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笙作品中戏曲音乐元素的应用
——以《凤凰展翅》等四首作品为例

2020-11-30文/王

乐器 2020年11期
关键词:谱例乐曲山东

文/王 磊

笙,是中国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簧管多声乐器,它作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展示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在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新中国成立以后,笙作为独奏乐器不断蓬勃发展,从民间伴奏到舞台独奏,从作品创作到乐器革新,从作品分析到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将作品与戏曲相结合,挖掘笙乐曲中的戏曲元素,探究笙独奏曲与民间戏曲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将以两种风格、三位笙艺术家的四首代表作品(《凤凰展翅》《晋调》《微山湖船歌》《骑竹马》)为例,以分析、对比的研究方式,探索山西、山东两地笙艺术风格,总结太行山地区的戏曲音乐对建国后笙作品创作的重要影响。

笙走向独奏舞台中央,经过了众多艺术家的不懈努力。这条道路上,最明亮的指路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位笙演奏家,胡天泉先生和阎海登先生。他们扎根于太行山脉以西质朴厚道的三晋大地,吸收山西戏曲以及民间音乐高亢昂然、激越粗犷的音乐特点,为山西笙艺术风格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继胡天泉、阎海登两位笙艺术家之后,山东的牟善平先生经太行山脉以东豪爽大气的齐鲁之地熏陶,将山东戏曲以及民间音乐豪放不失细腻、朴实不失光彩的特点融入创作和演奏中,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山东笙艺术风格。

一、具有山西戏曲音乐元素的笙作品

作为山西省的特色剧种,晋剧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它始于咸丰年间,盛于光绪年间,衰于抗战时期,展于新中国。晋剧在“手、眼、身、法、步”五大方面费尽心思,受到山西人民的追捧与喜爱。晋剧唱腔是其音乐最重要的部分,是晋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标志。晋剧那精致讲究的乐器搭配和独具特色、历久弥新的经典曲牌,以及在演奏中妙不可言的艺术处理,让晋剧曲牌始终保持着魅力无比的传统声韵和旺盛的舞台活力。

胡天泉、阎海登两位笙艺术家是当代笙独奏艺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作为山西孕育出的艺术家,他们深受山西戏曲和民间音乐的熏陶,并善于将山西晋剧戏曲音乐元素运用到作品创作中,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演奏风格。

1.以《凤凰展翅》为例

《凤凰展翅》由董洪德、胡天泉两位大师创作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首笙独奏作品。胡天泉先生的作品大量运用了山西戏曲及民间音乐元素,风格热烈欢快,具有鲜明的山西音乐风格特征。

《凤凰展翅》在创作上采用了山西晋剧曲牌《吊棒槌》的元素,并融合晋剧音乐曲牌、念白、唱腔以及打击乐的主要特色,用笙特有的和声搭配出晋剧四大件晋胡、二弦、三弦、四弦独特立体音响,配合笙多种特色技巧,将晋剧曲牌的魅力与传统声韵充分黏合,形成了一首美妙灵动且极具山西情韵的笙独奏曲。

乐曲引子部分,由琵琶伴奏声部D调la音引入,而后笙主题以D调512351六个音由慢渐快进入,犹如晋剧中角色亮相及宣示主题的部分。在引子段落展示的同时,搭配胡天泉先生依据笙能吸能呼的发音原理首创的“呼舌”技巧,来呈现凤凰抖动羽毛,振翅欲飞的音乐形象(谱例1)。第一段旋律由优美婉转的线条转到欢快热情的线点结合,仿似晋剧中乐器间的转换与叠加;调性方面提高四度,从D调转入G调,调性的升高,使听觉和情绪更加激昂,更能表现出晋剧曲牌的戏曲风格;在技巧上使用更加灵动,仿佛凤凰短鸣的“花舌”。第二段节奏律动更富有弹性,运用逐渐紧密的节奏以及重音,令旋律更加流畅。整体律动由慢渐快,使用了“颤指”技巧,模仿凤凰起舞。同时,中间穿插持续音和灵动的节奏型变化,将“吊棒槌”的节奏融入到乐曲当中,体现了晋剧酣畅淋漓的艺术特征。第三乐段转为更加高亢的A调,通过紧缩乐句,使音乐不断增加向前推进的动力,最后以“呼舌”技巧表现绵绵不绝的长音,勾勒出一幅凤凰展翅翱翔的美好画面(谱例2)。

