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芒果园橘小实蝇监测与不同诱捕器诱捕效果比较

2020-11-30刘海刚杨玉皎孟富宣段元杰郭淑萍吕陟远方海东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雄虫诱剂粘胶

刘海刚, 杨玉皎, 孟富宣, 段元杰, 郭淑萍, 吕陟远, 方海东

(云南省农业科研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园,云南 元谋 651300)

橘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又名东方果实蝇(0riental fruit fly),属双翅目(Dipetera)实蝇科(Tephritidae),可危害250多种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杂食性果蔬害虫之一。橘小实蝇繁殖力强、发育周期短、世代重叠严重,雌成虫产卵于果蔬果实内,幼虫在果内取食果肉,造成果实腐烂或未熟先黄而脱落,对果品生产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果蔬果实的产量和品质[1-5]。

气温和降雨是影响橘小实蝇种群变动的最主要气候因子[1,6],降雨量偏少、气温偏低均不利其种群数量的增长[6-7];食源也是其种群变动的主要因子之一,食料丰富区域的发生量明显高于食料单一地区[7-8]。多种寄主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的雌虫具有引诱作用[2]。寄主植物果实的转色成熟期是该果园橘小实蝇发生的高峰期[8],果实硬度越小、越成熟,挥发的气味越浓厚,对橘小实蝇的产卵选择性就越强,危害程度越严重[9-10]。杨子祥等[4]研究表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青枣及金丝小枣园内,橘小实蝇的发生高峰期在果实成熟期。

橘小实蝇成虫主要通过嗅觉和视觉寻找寄主植物[10]。目前,国内学者多集中于针对橘小实蝇嗅觉方面而采用不同诱捕设备或诱剂研究诱捕效果[1-2,5,11-16],针对视觉方面开展诱杀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试验同时采用嗅觉和视觉诱捕器在多品种混杂的芒果园内开展诱杀试验,监测橘小实蝇种群变动,同时对比各种诱捕设备的诱捕效果,以期为金沙江干热河谷橘小实蝇的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城郊,海拔1 080 m,属典型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气温21.9 ℃,极端最高气温42 ℃,年均降雨量613.8 mm,降雨集中在5月底至10月上旬。试验时间为2019年6月4日—10月17日,该时间段为金沙江干热河谷雨季,也是橘小实蝇发生高峰期。试验芒果园为多品种混种园,有台农1号、三年芒、马切苏、象牙芒、金煌芒、凯特芒、四季芒以及10余个砧木品种,株行距为5 m×6 m,总面积0.85 hm2,树龄3~25 a。试验期间均有不同品种芒果果实成熟,有利于橘小实蝇自然增长与繁殖。

1.2 试验材料及使用方法

1.2.1 实蝇诱捕器(图1A) 英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性诱剂为甲基丁香酚,每个诱捕器饱和诱捕实蝇量为3 000~3 500头,使用前在诱芯滴3~4滴诱剂。为防止调查时成活实蝇逃脱,在诱捕瓶内添加3~4粒砂子。开瓶调查前激烈摇晃诱捕瓶,将瓶内实蝇杀死或震晕。

1.2.2 自制诱粘瓶(图1B) 诱粘剂为广东豪之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企邦’瓜果实蝇诱粘剂,每瓶450 mL,具有强烈的果香味,含性诱剂,可喷涂于木板、塑料板、纸板、塑料瓶、树干等材料制成诱捕器。本试验采用550 mL云南山泉矿泉水瓶自制,将诱粘剂均匀喷涂于塑料瓶表面,瓶口处铁丝固定以用于悬挂。每瓶诱粘剂可制成30~3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饱和诱捕实蝇量为600~800头。

1.2.3 实蝇粘胶板(图1C) 广东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含性诱剂,有效粘捕面积为18 cm×36 cm,每个诱捕器饱和诱捕实蝇量为600~800头。

1.2.4 3种‘农杰’诱杀球(图1D~1F) 湖南农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圆球形,直径6 cm,表面附着粘胶,分别为黄色、绿色和黄绿双色,不含农药及诱剂。每个诱捕器饱和诱捕实蝇量为80~100头。

A.实蝇诱捕器;B.自制诱粘瓶;C.实蝇粘胶板;D.黄球;E.绿球;F.双色球。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6个处理,每种诱捕器为1个处理,于2019年6月4日至10月17日进行。在同一行相连的2株芒果树之间1.5 m处枝杆上横向固定一根2 m长竹竿,6种诱捕设备随机排列,平行悬挂于竹竿上。为防止风吹导致诱捕器与枝叶或诱捕器相互黏附,各诱捕器之间、诱捕器与芒果树枝叶之间悬挂距离保持在30~40 cm。3次重复,重复之间间隔40 m,每3天调查1次诱虫数量。每次调查后更换诱捕设备(实蝇诱捕器重新添加诱剂,不更换诱捕瓶),连续调查45次,历时138 d。试验期间不对芒果园果实进行采收,也不使用农药或其他措施进行防控,让橘小实蝇自然消长。

