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龙铁炮』背后的故事

2020-11-30马海鹰

湘潮(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长龙浏阳白沙

★马海鹰

在革命老区浏阳市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收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长龙铁炮。因历史久远,长龙铁炮的木托部分早已损毁,仅保存下来铁质部分;它全长147.2厘米,底径最高处为7.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5.15厘米,质量8650克;通体为铁褐色,底边为正八边形,在距底边2厘米的地方有一个直径2毫米大小的引线孔,用来插入点燃炸药的引线。这尊长龙铁炮原为浏阳白沙乡农民廖才福的祖传之物。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攻打白沙。作为农民自卫军队员的廖才福,听说工农革命军打来了,立马就将藏在家里的长龙铁炮扛了出来加入攻打敌军的战斗。战斗中,长龙铁炮尺寸大、杀伤力强的优势很快凸显出来,极大地震慑了敌人,压制了敌人的火力,为辅助秋收起义左翼部队攻打东门发挥了很大作用。

东门战斗失利后,撤离中的廖才福只好将既沉重又不方便携带的长龙铁炮丢弃到白沙河里,自己一路跟随着秋收起义部队转战文家市、莲花、永新、三湾,上了井冈山。不久,廖才福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伤,需要较长时间疗伤。连队考虑到当时根据地的医疗资源紧缺,于是将此事上报到营部。经营长准许,廖才福暂别队伍回到家乡疗伤。

1930年7月,当彭德怀的红五军进攻长沙时,廖才福携带从河里捞出来的长龙铁炮加入攻打长沙的农民赤卫军队伍。在突破永安防线的战斗中,廖才福和战友们操作长龙铁炮冲在前头,打死打伤敌军无数,为连队快速攻入长沙立下了战功。退回白沙后,廖才福又陆续携带铁炮,随农民赤卫军在浏阳东乡一带多次抵抗国民党湘东“剿共”司令陈光中的反动军队。一次战斗中,受装备精良的陈光中军反扑,廖才福被迫随部队紧急撤离,途中将长龙铁炮丢弃在了白沙千秋大队棉花托山腰上的灌木丛里。自此以后,廖才福就再也没有去找回长龙铁炮并参加任何战斗。

时间一晃就到了1967年。一天,廖才福去公社办事,看到中共浏阳县委在全县范围征集与秋收起义相关的革命文物的告示,他立马想起了丢弃的长龙铁炮。匆忙赶回家后,廖才福就带着儿子,凭着对当年的记忆找到数十里外的棉花托山上。可时间已过去了30余年,山上的树木长势茂盛,长龙铁炮无迹可寻。但廖才福不愿放弃,仔仔细细地在山上苦苦搜寻。数天后,他终于在一处灌木丛生的泥土里找回了锈迹斑斑的长龙铁炮。挑了一个日子,廖才福郑重地将长龙铁炮交给了公社的征集干部。紧接着,长龙铁炮就被交到了县档案馆的文物专家潘海龙手里并登档入库。1969年,长龙铁炮又辗转移交到了新成立的秋收起义纪念馆收藏。

如今,游客在纪念馆的《光辉起点》陈列展柜中,就能观看到这件乌黑发亮的国家一级文物。虽然它沉默不语,但它身上所凝聚的中国农民阶级敢于向腐朽的剥削压迫势力反抗的革命精神,所体现的人民群众不屈不挠、无畏牺牲的革命斗志,永远熠熠生辉。同样,在迈入新时代的今天,长龙铁炮作为一件见证了当年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历史的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和重要物证,其凝结的革命信仰和理想追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教育中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长龙浏阳白沙
浏阳: 用红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4个进口PD-1/PD-L1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浏阳“双洞”苏区的历史价值
听闻浏阳话才知何为“相识太晚”
勇闯长龙阵
暴雨后长龙大坝书所见
孟长龙美术作品
白沙涧
被误会的白沙漠
游白沙坡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