谱例1 D调 2/4

谱例2 A调 2/4

2.以《晋调》为例

山西中路梆子,发源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等地,具有浓郁的晋中地区乡土气息。北路梆子是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区的地方传统戏剧,其唱腔受到蒲州梆子的影响,具有激昂高亢、粗犷稳健的特点,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山西的梆子腔受到了昆曲的影响,在模仿昆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唱腔。

阎海登先生于1960年创作的极富代表性的笙作品《晋调》与山西中路梆子同名,但乐曲中使用的音乐素材并非全部取自中路梆子,而是结合了山西北路梆子的特点,令作品更具有山西戏曲音乐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晋调》集中路梆子与北路梆子声腔之所成,巧妙地将清脆悦耳且高亢有力的“历音”和节拍相随的“双声部”融汇其中,用笙独有的音色、技巧表现了山西晋剧与北路梆子的刚、柔、缓、急、文、武、腔、板等。

乐曲分为“快 慢 慢 快”4个段落。乐曲第一段热情豪放、先声夺人,由慢渐快的节奏律动仿佛山西戏曲中的登台亮相,其中重音以及打音的使用更突出山西戏曲的板眼韵味(谱例3)。乐曲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慢板扣人心弦、婉转流畅,运用了丰富的笙技巧以及单音、和音的转换,无一不更突出山西戏曲音乐浓厚的乡土情感。乐曲第四段运用了大量由阎海登先生独创的技巧“历音”,在“历音”的搭配下,将整首乐曲推向高潮(谱例4)。笙演奏技法“历音”是模仿晋剧四大件之一“二弦”中“滑音”的音效而来。“历音”以笙高音区的“do si la sol”快速下行加上4个音快速上行的不断演奏,来展现“二弦”的“上滑音”和“下滑音”。尽管因为管乐与弦乐之间存在一定的乐器差异,二弦的“滑音”不能完全被笙的“历音”呈现出来,但是“历音”在演奏的过程中相较二弦的“滑音”力度更强,色彩更为浓烈。而“花舌”技巧的配合使“历音”变得更加流畅,更具有力量感,在“历音”欢快有力的情绪中展露出流畅之美,也为作品增添了山西戏曲音乐的质朴奔放之美。

谱例3 A调 2/4

谱例4 A调 2/4

二、具有山东戏曲音乐元素的笙作品

牟善平先生为山东风格笙艺术发展做出诸多贡献。他生活在山东,受到家乡柳子戏和吕剧等音乐戏曲艺术的影响,创作出的《微山湖船歌》《骑竹马》《挂红灯》《织网歌》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山东风格笙作品,尽显齐鲁地域特色。

1.以《微山湖船歌》为例

山东端鼓腔又称端公腔,是山东微山湖一带流行的一种汉族传统曲艺艺术,它以戏剧性的表演方式、曲艺式的说唱语言,表现出微山湖地区的地域风貌和生活情境。端鼓腔作为一种曲艺形式,是一些民间祭祀活动演变而成的,它的地域风格浓郁,唱腔特点鲜明。唱腔结构以板腔反复体为基础,采用五声音阶“宫”“徵”变换的调式结构,曲牌丰富,剧目众多,整个演出包含了汉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剪纸、绘画等艺术形式,是一种综合性艺术。端鼓腔根据不同人物特点分为生、旦、净、丑等不同角色,在唱腔的情感上分为喜、怒、恐、思、忧、悲、哀等不同的情绪。

牟善平、肖江先生创作的《微山湖船歌》,便是以山东微山湖“端鼓腔”音乐作为创作素材。牟善平先生在感受过微山湖秀丽风景之美后,将风景之美与当地渔民的热情劳动相结合,创作了独具齐鲁之地风格的笙作品《微山湖船歌》。

牟善平先生熟悉山东地方戏曲及曲艺,并将音乐素材巧妙地应用于作品当中。乐曲为小组曲结构,注重音乐上的强弱对比,以及重音的使用,体现其刚柔并济的音乐特点。乐曲分为四段,第一乐段“湖光金波”以G调5音(“徵”)进入,搭配“舌颤”“滑音”等技巧,展现出一幅波光粼粼的微山湖美景。第二乐段“摇橹歌”,以G调1音(“宫”)进入,运用了“顿气”等技巧,刚柔并济地体现出渔民摇橹打鱼、渔船摆动的美好画面,其强弱分明的旋律线条也与山东戏曲相互对应。第三乐段“帆号”取自山东民间音乐船渔号子的一种,产生于劳动者辛勤劳动的过程中。该乐段将旋律线条拉长拉宽,一高一低的旋律对比以及丰富的装饰音和变化音的运用,使旋律线条变得更加丰满动人,充分展现了山东戏曲音乐婉转细腻的特点。第四乐段“撒网歌”运用了“锯气”技巧,节奏鲜明、曲调欢快,塑造出山东渔民欢快愉悦的形象,营造出丰收前忙碌劳动的场面,将“端鼓腔”节奏欢快、又说又唱、板腔结合的特点表现得酣畅极尽,同时将山东戏曲音乐豪放不羁的音乐特点形象地展现出来。乐曲整体通过极具张力的“锯气”、刚猛有劲的“顿气”,以及色彩华丽的“历音”,将整个笙作品的情绪把握得更为细腻,乐曲的山东风格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谱例5)。

