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的新挑战*
2020-11-30辛志军
辛志军 王 晶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条道路从理论的角度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从实践的角度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实践成果。认同“事实上是一个现代性现象”[1],在本质上说是主体对客体一种肯定性的认识,社会全体成员对国家和社会发展道路的认同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实现道路认同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面临的新挑战
全球化浪潮是物质交流、经济模式、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西方资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传播过程,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也对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产生着负面的影响。
(一)西方社会思潮从意识形态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冲击
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理论严重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西方社会思潮在价值理念方面宣扬了西方所谓“民主、自由”的理念和所谓“普世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前行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负面的作用。这些思想理念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某些社会成员的思想共鸣,满足了他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内在心理需求。这些西方社会思潮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抱有怀疑态度,或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这些观点和理论都在动摇和腐蚀着部分社会成员的思想,同时也借助各类媒体对涉世不深、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动摇和扰乱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判断,进而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一切对中国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当前社会生活中复杂的社会矛盾状况加剧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徘徊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人所共知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加大、群体利益冲突加剧、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党的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大学生并没有多少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经验,对于社会转型期所发生的问题缺乏切身的感受,但由于网络时代信息的快捷传递和自媒体的发展,学生获得的社会负面信息的机会却大幅度增加,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能力产生疑虑。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党的威信和执政基础,危及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如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和化解,将弱化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和说服力。
二、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的新要求
(一)国际政治新态势要求更新道路认同教育的新内容
是否能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事关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根本性问题,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终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所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归根结底首先就是坚持和维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长期以来西方反华势力在意识形态、思想领域也在不断增强渗透,敌对势力和宗教势力相互勾结不断挑起和制造事端,在一些地区酝酿和实施恐怖颠覆活动,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着严重的威胁。亚洲部分邻国与中国在领土、领海、领空等方面也不断发生着纷争,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国家核心利益的矛盾不断浮现,我国外交形势呈现出严峻的趋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提高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依据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使其贴近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切实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提高教育实效。
(二)网络时代要求拓展道路认同教育的新载体
当前网络已经被广泛使用,它便捷快速的信息传递特点使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6.8%,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大专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网民人数的20.3%。[2]2015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大专本科网民人数达到20.6%,学生所占比重依然位于网民人数中最高。[3]互联网提供了快速信息传达、高效的信息搜集处理、开放的互动交流平台等特点,使其已经深深融入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由于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生活阅历和分辨能力,对网络上所传递的大量信息的真实度和科学性,以及各类观点的正确性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所以开拓新的网络载体以对其进行道路认同教育成为当前所需。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新事物而又缺乏鉴别能力,难以避免地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不良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主动适应网络时代抢占网络阵地,利用大学生流行使用的网络技术以及移动终端的数据自媒体,引导大学生关注权威和主流舆论媒体,加强对网上平台建设和网络监督,加大正面教育信息的推送力度,拓展道路认同教育的新载体,那么就难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三)大学生道路认同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道路认同教育的新课题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道路认同状况,国内学者已经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研工作,虽然在总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大多数大学生的认同,但在一些与社会主义道路相关问题的回答上不尽如人意,甚至得出了一些不容乐观的分析结果。根据2008年的一份调查统计,18-28岁年龄段有29.5%的人“没有信仰或说不清”,6.5%信仰“资本主义或宗教”,对“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最终能够实现”持否定态度和“说不清”的占42.3%。[4]在2013年对10所上海市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者”只占34%,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能成功”者只占41.9%,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只有37.6%。[5]在其他学者所做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50.6%的大学生只持“基本认同”态度。[6]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坚定认同的比例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如何强化牢固的道路认同成为当前高校亟待注重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注重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扩大课外教育的覆盖面,正面引导学生以客观的角度、积极的态度看待当前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问题,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以切身体会来加强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