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与分析
2020-11-30舒云菲陈斯琪罗概刘洁王妮冉江洪
舒云菲,陈斯琪,罗概,刘洁,王妮,冉江洪*
(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2.榆林沙地森林公园管理中心,陕西榆林719000)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主要的保护形式,是国家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基础(Howard et al.,2000)。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 750个,其中474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统计局,2020),全国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生态保护网络。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有高等植物近万种,脊椎动物上千种,其中,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1 300余只,占全国总量的74.4%,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保存地,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四川省林业厅,2015;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17)。为有效保护省内的自然资源,四川省积极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类型均居于全国前列。林业部门作为生物资源的主要管理和保护者,截止2018年,四川省内己陆续建立了林业自然保护区129个,总面积达734.61万 hm2,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8.51%(四川省环境厅,2018;四川省人民政府,2018)。然而,由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省内各自然保护区间保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保护区管理工作开展受到制约(苏杨,2004)。
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是判断保护区各项管理职能的履行程度及保护目标达成水平的重要手段(权佳等,2010)。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在积极借鉴国际评估工具的先进理论经验基础上,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从全国范围、特定行政区域以及具体保护区3个尺度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实践(冯斌等,2017),目前国内相关学者在既有经验基础上已着手在多个省域范围内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效评估,比如:海南省(莫燕妮,洪小江,2007)、河北省(张智婷,2009)、云南省(晁增华,华朝朗,2010;徐吉洪等,2018)、广东省(高岚等,2012;靳丽莹,2012)、广西壮族自治区(安辉,谭伟福,2015)、福建省(唐巧倩,江希钿,2016)和陕西省(周瑜,2017)等;从我国已开展的省域范围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实践来看,评估成果能够作为完善当地管理体制的重要依据,为未来管理措施制定及管理发展方向提供科学参考。四川省也已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了《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标准》(以下简称《四川省评估标准》)(陈斯琪等,2018)。
2017年12月—2018年1月,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原四川省林业厅)根据《四川省评估标准》对省内林业系统管辖的78个保护区开展了管理成效的评估,通过对保护区管理成效的评估和分析,以期能有效地帮助保护区和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来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相关科学依据,从而系统提升省内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水平。
1 研究方法
1.1 评估对象
本次评估对象为四川省内林业系统管理的78个自然保护区,按管理等级分为国家级保护区24个、地方级(省级及县、市)保护区54个;按主要保护对象分为大熊猫保护区43个、非大熊猫保护区35个。
1.2 评估方法
先由各保护区管理部门按照《四川省评估标准》中涵盖6大类涉及的35项评估单项指标进行自我评价(陈斯琪等,2018),并将自我评价和支撑材料上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而后由主管部门、大专院校、非政府环保机构共同组成评审专家小组,现场听取参评保护区的自我汇报,并按《四川省评估标准》核查证明材料、核实和校正各项评估分数。
1.3 分析方法
运用Excel统计专家小组成员打分情况,计算各单项专家评分平均值,评估总分为各单项平均得分加总所得,为便于分析讨论将总分换算为百分制。保护区评估单项平均得分率是由该项专家评分平均值占评估单项总分百分比计算得出。采用SPSS 23.0对评估数据进行处理,主要运用的方法有: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以评价不同保护对象与保护区级别对管理成效的差异性;非参数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了不同保护对象、不同管理级别保护区在评价指标单项上的差异;为了减少Ⅰ类错误概率,再使用常规Bonferroni修正);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了市(州)和县(区、市)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的关系、保护区功能区面积占比与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成效的关系,分析结果中0.3<|r|<0.5表示呈中度相关关系,|r|≥0.5表示强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均设为α=0.05。
2 评估结果
2.1 评估总体得分情况
评估的78个保护区平均分为51.83(百分制),最高88.62,最低10.75,整体管理成效水平亟待提升。80以上保护区共计8个,占评估的保护区数量的10.26%;60~80的20个,占25.64%;60以下的50个,占64.10%(表1)。
表1 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总分分布区间Table 1 The total score distribution of management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of forest natu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
2.2 评估单项得分情况
在评估的6大类中(图1),仅有基础条件、资源管理平均得分比大于60%,其中,基础条件平均得分比最高,达到67.71%。机构建设与科研监测大类开展滞后,平均得分比低于40%,其中,科研监测平均得分比最低,为35.79%。在35个评估单项中,单项平均得分比达到80%以上的评估单项3项:生态保护问题整改率(93.27%)、保护区规划(85.59%)和旅游管理(84.18%),开展情况较为良好;平均得分比低于20%的评估单项4项:保护区管理办法(8.96%)、遥感监测系统(9.20%)、跨省交流(9.55%)和科研成果(19.46%)。
图1 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指标平均得分比Fig.1 The average score ratio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indexes of forest natu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
3 管理成效影响因素分析
3.1 保护对象与保护区级别差异
参评保护区中,大熊猫保护区平均得分61.03,非大熊猫保护区平均得分39.08;国家级保护区平均得分70.20,地方级保护区平均得分43.17。不同保护对象与保护区级别均对保护区管理成效有显著性影响,但二者交互作用的效应对保护区管理成效的影响不显著(表2)。在35个评估项中,大熊猫保护区与非大熊猫保护区间有22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国家级保护区与地方级保护区间有23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表 3)。
