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半条被子”故事 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 一个“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布展参与者的感悟

2020-11-30胡革平

湘潮(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被子红军红色

★ 胡革平

201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7年,当地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建起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和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主题的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实现了红色、古色、绿色“三色”融合发展。3年来,专题陈列馆和景区共接待游客210多万人次。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第一站就参观了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正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伟大成就。作为专题陈列馆陈列布展全过程的参与者,我内心有着无限感动,同时也感到十分光荣。陈列布展的过程,也是受教育、受洗礼的过程,我们感动于革命先烈的每一个故事,他们的高尚情操激发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回忆陈列布展的日日夜夜,个中感慨不时涌上心头,久久萦绕。

“半条被子”故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半条被子”故事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必然。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就必须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凝聚起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半条被子”故事的产生,是革命队伍纪律建设的必然。我们党自独立领导革命力量以来,一直在探索思考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新型人民军队。1928年4月,毛泽东在桂东沙田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全面、通俗、明确地规定了人民军队的纪律,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成为每一位革命军人的根本遵循。

“半条被子”故事的产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必然。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就教育苏区干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批评一些地方干部片面强调扩大红军、扩充运输队、收土地税,而忽略了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号召大家向模范的长冈乡、才溪乡和兴国县学习,切实解决群众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穿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疾病的问题。毛泽东的意见,一方面是我们党作风建设和群众路线的体现,一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呈现。扶贫济困、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千百年而赓续传承,融入了华夏儿女的血脉。

“半条被子”故事的产生不是孤立的,而是军民鱼水深情的一个缩影

“半条被子”的故事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生动呈现,是千千万万个军爱民、民拥军故事中的一个。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布展中,我们与当地党史学者一道,搜集到许多与“半条被子”类似的故事,如“一张借据”“一片山楂片”“戏台分粮”等。“一张借据”的借据上面写着:“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牲(生)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此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具借人叶祖令。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叶祖令是汝城人,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红军长征到达汝城延寿乡,村民胡四德得知部队严重缺粮,动用宗祠粮食帮助红军。叶祖令非常感动,走时留下了这张借据。1996年,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发现了这张借据。汝城县委、县政府按时价折款,兑现了这张借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这张借据时说:借据是当年军民鱼水情的见证,兑现则体现了我们党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

同样,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我们革命队伍里。

参加过中央红军长征的女红军危秀英回忆说:“1934年4月,江西省委委派我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学习。蔡畅大姐有一床羊毛毯子,那是她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省吃俭用攒钱买下的。她和丈夫共用一块毛毯。她将毯子一分为二,送给我一半。”

同样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钱希均也曾回忆道:“过草地的时候,因为草地上没有房子,每个人的衣服都很单薄……贺子珍找到一张带有羊毛的羊皮。她用那张羊皮给我们队伍中年纪最小的小妹妹钟月林做了一件背心。”这时候的贺子珍,在贵州受伤不久,还躺在担架上。

可以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到处呈现出军民水乳交融的动人景象。正如1935年秋陈云以“廉臣”为笔名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记述的:“赤军之所以能突破重围,不仅在于有军事力量,而且在于深得民心。湘南一带,为昔年‘朱毛’久经活动之区域,居民受共产党之宣传甚深,故见赤军此次复来,沿途烧茶送水,招待赤军。”

“半条被子”故事的意义是永恒的,既具有当代意义更具有未来意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半条被子”的故事虽然过去了80多年,但其精神仍闪耀着光芒,是凝聚我们追梦前行的强大力量。传承这种精神,我们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保护好红色资源。湖南是一片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革命历史文物众多,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现场,要摸清家底,分类保护;要结合红色旅游,摒弃大拆大建、无序开发的错误思维,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加强对红色纪念地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着眼于瞻仰缅怀,少些商业喧嚣,多些宁静肃穆。

二要讲好红色故事。要加强讲解员培训,针对讲解对象,精心设计多套讲解词,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适当运用场景,增强故事的现场感和历史纵深感;要组织文艺创作,增强故事的传播力感染力;要适应受众需求,通过抖音、快手、微视等新媒体传播,扩大故事覆盖面;要进课堂,引导青少年在讲述红色故事中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代代相传。

三要践行红色精神。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要多到艰苦环境中去历练,接几回“烫手的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长见识、增才干;要立足岗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既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后说:“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长征途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人、农民、兵士以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出路在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红军,我们一定会胜利。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传承“半条被子”精神,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途上谱写时代华章。

猜你喜欢

被子红军红色
爱听红军的传说
红色是什么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色在哪里?
Mary’s Cninese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十送红军
云被子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