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疫情之下失落的年份

2020-11-30张影刘薇禛平李阳

留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抗议肺炎欧洲

张影 刘薇禛平 李阳

欧洲,要应对的不止是疫情。

2020年,只剩不到两个月了。

从年初的惊讶、担忧到年中的平静,再到九十月份的疲惫,欧洲人在这一年里,看起来也是相当不好过。如果说第一波疫情的封锁至少给人以未来的希望,让人们为了下半年的正常生活咬咬牙付出更多,那么现在的第二波社交隔离,则让很多人感到了疲倦和厌烦。更何况,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反复重来的隔离与封锁,经济压力之下,心理压力也愈加沉重。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部执行主任迈克·瑞安说,在民众越来越厌倦新的限制措施之际,欧洲国家政府在控制不断增加的新冠肺炎病例方面面临“非常非常困难的局 面”。

他表示:“显然人们感到沮丧,也有理由感到沮丧,他们疲倦了。”

重来的疫情

本来,病例增长曲线已经有所下落的欧洲,似乎已经看到了防疫成功的曙光,可人们仅仅只是看到了那一线光明,却从未成功到达彼岸。即便在欧洲人眼里,胜利看起来唾手可得的时候,在大陆另一头的中国人看来,情况也并不怎么乐观。

以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为例,7月,这个国家的日新增病例数已经降至200例以下,但很快增长曲线就开始上升。而得益于相对严格的措施,9月份意大利日新增病例为1000左右,对比当时日新增数已超过10000的西班牙,情况看起来“还好”。但到了10月中旬,意大利每日新增的新冠肺炎患者也已超过万人。即便是一向以严谨著称,在疫情前期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德国,10月以来病例也正以10000上下的数字不断增长。相比之下,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第二波疫情则更为严峻,10月底,法国单日新增病例数已经突破了40000。

而这些国家,其实还算有过“低谷期”的经验,还有一些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其实并未真正度过第一波疫情,确诊病例数始终在以每天几千的数字增长,这也迫使其他国家采取更为严格的“封国”措施。

早在疫情初期,欧洲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在国家和地区安全排名上,英国、西班牙等国都在50名开外。现在,欧洲是美洲之外疫情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死亡人数则已经占到了因新冠肺炎死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对于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而言,这与人们的预期并不相符。

疫情之下,各国的政策其实也不尽相同。不光是欧盟内部没有统一的疫情防控措施和边境管理措施,即便是早些时候欧盟发布的入境名单,也只起到建议作用而非强制性手段。在疫情期间曾试图达成“群体免疫”的英国和瑞典等国,在一定程度上对疫情防控造成了影响。而在第一波疫情的“封城”潮中,瑞典保持学校、体育馆和饭店的开放,并未要求人们佩戴口罩,直到最近,瑞典政府才发布了餐馆最多只能8人坐在一起等限制命令。欧洲诸国之间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病毒流窜在外,成了并不一致的抗疫步调的助推器,使得整体防控更加糟糕。

10月3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导致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所谓的“自然群体免疫”策略不道德且不可行。目前,英国已宣布了更为严格的措施,瑞典政府也已发布“今年冬天情况严峻”的判断。

目前,欧洲多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弹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商业活动措施,禁止非必要商业设施营业。然而,在判断“非必要”商业活动的问题上,各国也有自己不同的标准。例如比利时的巧克力店和书店被认为是“必要的商业活动”,超市也被允许营业,只是被规定了出售商品的种类;而意大利的理发店不受限制,但在英格兰地区则必须歇业。

已经开学的高校以及中小学校也面临着更大的实际问题。随着第一波疫情得到控制,欧洲多国纷纷选择开学,且不少学校保留了线下授课方式。即便是只上网课的高校,学生们也依然回到了校园。种种问题交叠在一起,造成了更大范围的集中,也加剧了疫情传播。早在9月底,英国数十所大学就暴发了聚集性感染。根据英国发布的数据,高校学生的感染率远超国家平均水平,诺丁汉大学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0月2日到10月9日的一周内,该校就有1510例学生确诊及20例教职员工确诊;卡迪夫大学在发现校内的第一例确诊病例后,隔离学生在一周之内增加到了近2000人,其他大学校园内的学生也往往要因为确诊和密切接触感染者面临隔离。

但不同于第一波疫情中限制学生返回校园的措施,如今各国高校已经回到校园上课的学生“退无可退”,只能接受校园内的生活,如果说中小学生尚且能够停课,大学生们面对的状况则要复杂得多。

疲倦与抗议

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想沉默地接受现状,而是开始以实际行动反对各种隔离措施,人们的诉求各不相同,采取的方式也不一致,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各国政府乃至整个欧洲必须考虑的问题。11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这次我们要对付两个敌人:新冠肺炎本身和新冠疲劳症。”很显然,欧洲已经认识到了第二波疫情中的新挑战。

