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建筑室外木装饰鉴赏及应用价值研究

2020-11-30

文物季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牛腿古建筑雕刻

田 园

木工艺在我国古代建筑技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柱、梁、栱、枋、桁、椽等基础建筑架构外,还有梁枋木、牛腿木、雀替木、隔断木等众多室外装饰架构。这些木装饰通过将精美的木材料、木构件嵌入古建筑整体结构当中,或者在木质构件上雕刻美轮美奂的精致图案,既强化了建筑物的紧固功能,又迎合了世人的审美视角,进而演变成了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的装饰构件,直观上给人以美的观感、使人赏心悦目,微观上则隐寓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实现了在实用功能基础上艺术价值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木结构的建筑功能逐渐淡化并被钢筋、水泥所取代,而传统的木装饰物件和技艺不仅没有湮灭,反而更加熠熠生辉,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都在开发、利用和传承这些传统的装饰技艺和风格。

一、木装饰的审美研究

1.梁枋木的审美研究

梁枋木是古建筑的重要外部构件,通过与梁的柱头紧密结合来承担一部分负重功能,并使得建筑承重构件呈现上梁短、下梁长的层次感,从而造成视觉效果向中心聚焦,由此突出整个建筑的重心。用梁枋木作装饰时,其表面都雕刻和纹绘着不同的装饰纹样,一般来讲,重要建筑用龙纹,次要建筑用卷草纹。这些自然流畅的线条与整个建筑浑然天成,给人非同一般的视觉感受。用梁枋木作装饰在清代和明代最为常用,明代只在梁枋木两端进行雕刻,中间部分一般不作装饰,并且雕刻手法比较清新淡雅、精致细腻。而清代的修饰风格则是大开大阖、纵横起伏,更多使用繁杂的纹饰和线条以及夸张的手法和技巧,营造出雍容华贵的审美氛围。

2.牛腿木的审美研究

在古代建筑有雕刻内容的构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牛腿木。牛腿木在建筑上又称为“撑拱”,因为它的形状是上大下小,像一条牛腿,所以称之为牛腿木。牛腿木装饰结构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古建筑中应用较多,而在北方地区则应用相对较少。从功能上来看,以牛腿木作支撑可以有效增加屋檐面积,既扩展了遮蔽空间,又增添了建筑物的浑然气度。由于牛腿木的独特结构和在建筑中的特殊位置,其可以作为连接枢纽使建筑的各个部件在重力作用下加强黏合,极大地强化了屋檐的建筑强度,提升了建筑的稳定性,而且由于牛腿木本身构造尺寸较大,因此工匠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特长等一试身手、大展才华,牛腿木的雕刻题材也是比较丰富的,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话传说、山水风光等等。通常古建筑中多根据传统故事情节出现一对或几对连续表达同一个题材的牛腿木雕饰。比如传统的吉祥造型雄雌双狮,左为雄狮前脚踩一绣球,右为雌狮脚下有一幼狮仰卧做嬉戏状,雄雌两狮相互贯通,十分灵动。比如寓意吉祥的福禄寿,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作为工艺匠人来讲,在用牛腿木作外部装饰时,必须考虑牛腿木的天然造型,并据此依势而为,选择恰当主题,使得装饰造型与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这对工艺匠人来讲是个极大的考验。

3.隔断木的审美研究

隔断木主要被用于古建筑的门窗上。从建筑本身来看,门和窗是通风透光的通道,通过或为菱形、或为方格等样式简单的隔断木作点缀,使得整个建筑物看起来更有线条感,也更加灵动多变。在清代以前,隔断木通常表现为柳条式结构,清代之后逐步演变为由条纹、冰裂等复杂图案组成的组合型装饰结构。到了清代中期以后,隔断木的风格又开始由直线走向曲线,并且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构造图式。在隔断木的应用当中,还会将动物、植物、山水等作为表现形式,比如,用竹篮、吉祥花鸟、名园山水等来突出门窗的视觉效果,向人们传递出主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4.雀替木审美研究

在古建筑室外装饰中,雀替主要被用于建筑物梁枋与柱子的交界处,像一对翅膀从柱子上部向两边伸出,在梁枋与柱子之间形成最为稳固的三角形架构,再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精美的雕琢,从而起到承重和装饰的双重功效。雀替木的样式繁多、别具一格,有大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龙门雀替等多种结构,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式样、结构等,兼顾图案、花纹等艺术表现,是古建筑中结构美学与雕刻工艺有机融合、完美衔接、相互映衬的典型代表。比如清代雀替木中比较常见的雕凤穿牡丹纹,重点突出中国神话传说与传统观念中的吉祥之物凤凰和牡丹,工匠艺人通过运用透雕、浮雕等多种手法和技艺,强化层次感和饱满度,营造出栩栩如生、熠熠生辉的凤穿牡丹造型,把凤凰和牡丹的雍容华贵充分体现出来,用以表达富贵吉祥、幸福美满的美好期盼和愿景。可以说,雀替木这种木装饰结构,由于其位置和结构的特殊性,形成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庄重而不失典雅,严肃而兼具活泼,用灵巧的手法为古建筑沉稳厚重、浑然天成的整体氛围增添了一抹灵动的亮色。

