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扭索面独塔斜拉桥总体设计

2020-11-30

山西建筑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斜拉桥拉索隔板

夏 至

(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1 概述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桥梁景观造型越来越被重视。一座景观好的桥梁往往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斜拉桥桥塔为高耸结构,景观效果较好,常作为城市景观桥梁的桥型选择。本项目桥梁跨越某景观湖,因通航及防洪需要采用两孔150 m左右跨径布置。该景观湖环保要求较好,且工期紧张,拟采用钢梁钢塔斜拉桥加快施工速度。经桥型初步计算分析,横梁控制桥梁结构设计,有条件改变拉索布置形式加强景观效果。综合各建设条件,设计采用独塔扭索面斜拉桥方案。

2 总体设计

大桥桥梁全长518.06 m,主桥采用(30+151+151+30)m独塔双索面斜拉桥(见图1,图2),南北侧各设置1个辅助墩及1个过渡墩;标准段桥梁全宽38.5 m,桥塔处桥梁全宽45.0 m。

上部结构采用半封闭钢箱梁、A字形桥塔、空间扭索面斜拉桥。主梁采用双边钢箱梁;桥塔采用A字形桥塔,总高108.28 m,桥面以上主塔采用钢塔结构,下塔柱采用混凝土结构。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板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主梁采用半封闭双边钢箱截面,中心线处高度3.35 m,标准断面宽度38.5 m。边箱顶宽6.85 m,底宽7.107 m;悬臂长度6.95 m;两箱室间净距10.9 m。辅助墩处设置两个支座,支座间距为15.25 m;过渡墩处设置两个支座,支座间距为18.2 m。标准断面顶板厚度16 mm,底板厚度16 mm,边腹板30 mm,中腹板16 mm;辅助墩负弯矩区顶底板局部加厚至30 mm。

横隔板标准间距3 m,均采用实腹式隔板。拉索区横隔板厚度采用16 mm;支点横隔板采用30 mm。绕塔处采用加高U型纵梁的方式传递局部绕塔区荷载。

设计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模拟桥梁施工过程及使用期受力(模型见图3),考虑的设计荷载有:自重、二期恒载、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风荷载、体系升降温(升温40 ℃,降温-20 ℃)、索梁温差(±15 ℃)、截面非线性温差(参考BS5400)、支座不均匀沉降。

桥塔基底采用一般支撑,过渡墩和辅助墩采用双排支座模拟,全桥为漂浮体系,索梁锚固及索塔锚固均采用刚性连接。

梁体考虑弯矩剪力滞效应,计算梁体有效宽度折减系数,见表1。

表1 梁体有效宽度计算表

第一体系(主梁体系)工况下,考虑主梁有效宽度系数、局部稳定系数。主梁应力见图4,上缘最大拉应力为73.2 MPa;主梁构件上缘最大压应力为72.1 MPa。主梁构件下缘最大拉应力为77.5 MPa;主梁构件下缘最大压应力为98.8 MPa。

总体计算考虑桥面系二体系应力,建立局部模型(如图5所示)分析桥面板应力,桥面板及横隔板均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在横隔板与钢箱梁腹板相交处建立一般支撑,横隔板纵向间距为3 m。建模过程中主要考虑结构自重、二期恒载、汽车荷载及人群荷载。

基本组合作用下,桥面板上缘最大拉应力为28.7 MPa;桥面板上缘最大压应力为23.9 MPa。基本组合作用下,桥面板下缘最大拉应力为63.2 MPa;桥面板下缘最大压应力为88.1 MPa。第二体系应力与主桥总体模型主梁上缘应力叠加,得到桥面板最大拉应力为104.7 MPa,最大压应力为169.0 MPa。

3 桥塔设计

索塔横桥向为“A”字形,总高108.28 m,其中下塔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3.5 m;中塔柱和上塔柱为钢结构。塔柱特征截面为八边形截面,塔底处,特征截面横桥向尺寸6.0 m,13.5 m高度及以上部分横桥向尺寸均为4.0 m;塔底截面处顺桥向为12.0 m,塔顶处为5.5 m。

钢结构中塔柱和上塔柱由外壁板、内壁板、侧壁板、中腹板和两道边腹板组成(见图6),板厚均为40 mm。在塔顶拉索锚固区范围内,中腹板上开设1.35 m宽度的孔,供锚梁安装和斜拉索安装用。壁板及腹板加劲肋均采用360 mm×36 mm,加劲肋沿塔壁内表面均分布置,但在拉索锚固范围内,加劲肋布置根据锚固构造的位置进行局部调整。中塔柱锚固区水平设置横隔板,横隔板板厚20 mm,间距2.5 m。下塔柱非锚固区每3.0 m垂直桥塔轴线设置一道隔板,横隔板板厚20 mm,横隔板间设置一道横隔肋,横隔肋板厚20 mm。

在混凝土下塔柱顶面5.5 m范围内设置钢混凝土结合段(见图7)。钢塔柱与混凝土下塔柱间采用双层端板承压的方式进行连接。钢塔柱与混凝土塔柱间设置钢混凝土结合段,主要传力机理为双端板承压的传力方式,同时为保证钢结构与混凝土的结合,采用PBL钢筋与剪力钉组合的钢混凝土结合方式。为保证钢混凝土结合段传力顺畅,在钢混凝土结合面以上6 m处开始增设两道腹板,腹板由加劲肋逐渐增高形成,并如中腹板埋入混凝土结构内。

钢混结合段受力复杂,为检验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机理,采用数值模拟钢混结合段受力后优化构造设计(如图8所示)。

桥塔钢混结合段轴力主要由承压板承担,传力比例为56%,焊钉连接件承担约24.4%的轴力,开孔板连接件承担约22.8%的轴力。

4 锚固节点设计优化

1)梁上锚固构造。

拉索与主梁采用锚箱式锚固,锚箱安装在主梁边腹板外侧,并与其焊成一体。斜拉索拉力通过锚箱的两个锚固板传递给主梁腹板,主梁腹板和承压板内侧均设置了补强板,以利于锚固处的应力合理分散到主梁上(模型见图9)。

锚板件应力均小于100 MPa;剪力板上端部与主梁侧板相接点出现应力集中点,设计采用在箱内对应位置增设局部加劲板;箱梁箱内加劲板应力范围在50 MPa~90 MPa。

2)塔上锚梁构造。

塔柱锚固区对应位置布置16对拉索锚固构造以锚固32对斜拉索。锚固构造的两端焊接在边腹板上,并穿过中腹板(模型见图10)。

塔上锚梁受力均衡,锚板最大应力56 MPa;锚梁与塔壁板相接位置应力约25 MPa。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某扭索面独塔斜拉桥的设计,叙述了桥梁的总体设计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桥塔钢混结合段、梁上锚固区、塔上锚固区进行受力分析并优化设计。通过本文的介绍,为扭索面独塔斜拉桥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猜你喜欢

斜拉桥拉索隔板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隔板构造参数对疲劳受力特征影响
斜拉索磁致负刚度阻尼器与黏滞阻尼器减振对比研究
斜拉桥风致振动控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钢箱梁跨间横隔板设计研究
中小跨径斜拉桥拉索监测方案研究
混合梁斜拉桥H型索塔施工关键技术
调谐惯容阻尼器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的研究
1000MW机组汽轮机隔板裂纹缺陷分析及处理
某混合梁转体斜拉桥称重及配重研究
梳子小改装立马变成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