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德意志统一进程中俾斯麦的外交特征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关税同盟俾斯麦普鲁士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关于俾斯麦成长的回顾

奥托·冯·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首任宰相。他于1815 年4 月1 日出生在普鲁士一个贵族地主家庭。由于俾斯麦的祖辈曾在战场中效力于普鲁士国王,所以家族中传承了尚武的贵族精神。

中学时期的俾斯麦,很早就意识到了社会底层仇恨、抵制贵族的现实情况。相反,这种情况却激发了俾斯麦的贵族精神,逐渐培养了他较为偏激的思想倾向,导致他认为等级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大学毕业后,俾斯麦两次主动放弃公务员工作,究其原因就是他厌恶文案工作,所以干脆辞职,俾斯麦骨子里就有独立自主、桀骜不驯、敢想敢做的性格特征。

1861 年普鲁士王国的威廉一世继位,上台以后,他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进行了军事改革。同时,为了打击资产阶级,1862 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内阁首相兼外交大臣,处理政府的内外重大事务。曾作为驻俄、驻法大使的俾斯麦,是一个熟悉外交的强硬派人物。1862 至1870 年期间他曾任普鲁士首相;1871 至1890 年期间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成为了一位颇有名气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俾斯麦着重于实际行动,为达到目的,也会采取“非常态”的手段,他是一个意志坚强,性情有些暴烈,但又富有感情和干劲十足的人物。

有些学者认为俾斯麦是出了名的“铁壳”保守派和专制主义个人,狂热地维护容克的特权和君主制度;也有些学者指出俾斯麦蔑视中央党派、反对民族运动和民主革命;更有人把有关俾斯麦的流言和暗杀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事实上,俾斯麦在外交政坛上纵横多年,在“外事工作”往往容易发生一些事后说不清楚的状况,加上他习惯于同外国签订秘密条约,这就更容易给他招来风言风语。俾斯麦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时,多半是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的,他在国会的演讲中大胆地面对现实,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用事实行动来证明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事实随后就会水落石出,群众也能拨云睹日。

二、俾斯麦独特的个人魅力

(一)至上的爱国情操

1851 年,腓特烈·威廉四世任命俾斯麦为普鲁士国王出席法兰克福国民会议的代表。俾斯麦上任后,同奥地利王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在关税同盟的问题上挫败了奥地利的企图。早在1818年,普鲁士就已经颁布了关税法,从贸易上把几块彼此分离的领土连接起来。1834 年,普鲁士又克服了奥地利的阻挠,在北德意志建立起关税同盟率先实现了北德意志的关税统一。后来,关税同盟在北德意志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德意志中部以及南部的王国纷纷加入进来。因此,关税同盟成为普鲁士和其他德意志各邦强有力的联合纽带。俾斯麦只同意奥地利加入一个商务条约,而在加入关税同盟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上,他对奥地利丝毫不让步。结果,致使奥地利未能如愿以偿的加入关税同盟,这样俾斯麦取得了对奥地利的第一个胜利。

俾斯麦对奥地利人的不满和抗衡情绪,尤为典型的体现在当时的一则轶闻故事中。据说,俾斯麦曾去拜访奥地利驻法兰克福议会的代表,这个代表没有给俾斯麦起码的礼遇,不但没有给俾斯麦安排座位,而且还大模大样地抽着自己的香烟。在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只有奥地利的代表才有权在各位代表面前抽烟。而各方代表也都承认奥地利的代表的抽烟特权,似乎这意味着承认奥地利在国民议会中的主导地位。此时,为了回应奥地利代表的傲慢无礼,俾斯麦也当众点燃了自己的烟卷。他这是在明目张胆地向奥地利的权威挑战,这种挑战也预示了普鲁士同奥地利争霸战的升级,这一场面后来也就广泛流传于法兰克福的大街小巷之中,成为佳话。

(二)“铁血政策”之丹麦战争

1862 年,俾斯麦就任首相。在国会的发言中,他首次提出,重大的政治决策一定要用铁和血来解决,用实际行动来实施,不能诉诸于演说和多数派的决议。俾斯麦这一政治论断被世人称为“铁血政策”,他本人也因此被冠以“铁血首相”的称号。1864 年丹麦战争的爆发,拉开了普鲁士王国决定通过发动战争,统一德意志这一宏伟蓝图的序幕。俾斯麦巧妙运用了这次有利的时机,证实了实施“铁血政策”是明智应时的。

