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正的教育研究*

2020-11-30把元宵

法制博览 2020年29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犯罪青少年

把元宵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不断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如何根据年轻人的身心状况来预防年轻人的犯罪行为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在校园和社会中会遇到各种诱惑和价值观的冲突,由于青少年还欠缺正确的判断,导致青少年的犯罪率也不断升高。因此,在早期的心理干预中,学校应该针对如何指导青少年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和如何防止青少年从事犯罪活动等问题进行解决,更应该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心里状态,指导青少年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真正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完善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青少年犯罪现状及特点归纳

青少年包括了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也涵盖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两个年龄段。而当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引起全世界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刑事案件中的50-70%都是青少年犯罪,且青少年犯罪的比例还在逐渐增加,且具有年龄低、暴力高、团伙作案等特征。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所以,不能忽视青少年法律制度概念的确立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一)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受到各种复杂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多,思想文化水平较以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青少年“早熟”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但由于年龄低,知识储备低,处世经验不足等条件的限制,表现出面对社会诱惑自我控制不足,面对社会问题认识片面等问题,且由于法律意识薄弱,性格不稳重,往往会出现“意气用事”式和冲动式的犯罪。

(二)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父母作为孩子待人处事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无穷的。许多家庭,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会让孩子产生自私自利的性格,或者是对孩子粗暴、施加暴力,则会使孩子养成自卑、厌世的性格,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陷入错误的成长方式中,养成坏习惯,进而导致犯罪。其中,由于家庭矛盾,也会让处在中间的孩子的心里蒙上一层阴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受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作为青少年主要的成长环境,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学校没有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仍然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进行教育,主要表现为:(1)老师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只重视“教”,而忽视了“育”;(2)老师素质差,对学生有偏见,无法一视同仁的教育学生,对个别学生另眼相看、特殊照顾;(3)学校缺乏对孩子的法律意识培养,欠缺法律教育,学生不懂法律,无法应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再加上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青少年接触社会时间少,经验不足,容易被物质诱惑,从而走向犯罪。

(四)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人们面对利益的诱惑,难以抵制,而且面对金钱的诱惑,往往都会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以及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对于未成年的青少年都有很强的诱惑性,诱导青少年走向犯罪。

四、青少年犯罪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的自我控制能力

只有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共同教育,才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加成熟稳重,知识和道德素养兼备,自我控制、调节和完善能力得到增强,对主客观事物的认知分析能力增强以及形成正确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与社会接轨,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和道德规,提高自我约束能力,避免走向犯罪。

(二)强化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正向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心理学家强调,原生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身心健康和言行举止都有重要影响。还发现,父母对子女过于的溺爱或过于的苛刻严厉、缺少父母关怀、缺少必要的经济支撑或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的孩子也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如何教育好子女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需要稳定的经济支持,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父母要和孩子有爱的连接,用心教育培养孩子。

(三)提升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力度

青少年属于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时期。如果他们在学术上遇到困难,而因为自身的人格缺陷等问题,无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合理的交流,进而受到老师和家长及同学的批评或排斥,从而变得焦虑、自卑。而由于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往往会通过辍学、欺骗、盗窃和打架等方式来释放情绪,犯下严重的暴力罪行。因此,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和文化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通过各种法律类的讲座和活动等调动青少年的兴趣,向青少年传输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在教育上,要教书和育人同时进行,既传授知识,也培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增强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注力度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讯设备和电子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网络虚拟世界、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等不健康的文化和应用程序很容易使那些处在成长期、分辨力差、抵抗力弱的青少年沉迷其中,进而引发青少年焦躁不安,导致团伙打架等事情的发生。因此,要增强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注力度,积极参与其中,减少青少年犯罪率。

五、少年犯罪的矫正措施

(一)预防为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机构应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发展,严格整治校内外环境,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打严抓。对各种娱乐活动的监督力度要不断加大,从根本上减少这些严重危害青少年的恶劣行为,为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将一切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净化社会环境,消除毒瘤,维护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其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必要的公交车上,学校内,公交站牌等醒目的位置张贴法律教育宣传标语,设立法律宣传岗位,借助标语牌和公益广告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加强父母的法律意识,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学校授课老师也应该有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习惯,不能只传授专业知识,也要对学生进行法律讲解,或安排相关的法律宣传教育培养活动,使法律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最后,公安部门和检察院必须亲自上阵,强烈打击和惩罚诱使年轻人犯罪的行为,加大侦查力度,不漏一丝一角,全方位侦查,将罪犯绳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诱发少年犯罪的不利因素,有效避免青少年犯罪。

(二)适时惩戒

一是政府应对青年现已有的不良行为和犯罪倾向等不良性格的青少年倾向负责,建立正规的教育机构和专业的帮办部门,对这些孩子进行人道关怀和教育改正。其中,帮办部门由政府出资,按行政区域正式划分和设立,必须具有军事化的管理机制,并具有心理咨询和体育锻炼的职能。二是对于依法不予处罚和轻度犯罪的青年,将他们送到半工半读的学校进行劳动改造,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接受教育的熏陶,也可以进行劳动,体验生活,纠正三观,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小对社会的危害,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三是借鉴国外优秀的刑罚经验,并结合我国自己的特点,对轻度犯罪青少年可以适当减少刑罚,通过立法行动来影响和扩大社区矫正的广度和深度,并将这些青少年纳入社区矫正教育结构体系进行教育,制定完善的社会共同教育规章制度和司法警告制度。同时,应该跟进志愿者管理和援助行动,以限制他们的活动,而又不妨碍人身自由。

六、结语

随着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变大,对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和矫正一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需共同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因素对青少年造成影响。本文针对这些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矫正措施,以期望用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减少犯罪率。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犯罪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Televisions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什么是犯罪?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