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下社会组织与党建工作的协调机制
——基于某市某区党建的个案分析
2020-11-30王璐
王 璐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呈现出风起云涌的“爆炸式增长”,成为社会发展强有力的力量之一。为了正确引领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加强党建工作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关研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政策推动下,近二十年来学术界有关社会组织党建的研究逐渐升温。但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鲜有从社会组织的视角分析其党建的动力来源,由于社会组织党建遵循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方式,使人们更多关注中央行动者的目标和策略。另一方面,对社会组织和党建工作之间协作机制方面的文献研究极少,因此立足社会组织视角分析其与党组织之间协作机制,是本文的关注重点。
基于文献回顾,本文试图解释的问题是:为何社会组织会愿意接受与它不同属性的党建工作,其动力来自何处?在社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能否建立一种协作机制以有效解决社会组织党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通过合法性机制和治理理论梳理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性的三个维度,并通过单案例进行阐述。
二、文献综述
(一)合法性机制对社会组织党建动力的影响
合法性机制是指组织被动采取适应制度环境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只有取得合法性的组织才能得以生存。很多时候社会组织选择是否进入国家的治理体制中,直接关系到其生存。社会组织的活动如果能与党组织联系起来,便会获得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对于社会组织而言,遵循环境的适应性符合合法性的要求,满足了外部环境的期待。
(二)治理理论下的社会组织党建中协调机制的维度
治理未必一定要国家强制力去实现,可以是双方主体通过调和而采取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强调以协调为基础而非控制。有学者提出社会组织党建应从理念、组织、活动、人才几个核心要素去进行协调,也有学者基于结构主义视角提出主体嵌入、制度嵌入、目标嵌入三方面。本文同样认为社会组织党建的协调性可以分为不同维度:组织结构、资源和评估三方面的协调性。而将协调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划分为组织运行机制、组织目标、人力资源、政治资源以及考核评估五个维度。
三、研究方法
(一)方法选择
本文对社会组织与党建工作的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关注社会组织党建会被何种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协调社会组织与党建工作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案例研究方法便能较好地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
(二)案例选择
某市某区社会组织从2012年便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的特色路径,在社会组织党建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选择某区社会组织原因有二:第一,某区社会组织党建是基于合法性机制、为了适应制度环境建立的。第二,某区社会组织党建体现治理理论的思想。某区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特别强调协商与合作。
四、研究发现
某区的社会组织党建起步于2013年,它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2017年,2013年《关于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联合党支部的通知》的出台,某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此迈开步伐。第二阶段为2017-2020年,以2017年6月某区社会组织成立党委为标志,开启了某区社会组织党建的新篇章。为了分析某区社会组织与党建工作的协调机制,下文将集中从组织结构、资源和评估三方面阐述。
(一)组织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组织党建协调机制的影响
对组织结构的分析从运行机制和组织目标两个指标来阐述。首先在运行机制方面,某区社会组织党委于2015年提出“一委一园一中心”的运行机制实现党建工作。但是自某区推行社会组织党建以来,常出现社会组织管理和党建职能部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痼疾难以短时间内消除。2017年,“三双”“五同步”运行机制的提出和《某区社会组织发展五年(2016-2020)行动规划》的出台,巩固和完善了社会组织党建的运行机制。
其次在组织目标上,某区社会组织党建初期,对目标的制定不够重视。第一,缺乏明确的工作方向,对目标实现的时间没有界定;第二,由于组织目标的不完全一致导致相互扯皮或政出多门;第三,目标缺乏总体规划蓝图,给党建工作带来难度。继2017以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每年都须签订,实施目标管理。与此同时,设立党建目标责任清单管理制度,将区委书记确立为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党建工作,至今反馈结果良好。
最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组织运行机制与组织目标内在相互联系,运行机制是目标的保障,目标是运行机制的方向。良好的组织结构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协调意义重大,组织结构的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各部门主体权责、目标明确,更好地生成协调性。
(二)资源的变化对社会组织党建协调机制的影响
资源是社会组织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对资源的分析主要从人力资源和政治资源两个指标来阐述。某区在人力资源上拥有的118支志愿者服务队和2万余名志愿者,如此数量庞大的团体对其资金和管理能力带来压力。例如党员志愿者所需的象征性装备和活动资金;亦或是众口难调,社会组织很难满足所有人成员的想法,这些无形中都会给管理带来阻力。通过对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人力资源在增强社会组织党建的协调性方面发挥的作用尚未凸显,所以,人力资源这一指标不符合研究设想。
在政治资源上,2013年某区的社会组织党建处于刚起步,社会组织党委还未成立,政治资源寥寥无几,党建发展寸步难行。到2017年,组织部门拨款积极引领社会组织党组织参与党建项目,奖励历年优秀党组织、党员和项目,政治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给社会组织党建提供充足资金和充分保障。
政治资源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形象无疑是社会组织最好的宣传资源,党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为社会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合法性,同时还可以为社会组织降低运行风险和成本。社会组织为获取政治资源,在党建工作中主动以包容的心态接受党组织的一套体系向党组织靠拢,这对社会组织与党组织二者的协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评估的变化对社会组织党建协调机制的影响
某区社会组织党建初期存在“喊在党委,干在纪委”现象,由于没有具体考核标准,各个主体责任意识匮乏,领导班子难以落实“一岗双责”。某区在冷静分析社会组织党建的实际情况,于2017年正式提出“双提升”、“五同步”。事实证明,考核细则的推出,使区委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各项党建工作进展才有所改善。
考核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考核可以评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即工作人员是否数量适中、分工合理,可以评估组织结构,即岗位设置、权责划分是否科学、合理。考核评估具有计划辅助、监控支持、激励等功能,这对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提升与改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总结与讨论
社会组织正式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在国家发展变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阶段社会组织能力不足以支持它的发展和价值实现,借助于党建工作的协调可以解决当前困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某区社会组织党建案例反映出:(1)社会组织想要发展只有加强党建工作才能适应外部环境得到合法性,这也是社会组织与党建工作建立协调机制的基础。(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性与组织运行机制、组织目标、政治资源以及考核评估四个维度成正相关,而人力资源与社会组织党建协调性无关。
本研究表明,对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协调机制建设与社会组织所面临的制度环境进行持续深入的分析是有必要的,应该给予社会组织更多的关注;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社会组织与党建工作作为制度安排的一个整体密不可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应随着社会环境发展变化作出渐进式的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