二、木装饰在古代建筑中的价值分析

任何一种建筑,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民间家宅,除了具备其自身所固有的建筑特性和功用外,还需要进行美的加工。中国古代文化数千年的传承和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进化的人文思想、道德标准、理想追求、精神寄托、阶级等级、政治表象等等,都需要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予以表现和宣扬,因此,将木装饰运用于建筑结构之中,就是这种理念和需求的完美融合,也是木装饰独特的实用性价值、欣赏性价值、象征性价值的具体体现。

1.首先,从实用性价值来讲,木装饰是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梁枋木、牛腿木、雀替木,再比如古建筑中的雷公柱、斗栱、虹梁、飞檐、窗格,等等,都是古建筑各重要组成部分之间的枢纽、支撑,发挥了重要的紧固、联接、承重、防潮等功能。古代匠人发挥其聪明才智,充分运用朴素科学原理,并结合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创造了历经数千年的风霜雨雪仍然屹立于中华大地上浩若繁星的古建筑瑰宝,这些木装饰构件功不可没。

2.其次,从欣赏性价值来看,木装饰,顾名思义,其装饰功能和价值是更为明确和突出的。木装饰在古建筑中的大量运用,使建筑物从固有的单调使用功能中脱离出来,注入思想和灵魂,使得冷冰冰的建筑物更加立体、深邃、生动并富有生命力,让建筑物在传承中国传统道德观点、艺术思想、文化追求的过程中真正“活”了起来。比如,通过拓展窗的式样和空间变化,巧妙利用人们视线的局限扩展景深,变换出不同意境。通过不同图案、线条、样式、形态、色彩的雕琢、描绘,形成了匠心独具、千变万化、精美绝伦、极富装饰效果的造型,用以表达不同的希望和愿景。通过门井、隔断、家具、陈设变化,以管中窥豹、以小见大的方式,表达更为深远的建筑内涵和文化底蕴,直观上给人以美的观感,使人赏心悦目,微观上则隐寓了世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了在实用功能基础上精神的升华。

3.再次,从象征性价值来看,中国数千年来所形成的皇权高度集中、宗法制度与政治制度结合的政治体制,决定和影响着其他一切生产生活方式和内容。中国古建筑木装饰构件在突破自身单一功能之后,便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人文和政治符号。这些装饰构件不仅仅具有承重、美观、防护等功能,更多的还是体现了房屋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等级。比如,皇帝是真龙天子的象征,可以使用龙纹作为装饰,而其他人只能选择使用其他动物花纹;皇家可以使用明黄色、正红色等颜色,而平常百姓则禁止使用以上颜色。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政治属性和阶级属性。

三、木装饰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古建筑中的木装饰构件可以用不同材质、运用于建筑物的不同位置,但随着材质不同、技艺差别、运用位置的变化,会使得整个建筑风格、效果、档次等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古建筑中木装饰的使用有其一定之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次。

1.材料和工艺的应用

在我国的许多古建筑当中,多数都是采用了本地生产的木材料作为装饰材料。一般来讲,大型木装饰使用杉木较多,小型木装饰使用樟木较多。特别是樟木,由于质地适中,韧性足,易于雕琢,上漆后持久如新且有防腐防虫之效,因此备受欢迎。

雕刻工艺流派和技艺繁多,但一般来讲,木雕艺主要分为浮雕、圆雕、通雕等。其中通雕又称立体雕刻,是在浮雕、镂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技法,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是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雕刻手法,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镂通,形成重重叠叠、玲珑剔透、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木装饰结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但这样的技艺和手法却是匠人们一生的追求目标。

2.文化和构造的应用

木装饰题材众多,不同地方的木装饰构建都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底蕴。一般来讲,装饰构件主要寓意是吉祥如意,祈求家庭和睦美满、农业兴旺发达、家庭成员平安祥瑞。这些美好愿景的表达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灵敏巧思,他们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动物植物加以组合,便达到了具有文学意味和艺术气息的建筑效果。

在木装饰构造的运用方面,还必须使装饰本体与建筑主体精准衔接、有机结合,真正融为一体。这就需要从设计、结构、轮廓、文化、艺术、历史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既体现出木装饰本身的文化特征,又能够使整个建筑浑然天成、别具一格。

四、结 语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木装饰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有着珍贵的艺术价值,而且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更有其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定位。我们现在研究古代建筑的木装饰结构,不仅要研究其中所展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珍贵技艺的传承,更要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哲学、经济、文化、政治发展脉络和启示,做到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一抹浓厚的传统文化风采,让中国古代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猜你喜欢

牛腿古建筑雕刻
底部约束变化对搁置状态下整体爬升式钢平台安全性能的影响分析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对于牛腿搭接结构连续梁桥病害的整治技术研究
On art
中国古建筑
斜拉桥钢锚梁钢牛腿锚固构造的设计与分析
雕刻树叶
钢筋混凝土牛腿承载力研究进展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