人口陷入‘扶贫、脱贫、再返贫怪圈的主因在于主体经济的脆弱性,主体经济的脆弱性与贫困互为因果。可以说,如果不对返贫多发现象予以遏制,就会对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带来严重阻碍”[4]。

虽然返贫致贫的原因很多,但只要抓住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就能够找到防止返贫致贫的根本之策[5]。农村贫困户由于文化程度的低下,导致观念、思维方式及掌握农业技术的能力都成为脱贫攻坚进程的掣肘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脱贫致富的进程。

二、脱贫攻坚的应对之策

(一)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

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第一位的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在社会实践中,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通过主体的主观意识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环境只有通过人自身才能真正发挥施之于实践的作用。作为实践主体的发展动力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源自于外在的动力,一个是源自于内在的动力。外在的推动力,对于实践主体只具有暂时和短期的助力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来自于外界的推动力就会逐渐消失殆尽,而很难成为持久发展的动力。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国家真正的发展动力源自于其内生的发展动力。因此,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就成为当前可持续脱贫的现实课题。

人的内生动力都是经历了一个外化—内生—外化的过程。人的内生动力不是凭空被唤醒和产生的,一定是在实践中,在从事的某项事业中被激发和逐渐内生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每个农民的内心所属,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人心甘情愿过贫苦、没有尊严的生活。“输血”只是一时,“造血”才可使农民获得持久的致富能力。增强“造血”功能是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唯一路径。在我国当前的脱贫攻坚中,必须把农民作为第一主体、纳入理性的可持續脱贫的思考范围。构建以农民为主体、不断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全方位可持续的动力系统就成为可持续脱贫的第一要义。

(二)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笔者认为,农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是阻止返贫和可持续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根源性问题,而产业扶贫是激发农村贫困户内生动力产生和发挥实际作用的重要抓手。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有着众多可开发和利用的绿色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能人带动,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产业扶植,围绕产业在农村扎根、生长、发展的多项技术技能传授和配套措施的支持与跟进,引导农村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在授之以渔中激发农民群体的内生动力,是最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做法。针对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教育扶贫先行,加上农业技能的跟进,在增强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彰显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在产业扶贫授之以渔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教育先行,技能跟进,既授技、授能又授智、授志,产业扶贫与农民的内生动力激发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方可取得持久的脱贫致富的能力。

在当前全面促使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伟大战役中,始终都要坚持“借米不借柴”的基本准则,要坚决遏制懒惰成性、等靠要等不良行为,促使农民自己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行列中来,必须让农民切实树立起只有勤劳方可致富、美好的生活是需要靠双手去创造的、致富是农民自己的事情的基本理念。逐渐逐级提高“借米”的门槛和标准,达到哪个标准发放相应标准的扶贫资金,运用奖惩结合的方式逐渐从外部向内推动,引导贫困户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我们国家的扶贫攻坚战,既要遏制农民的“等靠要”懒惰意识,又要对真正主动进入脱贫实践的农民给予技术、政策和配套资金的扶持,强化扶贫模式协同,注重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建立相配套的风险评估措施和奖励措施。只要是肯付出劳动的农民都会行走在致富的大路上,国家要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兜底,不为懒惰的农民兜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和确立脱贫致富的正确方向,发挥国家宝贵资源最大的成效,持续固化已取得的脱贫成果。

建立以农民为主体,以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为核心的脱贫攻坚策略,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则。坚持产业扶贫与扶智、扶技、扶业“四位一体”的可持续脱贫的重要路径。集中针对农村生态地理环境优势,优先建设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包括绿色生态产业为龙头的产业,进而发展生态旅游业、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加工业等多系列的支柱产业,才能逐渐多渠道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的自我发展、自我开发能力。多管齐下、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方可破解广大农村“美丽的贫困”,引导农民真正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可持续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指标。2020年是中国夺取脱贫攻坚的决胜年,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我们党的一贯宗旨。

参考文献: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EB/OL].光明日报,[2020-03-23].https://zhuanlan.zhihu.com/p/43719797.

[2]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姚慧琴.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王刚,贺立龙.返贫成因的精准识别及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7(8).

[5]姚学刚.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思考和建议[J].农业经济,2020(1).

猜你喜欢

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选准派强第一书记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关于河南省产业扶贫法律问题的研究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老少边穷地区干部面临多重现实发展困境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