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轮盘式改良注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11-30李明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轮盘皮下药液

李明

作者单位:115000 辽宁 营口,营口市中心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A M 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适用于心肌梗死、肺栓塞以及冠脉支架植入后,可抑制血栓形成。但低分子肝素经皮下注射后,由于腹部皮肤组织疏松,血管丛丰富,皮下注射发生皮下硬结、出血的几率高,患者疼痛感较强,造成患者心理抵触,继而影响预后[1]。国内外研究表明,采用轮盘式改良注射方法,可以降低皮下出血、皮下硬结发生几率,缓解疼痛[2]。笔者选择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评价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正常;③无低分子肝素过敏现象;④肝肾功能正常;⑤腹部皮肤正常;⑥意识清醒,言表达正常。排除标准:①腹部同时注射其他药物或近期使用溶栓药物者;②血液系统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低分子肝素过敏、禁忌症者;④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⑤腹部手术有切口者;⑥失语失聪、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无法正常交流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选择预装式低分子肝素钠,采取皮下注射方法给药,12 h/次,持续用药7 d。选择脐周上下大约5 cm位置,左右10 cm,避开脐周1 cm,作为注射部位,避开皮下结节或者瘀血瘀斑处。选择安尔碘进行皮肤消毒,注射之前不排气,握笔式持注射器[3]。

对照组:低分子肝素传统注射方法,一只手捏起皮肤,形成褶皱,于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回抽,无血后,慢慢注入低分子肝素钠,持续30 s,注射后,压迫5 min,皮肤下陷大约1~2 cm。

观察组: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将肚脐作为中心,采取轮盘式,将腹部分成12个象限,第一天至第六天,白天依次在1~6象限内进行皮下注射,晚上在7~12象限注射,第七天,白天在3点区域注射,晚上在9点区域注射,一只手捏起皮肤,形成褶皱,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大约1~2 cm,回抽,无血后,慢慢注入低分子肝素钠,维持20 s,随后,停留10 s,拔针。拔针后,手捏皮皱继续维持3 min,不用按压,不可揉擦[4]。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皮下硬结与皮下出血发生情况 ①皮下硬结评估标准:注射48 h后观察腹部硬结情况。局部皮肤弹力下降或者是发硬,提示硬结,用软尺测量皮下硬结直径,单位是“cm”,做好记录。无皮肤弹力下降或发硬则提示无硬结[5]。②皮下出血评估标准:注射完毕48 h后,使用软尺测量皮下青紫范围直径,单位是“cm”,做好记录。其中直径<0.5 cm表示无出血,0.5~1 cm为轻度出血,1~2 cm为中度出血,>2 cm为重度出血[6]。

1.3.2 疼痛程度评估标准 根据住院患者疼痛评分量表分为无疼痛(0级)、轻微疼痛(1级)、中度疼痛(2级)、重度疼痛(3级)、剧烈疼痛(4级)、无法忍受(5级)[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下硬结与皮下出血 观察组皮下硬结与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皮下出血程度比较 观察组皮下出血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疼痛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是影响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注射方法,区域划分不明确,注射范围重复,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皮下硬结、疼痛等不良反应。轮盘式改良注射方法,以传统注射方法为基础,增加分象限及表盘轮换注射形式,象限划分明确清晰,皮下注射的时间规律化,1周治疗时间内,每一象限均注射1次,避免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注射,保证局部药液浓度,有助于药液的吸收与利用,减少不良反应[8]。本研究中,观察组皮下硬结、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皮下出血程度优于对照组,提示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硬结及皮下出血发生率。传统注射方法,拔针后按压,药液反流,刺激末梢神经,增加疼痛感,而且药液吸收也会受到影响。采取轮盘式改良注射方法,注射完毕后,停留10 s,维持皮肤褶皱状态3 min,促进药液吸收,拔针后,无需按压,避免药液反流,提高吸收率,减少药液刺激末梢神经,减轻疼痛感。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低,提示低分子肝素轮盘式改良注射方法可降低疼痛程度[9-10]。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取低分子肝素轮盘式改良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皮下硬结发生率,减轻疼痛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皮下硬结及皮下出血发生情况[例(%)]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皮下出血程度比较[例(%)]

表4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疼痛发生情况比较[例(%)]

猜你喜欢

轮盘皮下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某型航空发动机钛合金轮盘模拟疲劳试验件设计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基于ANSYS的轮盘转子模态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改进型纯相位相关亚像素级安瓿药液图像配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