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特点研究

2020-11-30潘清宏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8期
关键词:矿山环境工作

潘清宏

(将乐县自然资源局矿产资源所,福建 将乐 353300)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矿、灰岩、砂岩、水泥用粘土矿、建筑用花岗岩、高岭土矿等具有可利用经济价值,为将乐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各类矿山的开采造成大面积压占、山体挖损、地表植被破坏、废渣遍布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创建新的矿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友好型社会,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赋予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使命。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废弃矿山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地利用功能,实现矿山复绿,使废弃矿山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改善废弃矿山周边附近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1]。

从经济的角度上来看,将乐县总人口15.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30万人,乡村人口6.9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4.61%。与三明市比较,将乐县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2017年将乐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2206万元,同比增长7.5%;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61147万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生产总值664580万元,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86479万元,同比增长9.5%。2017年的生产总值列于表1中,由表可知,本调查区生产总值在整个三明市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经济社会发展较为一般。

表1 福建三明市及将乐县生产总值对比(2017年)单位:万元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矿产资源开采氛围,也有利于将乐县真正走上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的道路,并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长远发展。

表2 废弃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汇总分级表

2 将乐县矿山及环境概况

2.1 将乐县矿山概况

将乐县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矿、灰岩、砂岩、水泥用粘土矿、建筑用花岗岩、高岭土矿等具有可利用经济价值。人们一度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对大自然开始了掠夺性的开采和挖掘,导致资源被掏空,矿产只留下一堆渣滓,林地植被被破坏,只留下一片荒芜。

即便如此,人们依旧没有意识到其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在无矿可采之后直接将矿井关闭,关闭的矿井逐渐坍塌和凹陷,成为一片废墟[2]。长此以往,造成了林地变得越来越脆弱、土地大面积压占、山体挖损、地表植被破坏、废渣遍布和时刻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

2.2 将乐县地质环境评估

由于早期不合理的矿产开采,综合考量将乐县境内9座具有代表性的废弃矿山,调查其目前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以次生地质灾害、水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占用土地资源等问题为主,依据《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正式版)》(DZ/T0223—2011)规定对各座矿山进行评价,详见表2。

将乐县古镛镇、水南镇、万安镇周边等9座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较严重,采矿遗留的大量废(矸)石土无序堆放,结构松散,下游又无支挡保护,容易成为泥石流物源,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较严重的威胁,同时采矿废(矸)石土占用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植被难以生长,水土流失现象逐渐加剧,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渐渐影响到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劳动生产[3]。

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研究

3.1 学习国内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在我国国内较为典型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中,较为成功的案例几乎都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对矿上的情况进行充分考察的情况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理解决方案,同时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文优势、物产优势等,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二是优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通过众筹或集资的方式,鼓励社会参与投资,找到适当的时机与建设用地进行融合,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提供资金和基础保障条件;三是对矿山地区周边的环境进行了勘察,通过采用机械平整、建设截排水工程、挡土墙工程等方式,对矿山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在关口前移过程中可以利用渣土资源,既能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位,也提高渣土资源的利用效能,节约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四是结合地区发展规划,在建设用地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划,可以尝试建立园区发展或建设用地开发管理,从而确保矿山地质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因地制宜,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在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中,常见的有矿山复绿、农业用地、文化造景、空间再用、休闲公园、矿山公园及边采边治理等方式。不同的治理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全面的勘察工作。

此外还要制定完善的推进机制,其中建立健全的资金投入管理体系、明确当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完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后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系等都是治理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量大、需要投入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都非常之多,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协同帮助下,才能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4]。

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对内要提高各级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去”的工作要求下,明确各级部门在开展过程中的权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对外要加强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点到面总结经验,然后一步步推进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立法管理,一是要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机制进行管理,二是要对矿山资源恢复治理的资金进行管理。确保款项明确、专款专用、保证金缴存机制的完善。还要充分考虑矿山恢复后的规划利用,无论是用于工业还是农业,亦或是旅游业,合理的规划都能够提升矿山利用的综合利用效能,推动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3.3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配套工作的研究和推进工作

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涉及面较广,只有将每项工作内容都协调好、配合好,才能对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进程和成效起到促进作用。在开展前期勘察工作时,要全面了解该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周边的环境情况,以实现全面考虑的科学布局与设计。此外要明确矿山的恢复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不是依靠一个组织或一个团体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它始终是全民参与的结果,只有全面提高人们的意识,做到全员参与,才能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还要加强政策宣传,向居民积极宣传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的意义,彻底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推进。

4 结语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保障公共财产、民众生命财产安全,还能消除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减少水土流失,保障闽江流域的水安全,获得生态红利。

以多元化的处理手段进行全面科学的直立,才能实现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最终促进当地矿业经济持续、健康、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矿山环境工作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工作,爽飞了?
漫观环境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