意大利总理孔特在发布限制措施时说:“在这个悲惨时刻我们要团结一致。首要任务是保护健康。”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团结一致”的前景并不乐观,特别是随着疫情不断发展,各国政府不断收紧防控政策,人们的不满情绪经过半年多的发酵,已经成为了一股阻碍防控疫情的力量。对社交距离、口罩禁令等措施习以为常后,已经逐渐麻木的人们也降低了重视程度。

如今,欧洲多国再度加强防控措施,限制或禁止人们举行聚会。意大利已有5个大区的疫情防控级别从目前的“黄色”提高至“橙色”;德国餐厅、酒吧、咖啡厅以及所有文化和体育场馆从11月2日开始便将停业4周;葡萄牙、奥地利、匈牙利、波黑和罗马尼亚等国更是重启宵禁政策,持续时间从3周到更长时间不等。

更让所有人沮丧的是,现下的社交限制看不到结束的希望,而圣诞节很快就要到来。意大利、德国等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举办节庆活动,加之各类管控措施恐怕要一直持续到年底,每个充满缺憾的节日,都在压迫人们已经绷紧的神经。早在夏天时,世卫组织就曾警告过人们可能“报复性”出游造成聚集性感染,如今第二波疫情來袭,刚刚放松没多久的欧洲人又要再度面对闭门不出的境地,则更是让人沮丧不已。

根据TheTab刊载的相关调查,英国大学的自杀率上升了一倍左右。这足以表示,反复的疫情和“从头再来”的管控措施,已经造成了显著的心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焦虑和恐惧,扰乱心理卫生服务。全球范围内,心理健康已经是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对于不得不接受隔离的人群,特别是独自在校园内的新生们,缺乏心理支持已成为重大困境。

社交隔离尚且能够通过在线交流等得到弥补,经济问题则是无可避免又没有答案的现实困境。看不到确切重点的管控措施,伤害的不只是人们的心,还有他们的钱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由于新型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欧洲的经济前景仍然不佳,最大风险正是秋冬季的第二波感染。

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英格兰从11月5日到12月2日再次封城后,雇主组织英国工业联合会警告,这会对本就因新冠肺炎大流行和“脱欧”而受到重创的英国经济造成“名副其实的毁灭性打击”。德国《经济周刊》称,据德国经济研究所估计,这轮为期一个月的限制措施将给德国造成193亿欧元的损失,仅餐饮业及酒店领域蒙受的经济损失就将高达58亿欧元。限制措施也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冲击,根据经济学家的计算,2020年第四季度德国将会消失10万个就业岗位。

《纽约时报》采访的一位意大利人的意见,或许最能代表现下欧洲普通人的心情。11月1日,在餐厅工作的法比亚娜参加完抗议活动后说,3月份时,她和数百万意大利人一起在阳台上高唱《天空永远更蓝》,然而现在她已经走上街头开始抗议政府的管控,“现在不一样了,没有钱了”。与第一波相比,秋季卷土重来的这波疫情中,很多人已经没法乐观地待在家中安心隔离,而要开始考虑这半年多以来损失的收入和未来更大的风险。

欧洲多地已经开始出现抗议示威甚至骚乱。意大利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都灵和米兰等大城市陆续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且暴力手段逐渐升级,10月30日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博洛尼亚爆发了数百人参与的抗议活动,抗议者未经批准就上街游行,与警方爆发冲突;在都灵,部分暴力分子砸破品牌店后洗劫店内商品;罗马的餐馆经营者则将过期啤酒洒在广场上,抗议宵禁等政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类似的抗议冲突活动也发生在其他国家,西班牙数个城市以及捷克首都布拉格等都出现了示威抗议者。欧洲政治新闻网11月1日称,在柏林,警方报告说,10月25日有人纵火袭击联邦疫情咨询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同一天,数千抗议者游行反对在德国首都实施限制措施。

英国伯明翰和伯恩茅斯分别有数百人示威,抗议第二次封锁措施,11月5日,伦敦抗议者们走上街头,参加“匿名百万面具游行”,警察在伦敦市中心的抗议活动中逮捕了100多人并处以罚款,利物浦等地也有不少抗议组织者被逮捕。11月1日,英国《卫报》称,在欧洲大陆,人们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身心俱疲。人们越来越怀疑政府是否有能力真正应对一场破坏生计并威胁他们健康的危机。

11月2日,德国新闻电视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与社会骚乱同步,正造成恶性循环。疫情让欧洲经济危机更加严重,民众收入下降,失业率高涨,抗议增加。反过来,抗议和骚乱又严重影响防疫效果。德国基尔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克利福德·斯托特说,经济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并不一样,穷人和年轻人受伤最重。他们意识到情况会变得更糟,一个更有可能发生冲突的环境正在形成。

迷茫的大学校园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也已经满怀疲惫和愤怒。11月5日,曼彻斯特大学的学生们发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宿舍外一夜之间建起了金属围墙,这些围墙隔绝了绝大多数的公共区域,将学生的活动区域圈在了非常小的空间内。

