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经济政策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0-11-30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23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农业发展的程度都是决定着国家全局的基础性大事。虽然在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在经济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相反,根据国际经验表明,越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越高。因为只有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食品安全与基础性物资的保障。但是农业天生又是一个受自然力量影响较大、自我支撑力量较弱的弱质性产业,因此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控,去克服农业天生的弱点。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在许多方面都比中国更为先进,科技化、规模化较为成熟,利用国外先进的经验,有利于中国的农业经济政策决策者制定出更有效的经济政策,也可以使中国农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本文主要对国外农业经济政策中的补贴政策、农业金融政策、农业税费减免政策以及农业科研推广资助政策进行研究。
一、国外农业经济政策概述
在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政治和经济体系较为复杂的国家,一般都有着较为精细和完善的农业经济政策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已经将农业经济政策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虽然不同国家具体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在发展农业、建设农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方面,有许多经验是相通的。
(一)农业补贴政策
农业补贴政策是美国农业经济政策的核心之一,在1996 年之前,补贴主要用于农业用具,在1996 年之后,根据《农业法》的规定,政府补贴从价格补贴转为收入补贴,2002 年修改的《农业法》提出了新的农业补贴措施,对曾经废除的差额补贴进行了补正。根据有关统计,仅2005 年,美国农民从政府手中领取农业现金补贴高达250亿美元,而当时美国农业生产总值也不过738 亿美元。在日本,农民直接现金收入的60%来自政府补贴。日本政府每年在农业补贴花费的财政支出约为4 万亿日元。农业补贴的形式主要包括进出口补贴、投入补贴、政府在环境、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补贴,主要仍然为价格补贴。
(二)农业金融政策
在美国农业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信贷体系和保险体系两部分。其中,信贷体系主要包括合作性金融和政府性农业信贷机构。金融机构运转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最初设立的资本金投入、发行债券、借款和经营性收入。一般来说,设立的资本金主要由美国政府管控的银行提供,例如由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商品信贷公司直接提供。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国家之一。在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既可以发放贷款,也可以吸收存款,能够为农户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日本则有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被称为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其初始资本金也是由政府提供。在资金的运用方面,主要以贷款为主,对农业土地改良造林、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等建设提供资金。
(三)税费方面的经济政策
税费方面的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返还、税收优惠、税收减免以及低税率、低税基等形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农业方面的所得税有减免规定,对农业用水、用电、用地、用具等收费也十分低廉。在欧盟,大多数国家的农业增值税实行的是低税率;而在美国,这方面的优惠主要体现在对农业销售税减免、农民个人所得税宽限,以及涉农企业所得税减免,符合条件的实体,还可以给予免税处理;在日本,如果农业经营者将其全部土地赠与预定的农业经营继承人,经税务部门的审查后,可以将这部分财产的赠与税延至赠与人的自然死亡之日。
(四)对农业科研的经济资助
农业科技的进步是促进农业长远持久发展的关键措施,在支持农业科技方面,国外政府一般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研和推广支持性制度。在美国,农业相关的基础性、理论性和长期性的研究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出资,而涉及到应用性研究的,一般才由私人机构投资运营。在法国,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政府就开始建立农业研发所需要的各种科研机构,完善了农业科研体系,从化学、生物、水利、机械等各个方面为农业科研成果的开发和转换提供便利。
二、国外农业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有些国家和地区在促进农业发展中所采用的经济政策,对于我国制定农业经济政策有三个重要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建立良好的农业经济政策的扶持环境,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培育农业行业组织,促进农业经济问题的解决。农业经济光靠农民、农村自己发展是不行的,政府和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确定好符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要注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发挥好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利用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农业经济政策扶持体系
农业的问题是基础性和天然性的问题,不可能仅依靠农民或者农村本身去解决,也不可能仅仅影响农业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全局上改变不利于农业发展的资源分配格局。第一,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保障有力政策落地实施的外部环境,使农业、农产品和农民都能够参与到市场之中。第二,在市场之中,国家必须利用经济政策为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的利益提供一定的支持与保障。同时,要适当调整工业与农业发展速度的比例,在保证工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增长速度。
(二)加强农村现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
要在完善国内农村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农产品和国外市场的有机连接,建立好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第一,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保证农产品特色生产,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农业企业和经济组织,培育农民企业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和重新组合,使之走向规模化。
第二,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建立起大型农产品市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同时有物流和交通相配套,形成城乡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体制,确保在城市和乡镇之间的物流交通能够顺畅。第三,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同时,以地方特色为基础,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更广阔、更多样化的农产品市场。此外,还需要积极培育农村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在现有政策法规允许的程度下,进行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的有序流转。
(三)积极培育农业行业组织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要更加注重在农村培育行业协会。可以借鉴美国的大豆协会、谷物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建立和运营经验。因为这些行业协会组织在农村可以促进技术传播,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推行。政府要从税收、资金、金融等各个方面协调有利条件,帮助各实体与农户以及农户与农户之间建立不同组织,通过不同的结合形式,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四)建立农业产业政策
为了使我国的农业向着集团化、契约化和区域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可以引导和做好扶持性工作,将农业与产业政策结合,实行统一的结构性管理。例如,针对农业科技的成果,应当尽快运用到农业的生产过程之中。还可以加大政府对农业管理机构的改革力度,从创造产业化农业的目的出发,转变工作思路。在产业化运作中,需要政府参与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搞硬性搭配,发挥市场在农业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地位。
三、结语
中国一直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比大,农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的位置。要保持我国农业向着持续性、稳定性的方向发展,政府必须要采取合适的、积极的农业经济政策。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为我国在农业税费优惠、农业补贴以及农业金融政策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建立农业经济政策扶持的良好环境,加强农村现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培养行业组织,建立农业产业政策,都是我国政府可以学习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