表2 不同保护对象与保护区级别在管理成效影响因素方差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nature reserves with different managem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protected objects
3.2 保护区功能区面积占比
对78个自然保护区功能区面积占比统计显示,保护区核心区面积占比平均值为52.18%,其中,国家级保护区为59.13%,地方级保护区为49.01%;实验区面积占比平均值为30.77%,其中,国家级保护区为25.78%,地方级保护区为32.99%。保护区核心区面积占比与保护区管理成效总分值呈中度正相关(P<0.05,r=0.365),即核心区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比例越高,管理成效总分越高;缓冲区及实验区面积占比与管理成效总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表4)。
表3 不同保护对象和不同管理级别保护区的管理成效差异显著性检验Table 3 Significance test on th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nature reserves with different protected objects and different management levels
表4 功能区面积占比与管理成效相关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functional area proportion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score
3.3 行政区域经济水平
通过查阅2015—2017年《四川统计年鉴》(四川省统计局,2015,2016,2017),获取到 2014—2016年保护区所在市(州)和县(区、市)2个行政区域尺度的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等8项经济指标,取其3年的平均值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表5):市(州)的城镇化率(r=0.536,P<0.05)、地区生产总值(r=0.510,P <0.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r=0.507,P<0.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r=0.354,P<0.05)与保护区管理成效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县(区、市)域地区生产总值(r=0.315,P<0.05)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r=0.303,P<0.05)2项指标与保护区管理成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保护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有显著关系。
表5 地方经济指标与管理成效相关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indexes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score
4 建议
目前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自身数量庞大与向国家公园体制转型的双重挑战。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明确要逐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根据本次评估结果,以及国家的指导意见,对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4.1 完善保护区机构建设,优化管理模式
从评估情况看,参评保护区中仍有部分保护机构未独立或保护区管理机构未取得独立法人资格,并且多个保护区的管理队伍仍存在“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现象。四川省林业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应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做到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的要求,尽快协助尚未设置独立法人及专职财务的保护区机构独立,实现自主运营机制(徐伟等,2012)。
本次评估显示,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成效相关,大熊猫保护区比非大熊猫保护区保护成效好,其隐含结果就是资金投入大的比资金投入少的保护成效更好。四川省人民政府应该将借鉴国内外其他保护区的相关管理经验,至少应将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纳入四川省人民政府或者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由国家级和省级财政保障保护区的人员及经费投入,确保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有序。同时,根据不同保护对象、保护价值、管理难度等,探索建立严格保护型、保护发展综合型、开放发展示范型等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保护管理模式(王白璐,2008;蒋广平,2014)。
4.2 加强科研与对外合作
从评估结果看,四川省保护区科研和对外合作的整体得分都比较低,除卧龙、王朗、唐家河、攀枝花苏铁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和对外合作工作开展较好外,很多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都较差。保护区是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基地,科学研究是保护区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的基础,也是宣传教育的支撑。保护区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科研人员的引进与培训,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以提高保护区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提升保护管理和保护成效。
4.3 优化保护区功能区调整
从评估结果看,保护区核心区面积占比越大,保护管理成效越高,即说明核心区面积大的保护区,人员活动相对较少,管理难度相对较低;核心区作为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等主要保护对象分布最为完整的区域,对区内自然资源保护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根据国家指导意见,下一步要对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优化调整,在明确保护区内部不同区域功能区划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化管理。由于核心区面积占比与保护区管理成效的正相关性,在对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划进行优化调整时,需要确保保护区的核心区面积至少不减少,同时将保护区自然保护价值低的区域划出保护区范围,可以增加保护区核心区的占比,同时提升保护管理成效。
4.4 晋级部分保护区
从本评估结果看,国家级普遍优于地方级。同时,由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地方政府没有意愿晋升国家级或者省级保护区,但对于自然资源好、保护价值大的保护区还是需要促进其晋升为国家级和省级,以提高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效。同时,级别晋升后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力度,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也有利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致谢:在评估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站、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办公室、以及参评保护区和评审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