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精准考核问题的研究*

2020-11-30孙德娜冯春艳

法制博览 2020年21期
关键词:精准考核思政

孙德娜 冯春艳

1.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现代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在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对思政课进行精准考核,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严格而精准的考核,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测量器和指挥棒。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现状

随着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不断改革,如何对思政课进行精准考核,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成为讨论的热点。传统思政课教学的考核,基本采用“一卷式”。实践表明,高职学生在校通过接受思政课教育,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成效,仅仅凭借最后一张期末试卷来评定,显然是有失公平和科学的。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发现在当前高职思政院校的思政课考核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考核内容过于机械、单一

根据中宣部“05方案”的规定,高职院校开设三门思政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在笔者单位,三门思政课均为必修课,而且期末考核方式均采用闭卷考试。笔者仅以大一学生上学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为例。结合近几年考核的内容,普遍采用单一的考试题型,即材料分析题。依据材料,设置的题目,绝大多数依然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而对于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不突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也无法体现。通过考核,老师们能够评价的是学生对于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对于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的变化,却不能准确掌握。

(二)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思政课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纸上作答。这样的考试类型,限制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而且也不符合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在思政教学改革中,思政教师也在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们对当前新的教学模式接受程度逐渐提高。而在思政考核中,利用信息化、无纸化考核的比重却并不高。

(三)考核注重结果性考核,忽视了过程性考核

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在校高职学生开设的三门思政课的考核,均只安排一次期末考试,而且在三门思政课的授课计划中,也没有专门设置过程性考核的要求和计划。日常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们严格按照授课计划进行讲授,很难再单独抽出足够的时间对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考核。忽视阶段性、过程性考核,仅用学期末结果性考核,显然不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规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将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四)考核注重理论知识考核,缺少精准的实践教学考核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课期末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纸质考试,考核涉及的知识主要还是课本常识。虽然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政教师加大了对思政实践教学的研究,在理论讲授同时,加入实践教学项目。但是对于实践教学项目缺少科学和精准的考核标准,考核过程中,受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虽然绝大多数的实践教学项目设定具体的分数,但在整个学生的思政课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尤其是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实践教学项目中,对于每一位同学的精准考核更难保证。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现状的原因分析

理性分析,导致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环节诸多问题的因素是多样的。由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程特点,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思政考核模式依然根深蒂固。要想打破传统思政考核模式的束缚,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克服重重困难。比如如何协调思政课考核主体责任、如何明确思政实践教学项目分值、如何科学区分不同学生在实践教学项目中的表现,并给出具体的考核分数等等。这一系列挑战,对思政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制定精准、科学的思政课考核,必须要有长期的探索做铺垫。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实际,思政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5岁,普遍年轻化。虽然学历结构良好,但是普遍实践经验不足,而且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对思政课考核模式的改革还未付出实践。没有相关问题探索的理论和实践调研数据做铺垫,导致思政考核问题的研究进展极为缓慢。加之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不高。较之专业课实训项目,高职学生对思政实践教学项目的完成程度和质量普遍较差。

三、高职思政课精准考核的路径探索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的现状,特别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尝试探索提升高职思政课精准考核的路径。

(一)探索思政课考核主体多元化

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并非仅是思政教师一人之工作。特别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迫切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挖掘出课程的育人资源。例如在思政课考核中,应尝试加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处工作人员这些考核主体。尤其是考虑当前教学实际,思政课教学依然主要采用大班授课为主,人数多的班级甚至超过一百人。思政教师每周在每个班级的授课课时基本在3-4课时,很难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并了解每一位同学,因而影响了对学生的客观、全面、公正评价。辅导员作为与班级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律素养、价值观等各方面,了解的更深入。因此在思政课考核环节,可以尝试充分发挥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作用,在考核比重中,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科学划分考核比重。

(二)合理设置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项目考核的比重

在传统的思政课考核中,基本采用理论考试。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在思政考核中,应合理分配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结合笔者单位,理论考核安排在学期末考试,而实践考核环节放入平时教学。实践项目大约占平时成绩的一半。因此,要想对思政课进行精准考核,就需要科学设定实践教学项目,同时明确项目所占分值。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共设置6个实践教学项目。每个实践教学项目10分。根据实践活动小组完成的效果,又分为及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设定相应的分值。详细评价和记录每个学生在实践教学项目中的表现,对精准评价学生思政课学习成效起到重要作用。

(三)探索构建过程性考核

高职学生接受的思政课程,并非仅是理论学习。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理论的学习,让学生们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种种行为表现,都应该作为学生思政考核的因素。建立一种动态的、过程性的考核尤为重要。结合笔者工作,每学期单独列出10分的分值,给予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较高素养的同学。这一分值的设定,不仅仅是一种激励,更是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肯定。

(四)探索无纸化思政课考核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际,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其本身具有便利性、高效性、共享性等优点。因此在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改革上,应该探索无纸化、信息化方式,以便提高思政考核的效率,并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增强考核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当然,想要建立精准的思政课考核模式,并非一日之功。同时在一系列探索路径的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从而完善现有的思政考核模式,创新精准性思政考核模式。

猜你喜欢

精准考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