当天,学生们就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建墙”的不满,当晚8时,在一名学生代表发表抗议演讲后,自发地聚集在现场的学生们动手推倒了围墙,还在人群中点起了烟雾弹。据该校校报称,当晚有超过400名学生参与了这次抗议。学生们认为这些围栏把学校变得像监狱一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社交活动,甚至还有人把大学的“金属围栏”比作柏林墙。这场学校与学生的“拉锯战”最终以大学拆除隔离设施作为结束。11月6日,曼彻斯特大学拆除了这些花费了11000英镑的隔离设施。

根据英国政府的相关规定,大学生在学期内不能在宿舍和家之间往返,只应在学期末回家。但就目前而言,回到校园的学生们发现,自己既要面对隔离,不能随意出门上课,也得不到有效的支持,这对大一新生特别是国际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据《卫报》报道,剑桥大学曾发信“威胁”学生不得擅自离校,否则将不允许升学或毕业,此举引发了学生对学校的强烈不满。剑桥大学、利兹大学也曾爆发类似的抗议活动。

经济问题在校园里同样是个大问题。曼彻斯特大学的学生抗议,其实并不只因为金属围墙造成了更严格的社交隔离,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学生感觉自己在学校根本没有被好好对待,与被迫支付的高昂租金一对比,“性价比”顿时让学生倍受打击,这次“把学校变监狱”的围墙事件一出,顿时引爆了蓄积已久的怒气。

目前,不少大学的新生开始要求学校退还住宿费。在前段时间剑桥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就发生过类似事件,布里斯托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则“后来居上”,租金抗议活动愈演愈烈。根据最新统计,布里斯托大学有1300笔拖欠租金,总计约为200万英镑,抗议者要求布里斯托大学让那些想回家的学生离开,退还100%的押金,并为那些选择留下来的学生提供剩余时间30%的租金减免。曼彻斯特大学还至少有215笔拖欠租金,307000英镑的租金没有及时缴纳,而且还有更多学生决心加入这场运动,因此金额还会更高。这两所大学的抗议活动主要都是新生,他们刚刚入学,就发现不仅要在校园里接受线上课程,学校承诺的各种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根本不到位。

布里斯托大学的租金抗议组织者表示,许多人正在考虑退学。“从心理上,学术上和社会上,我们都很难受。他们只是觉得这对他们来说太过分了,这次我们没有获得需要的支持。”因为核酸检测阳性,这位组织者也被隔离,她明确表示,虽然布里斯托提供免费食物,但并没有满足学生的要求,例如坚果过敏、清真饮食等。

在四个室友的核酸检测呈阳性之后,曼彻斯特大学的抗议组织者也不得不隔离。她说,除了食物之外,他们没有得到大学的任何支持。她的宿舍房间的Wi-Fi不好,无法使用打印机和小桌子,有时候老师还不会正确使用Zoom,给上课造成了很大困难。

曼彻斯特的抗议组织者表示,本来,大一新生入学后应该通过社交活动尽快熟悉校园和同学,但现在大家只能待在宿舍里,还是与不熟悉的室友一起,很多新生觉得,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就待在家里上课。现在学校只是在用租金获利。

英国大学的学生遭遇只是整个欧洲高校学生现状的一个缩影,由于法国、德国等学校并未停课,校园内的疫情还将如何发展,前景仍是无法预料。

重燃的种族歧视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不少移民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华裔乃至亚裔开始遭受针对性的种族歧视,随着第二波疫情来袭,之前的一些种族歧视行为也随之而来。

以法国为例,近期,法国发生多起袭击事件,社交媒体上开始流传着仇视亚裔的言论,一时间在法国亚裔群体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就在法国总统马克龙10月28日宣布“二次封城”的当天,一则推文号召大巴黎地区的黑人和阿拉伯人“袭击在街上遇见的每个中国人”。还有人嚣张回应称,“大巴黎地区不够,应该动员整个法国”。就连学习中文的学生也遭到牵连,有推文呼吁“殴打某校所有上中文课的学生”。

11月初以来,法国发生多起亚裔遭袭案件,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巴黎自家门口遭到袭击,施暴者还说出“肮脏的中国人”等侮辱性言语。而施暴者在袭击亚裔时,也统一地将他们称为“中国人”。

事情发生后,法国华裔青年协会与“反暴力,要安全”组织通过网络向华侨华人预警,同时与国际反种族主义等机构联系,并向巴黎市警察局等报警,巴黎检察院以“煽动种族主义,损害人身安全的公开挑衅”为由立案,法国内政部对个人犯罪压制大队负责进行调查,网上攻击华人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锁定,并被传唤调查。

目前,中国多家驻外大使馆已经发布信息提醒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安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亚裔還将面对较为复杂的社会状况。

如今,欧洲的第二轮管控措施已经开始,能否在年底之前结束第二波疫情,全世界都将保持关注。

猜你喜欢

抗议肺炎欧洲
来势汹汹的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缝线抗议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陈云林抵台湾笑对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