此次战争的源头是石勒苏益格与何尔斯泰因主权归属的争端问题。这两个公国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日德兰半岛南端,毗邻普鲁士北部,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前者从中世纪早期开始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后者在历史上一直是德意志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丹麦没有对这两个公国的绝对主权。1863 年,丹麦国王腓特烈七世将两个公国分开,宣布对荷尔斯泰因拥有主权,遭到了两个公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不断高涨的民族情绪,要求脱离丹麦的统治,成为德意志的领土。普鲁士一直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对丹麦开战目标是兼并石勒苏益格与何尔斯泰因两个公国。眼下的时局正好为普鲁士的扩张提供了借口,俾斯麦觉得是到“铁血政策”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他利用外交手段使得英国和俄国对此次的战争保持中立的态度,为了同丹麦之间展开战争,俾斯麦还采取了同法国和奥地利结盟的政策,答应战争胜利后把何尔斯泰因划给奥地利,普鲁士将来有可能承认法国对原属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享有更大的权利。在利益的驱动下,法国和奥地利答应了俾斯麦的请求。丹麦政府由于不堪忍受一连串的军事挫败,被迫于1864 年10 月签订了《维也纳和约》,并将石勒苏益格与何尔斯泰因两个公国交由普鲁士、奥地利两国处理,理所当然,两个公国的争端顺理成章的就成为德意志内部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动德意志统一大业的进 一步前进。之后的普奥和普法之争的胜利告捷,使得俾斯麦最终成为统一德国的英雄人物。

(三)有胆有识,传奇人物

俾斯麦作为普鲁士重要的政治人物,不可避免会遭到一些人身攻击,甚至人身安全也遭到过威胁。他在任首相期间,无论是任普鲁士王国首相,还是任德意志帝国宰相时,都遭遇了不止一次的谋杀。例如,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次事件是1866年4 月,他与意大利结为同盟准备攻打奥地利,但是俾斯麦当时的对外政策遭到了宫廷和民众的谴责,倔强的俾斯麦特立独行,使得群众的反战情绪达到了极致,就在同年5 月7 日,俾斯麦在回家的路上听到背后的枪声,转身后发现一名青年正准备再次朝他射击,俾斯麦猛冲过去与刺客进行搏斗,一不小心,刺客又向俾斯麦连射两枪。一颗子弹打在俾斯麦的衣服上,一颗击中他的肋骨。同时俾斯麦死死地扼住了刺客的喉咙,直至有人前来帮忙,俾斯麦才得以脱险,俾斯麦肋部受伤,但他还是坚持走回了家,回家后他还给威廉一世写了一个简短的报告,而且用讲故事的口吻对妻子讲述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俾斯麦秉承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自负和强硬的特质,自始至终的贯彻着自己的信念,就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刚毅和镇静,支持着俾斯麦完成了德国统一的历史重任。

三、下野

俾斯麦下野时将近75 岁,同其他日耳曼人一样,总是充满着旺盛的精力。他退位后,住在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一直没有闲散下来。他除了从事骑马和郊游等活动外,还会写自己一生的回忆录,并且接受偶尔来访的报社记者。俾斯麦于1898 年7 月30 日在家中逝世,家属按照俾斯麦的遗训,谢绝了国葬的建议,将俾斯麦安置在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中,尽管俾斯麦下野时,威廉二世已经封他为公爵,但他的碑文上仍然镌刻着:俾斯麦侯爵——威廉一世忠实的德国仆人。

四、结语

威廉二世的继位,代表着俾斯麦时代的衰退,俾斯麦的去世,代表着俾斯麦时代的消亡。纵观俾斯麦一生,在他控制下的时代,是一个可以称得上有限战争的时代。俾斯麦1862 年上台,1890 年 下野,近三十年的从政生活。从1863 年对丹麦的战争到1871 年的普法战争,战乱的时代总共才八年之久,将近二十年的和平时代。所以说俾斯麦的执政时代,是个相对和平的时代,是建立在各国强权的彼此成慑,各种外交协约相互制约的政治年代。

猜你喜欢

关税同盟俾斯麦普鲁士
梅“脱欧提案”遭上院否决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智慧的选择
俾斯麦奚落李鸿章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
19世纪初普鲁士的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