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危机“缘起-震荡-平复”规律分析

2020-11-30王勇

能源 2020年5期
关键词:供需减产油价

文 | 本刊记者 王勇

每一次危机爆发的背后,无论是地缘政治博弈,还是经济制裁深化,最终仍然是供需的锚决定油价走向。

油价暴跌震荡乃至“负油价”,这一历史极端事件背后有偶然和必然驱动因素。

历史总有相似之处。迄今为止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三次危机下油价暴涨重创世界经济;近十五年中,国际原油市场发生过两次大幅波动, 2008—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以致原油需求不足,油价大幅波动;2014—2018年美国页岩油开发增加市场供应带来原油市场供需失衡。

在油价大幅波动的背后,存在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因素,与市场供需共同影响原油市场走势。以史为鉴,从过往石油市场的缘起—震荡-平复的规律看,本轮油价波动亟需全球经济复苏、需求提振来对冲。

以史为鉴,油价涨跌背后的逻辑分析

历史上三次石油危机均以战争为诱因,价格暴涨为表象,最终演化为经济领域的衰退。每一次危机爆发的背后,无论是地缘政治博弈,还是经济制裁深化,最终仍然是供需的锚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向。

产油国地域特别是中东地区的战争,触动着原油市场最敏感的神经。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3年,这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登上原油定价舞台的首秀。伴随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反击,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通过减产和禁运将油价抬升2倍之多,触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第二、三次石油危机爆发背后同样有战争的因素,但传导至原油价格仍是通过供需这一媒介。1978年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政局剧烈变化,亲美派领导人下台,同时爆发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从580万桶/天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油价暴涨态势持续半年之久;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OPEC内部分化严重,伊拉克攻占科威特后遭受国际经济制裁,其原油供应一度中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油价暴涨也导致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苏联财政恶化乃至解体。

除以上三次石油危机外,近三十年来还发生过五次油价暴跌,分别发生在1997年、2001年、2008年、2014年和2018年,从诱因传导至价格依然经由供需失衡这一环节。

其中,两次下跌的主要诱因是需求锐减,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拉低全球石油需求。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石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次年增速由从1997年的2.74%降至0.75%,需求低迷、库存高企导致原油价格节节下滑。OPEC在此期间连续三次实施联合减产行动,累计日减产431万桶,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原油价格迅速恢复至30美元以上。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原油价格之间的逻辑基本与上述一致,OPEC于2008年依然是连续三次减产保价。但不难看出,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石油市场与货币、外汇等金融市场的联动愈发密切,石油金融属性的特质愈发明显。

其他三次油价暴跌则由供给侧过剩触发,诱发因素各不相同。2001年OPEC达成增产协议,原油整体供应增速近5%,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美国“911事件”拖累全球原油需求,OPEC不得不两次宣布减产促使油价迅速恢复暴跌前价格。

美国页岩油革命的成功和繁荣,导致供应过剩引发2014年油价崩盘。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迅速提升,OPEC试图以增产来挤出页岩油,此外美国对伊朗解除经济制裁导致供需宽松,油价进一步滑向谷底,严重依赖能源财政的OPEC选择俄罗斯为盟友进行联合减产,“OPEC+”就此诞生并延续至今。

2018年,在为期三个月的油价低谷背后,是各大产油国增产以应对美国对伊朗制裁带来的供给缺口,但美国对伊朗制裁节奏低于预期,予以多国豁免的同时,伊朗原油仍在以各种灰色途径外输,致使全球原油供给过剩。

从历史上油价暴涨暴跌危机平复的路径来看,供应和需求调节是化解危机的主要方式。不难看出,OPEC已经成为全球原油供应侧的调节器,增产降价与减产挺价成为调节油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影响原油市场的因素愈发复杂,供需在其中的权重也在不断调整,此外还包括地缘政治的博弈与内部利益的诉求、战争的爆发与消弭、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等等。每次危机都有利益的权衡,随着主导国际原油市场的力量愈发多元,各大主体间的利益摩擦也将愈加频繁。

如何消弭本轮危机?

历次油价暴跌往往起于需求侧跳水或供给侧过剩,本轮原油市场波动背后则是石油需求和供给的两相夹击。尽管本轮价格战由OPEC挑起,但是在枯竭的需求面前,价格战的参与者不得不有所妥协重新回到谈判桌,这场零和博弈注定无法持久。

从供给侧来看,OPEC及非OPEC产油国已经在努力通过减产缓解过剩,降低原油库存。美国能源调查机构Rystad Energy表示,预计5月份全球原油供应将从4月份的9830万桶/日降至9280万桶/日,6月份将进一步降至9110万桶/日。

单纯的减产已经不再是推动油价常态化的充分条件,因全球疫情爆发导致的需求跳水成为影响油价预期的主导因素。Rystad Energy指出,原油需求在4月份降至最低点7180万桶/日,由于各国政府陆续放宽了限制措施,需求将在5月增加至7920万桶,6月增加至8510万桶。

在乐观情境下,全球石油需求逐步恢复,OPEC+5月开始的减产协议达到预期完成度,油价恢复常态化成为必然。

伴随着各国政府为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纷纷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以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美国政府出台意向2.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仅此一项规模便相当于GDP的10%,美联储连续降息并加大贷款规模和范围;中国央行也已经累计释放资金超过1.75万亿人民币,同时鼓励发行特别国债。

投资机构富达国际最新宏观经济趋势研判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将大概率出现U型复苏,亚洲将在疫情后新经济秩序中持续扮演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重要角色。报告认为,政府干预市场、积极财政政策以及持续强劲的亚洲经济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

在需求恢复的背景下,原油市场的波动预计也将在下半年得到平复。

猜你喜欢

供需减产油价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油价下半年还得涨
下半年油价还涨吗
油价涨了谁高兴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