谱例5 G调 2/4

2.以《骑竹马》为例

茂腔是以潍坊等地山东方言作为唱词的表现方式,将唱词与原板、二板、慢板、散板等方式构成的板腔体旋律融合而成的地方戏种。所谓板腔体,即茂腔、昆曲、京剧中经常使用的,将七言四句、七言八句、五言四句等对称结构歌词套入特定旋律中进行歌唱的戏曲表现方式。茂腔早期没有女演员登场,进入冒(茂)肘鼓阶段,吸收了女演员,后来逐渐发展到文武戏都演,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文武戏兼备。

牟善平、肖江先生共同创作的《骑竹马》,是另一首取材山东地方戏曲、极具山东特色的笙独奏作品,此乐曲受山东茂腔戏的影响,运用“花舌”“舌颤”以及“历音”等笙技巧,描绘出一副儿童与伙伴骑竹马,一起嬉笑玩闹的开心景象,曲风天真活泼、轻快松弛。乐曲开拓性地用D调笙演奏C调,弥补了D调传统笙受音域限制、缺少半音音阶的不足,还极大地推动了笙双声部的创作,成为笙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乐曲出现三次不同双声部的运用,第二乐段中运用了低音旋律搭配高音固定伴奏,接到高八度的高音旋律搭配低八度低音固定伴奏;在第三乐段中,双声部的低音旋律进行了节奏上的小变化,搭配高音的“历音”伴奏,将乐曲推向一个更高的氛围(谱例6)。

谱例6 C调 2/4

三、笙作品中的戏曲音乐风格特点

通过对以上4首极富代表性的笙作品分析可见,山西、山东风格的笙作品创作不仅在技术技巧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同时也在素材风格上注重挖掘传统艺术形式及戏曲音乐元素。

作品特点比对列表

山西风格笙作品扎根于戏曲音乐、民间音乐,主要取材于山西梆子腔、晋剧曲牌等。受山西戏曲形式多样、色彩丰富、高亢激昂的熏染,笙作品在调性上多采用G调、A调等高昂的调性,为了情绪的递进亦会转调,以从听觉上更加符合情绪的发展,段落上虽多为简短结构,却变化多样,形成了具有浓郁山西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风格。受到山西戏曲的影响,在山西风格的笙作品中,节奏律动的快慢以及旋律的强弱变化力求贴合山西戏曲的轻重缓急,其技术技巧的使用也是为了模仿戏曲的板腔变化。

山东地区笙作品多取材于山东端鼓腔、吕剧、茂腔戏等戏曲音乐,曲式结构明确,段落感强,速度结构变化清晰。作品对于强弱的表达更为突出,以强弱分明的音乐情绪来体现山东戏曲唱腔的清晰流畅以及咬字归韵。在山东戏曲的影响下,山东笙曲创新并运用了多种笙演奏技巧,使其更加符合山东戏曲和民间音乐的韵律特色,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山东笙演奏流派。

山东笙曲对比山西笙曲,拓展了笙的音域,加入更多变化音的使用,但在调性方面转调不多。乐曲结构相较山西笙曲更为丰富,对“三大气”的运用也更炉火纯青。

结语

通过以上4首笙曲的分析与探究,山西及山东笙曲的创作都大量引用了我国传统的戏曲元素,为传统笙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与借鉴。山西风格笙曲扎根于戏曲音乐,技巧丰富多变、音色优美、情感细腻朴实,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音乐风格;山东风格笙曲取材于地方特色戏曲,创新性地运用了多种笙演奏技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笙演奏风格。

戏曲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文化的传承、思想的培养、道德的教化、以及文化自信的增强等方面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也是值得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笙作品在中国戏曲音乐的影响下应继续进行更好的挖掘创作,中国戏曲亦可在传统笙曲中体现传承。中国戏曲与笙作品结合融汇,相得益彰,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增色添彩。

猜你喜欢

谱例乐曲山东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