2 结果与分析

2.1 橘小实蝇种群的消长动态

2.1.1 雄虫 在实际生产中,悬挂性诱剂的诱捕器可以诱杀大量雄虫,减少了雌虫交尾机会,从而抑制其繁殖,减少危害,还可以用于监测橘小实蝇的种群量[8]。由图2可见,第1次调查(6月7日)时,橘小实蝇雄虫种群数量较大,所有诱捕器诱捕雄虫总计1 445头。其中,实蝇粘胶板诱捕数量最多,3张共诱捕726头,平均每张诱捕242头。第2次调查(6月10日)时,诱捕数量急速下降,所有诱捕器诱捕雄虫总计506头;第3次调查(6月13日)时,诱捕数量为整个试验期间最低值,所有诱捕器仅诱捕390头雄虫,直至7月13日,所有诱捕器单次诱捕数量总和均低于第1次。自7月16日起,6种诱捕器的橘小实蝇雄虫诱捕量明显增高;7月31日达到最高峰值,诱捕数达3 426头,其中,3张实蝇粘胶板共诱捕1 951头,平均每张实蝇粘胶板诱捕650.33头,高峰态势持续至8月12日;自8月15日起,总诱捕量处于逐渐下降趋势,但雄虫种群数量仍然较大,10月17日总诱捕量达1 644头,足以对试验区内芒果果实造成毁灭性危害。由图2还可见,6种诱捕设备在试验期间对橘小实蝇雄虫诱捕量的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无论虫峰日,还是峰期历期都很接近。

图2 6种诱捕器的橘小实蝇雄虫诱捕量

2.1.2 雌虫 橘小实蝇雌虫将卵产于果蔬果实果皮下,幼虫孵化后取食果肉发育,化学农药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差,造成果实腐烂或未熟先黄而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甚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15]。直接对果蔬果实造成危害的是雌虫,且产卵量较大,一生可产卵1 000 多粒[6],因此,对雌虫的监测和诱杀意义远大于雄虫。由图3可以看出,实蝇诱捕器对橘小实蝇雌虫无诱捕效果,试验期间诱捕数量为0,自制诱粘瓶和实蝇粘胶板对橘小实蝇雌虫的诱捕效果较差,135个自制诱粘瓶仅诱捕雌虫7头,135张实蝇粘胶板仅诱捕雌虫10头。但3种诱杀球对雌虫诱捕效果相对较好,且诱捕量的动态趋势基本一致,虫峰日和峰期历期也很接近。黄球最高峰值出现在8月9日,诱捕34头;绿球最高峰值分别为8月3日和8月9日,均诱捕36头;双色球最高峰值出现在8月12日,诱捕26头。进入9月以后,橘小实蝇雌虫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实蝇诱捕器、自制诱粘瓶和实蝇粘胶板均未诱捕到雌虫,3种诱杀球诱捕的雌虫数量也极少。

图3 6种诱捕器的橘小实蝇雌虫诱捕量

2.2 6种诱捕器的橘小实蝇诱捕效果

由表1可见,6种诱捕器对芒果园橘小实蝇雄虫的诱捕效果相差较大,诱捕数量最多的是实蝇粘胶板,135张实蝇粘胶板共诱捕29 635头,平均每张粘胶板诱捕219.52头;其次是自制诱粘瓶,135个诱粘瓶共诱捕19 923头,平均每个诱粘瓶诱捕147.58头;3种‘农杰’诱杀球诱虫数量相差不大,其中,绿球诱捕雄虫量最大,共2 928头,平均每球诱捕21.69头,黄球诱捕虫量最少,共捕虫2 506头,平均每球诱捕18.56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蝇诱捕器、自制诱粘瓶和实蝇粘胶板之间差异极显著,与3种诱杀球差异极显著,3种诱杀球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1 6种诱捕器的橘小实蝇诱捕效果分析1)

3 讨论与结论

种群消长规律是重要的昆虫生态学特性之一,且受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及结构、虫口基数、防控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弄清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是制定有效综合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3]。6—10月是金沙江干热河谷雨季,不但气温、降雨量适宜橘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而且多种水果的成熟也为橘小实蝇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是橘小实蝇发生高峰期[17]。本试验期间,橘小实蝇均保持较大种群数量,7月16日起种群数量明显增大,7月31日雄虫达到最高峰值,高峰态势持续至8月12日,雌虫最高峰期出现在8月3日至8月9日。6种诱捕器相比,实蝇粘胶板诱捕橘小实蝇雄虫的效果最好,并与其他5种诱捕器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农杰’诱杀球诱捕橘小实蝇雌虫效果好于实蝇诱捕器、自制诱粘瓶和实蝇粘胶板,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目前主要靠化学农药和性引诱剂(甲基丁香酚)诱杀来防治橘小实蝇。使用化学农药不利于水果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并带来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等诸多问题[18]。甲基丁香酚对橘小实蝇具有很好的诱雄效果[12,15],本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性诱剂甲基丁香酚只能引诱雄虫,且在高虫口密度下,保果率仅23%[19],而对果实造成危害的主要为雌虫。目前还没有有效引诱橘小实蝇雌虫的物质,因此,诱杀雌虫对防治橘小实蝇具有重要意义。实蝇的引诱行为很复杂,包括实蝇的视觉线索、生理状态、对性激素以及多种寄主和非寄主植物化学信息的嗅觉反应[2]。据报道,香蕉果泥、发酵面粉、蛋白饵剂、莲雾果实挥发物、啤酒废酵母自溶制备液、红橘精油、糖醋酒三元混配溶液等物质对橘小实蝇雌虫具有引诱作用[12,16,20-22]。此外,乙酸乙酯、异戊酸、乙酸异戊酯、丙酸乙酯和β-石竹烯对橘小实蝇性成熟与性未成熟雌、雄成虫也有较好的引诱效果[2],但不能做到完全防治。本试验中3种不同颜色诱杀球对橘小实蝇雌虫的诱杀效果较为显著,说明模拟果实形状和色泽诱捕是防治橘小实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加强植物源、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引诱剂开发的同时也应注重物理诱杀设备的开发,实现化学与物理诱杀相结合,才能更有效防止橘小实蝇对果蔬的危害。

猜你喜欢

雄虫诱剂粘胶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苹果蠹蛾雄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老年科护士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认知现状分析
神经递质或导致男女行为差异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60Co-γ射线对小菜蛾遗传不育的影响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有意外用处的便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