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江苏佚志考述(一)
2020-11-30钱建中
◎ 钱建中
(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江苏无锡214000)
提 要:宋代,江苏方志的种数、卷帙繁多;“地记”“图经”等逐步被“志”所取代;体例和内容进一步完善并趋于定型;记述的重点从地理、风俗、物产扩充到政事、人物、艺文、社会等诸多方面。这一时期,江苏名志层见迭出,见誉士林。有征引博而叙述简的《吴郡图经续记》,援据该洽、条理详明、凡所考辨、俱见典核的《景定建康志》等。宋代方志,因年代久远,“留存至今者仅区区二十九种五百卷”“江苏存有宋代志书七种”。[1]江苏散佚的宋代古方志,各书记载不一:《中国古方志考》辑61种,《宋朝方志考》录81种,《宋辽金元方志辑佚》记载为66种。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汇录考究,辑拾漏遗。
宋代江苏方志的现状是数量大,散佚多,考证难。现主要依据《中国古方志考》《宋朝方志考》《宋辽金元方志辑佚》《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等专业论著以及历年来佚志研究成果,进行考证和补缺。因内容多、篇幅长,拟按现行政区划分篇记述。本篇主要辑佚考录江苏省、南京市和常州市一省二市的佚志。30 种佚志从地区分:江苏省3部、南京市17部、常州市10 部。从名称分:记6 部、图经11 部、志10部、其他3 部。每篇佚志除概述外,下设“著录”“考异”;并根据条目所需,另置“订误”“存疑”。
江苏省
一、《江南路图经》 114卷
宋江南路“辖今江西全省、江苏长江以南,镇江市、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和安徽长江以南部分及湖北阳新、通山等县地。天禧四年(1020)分为东、西两路。”[2]此《图经》无佚文。
考异 1.考书名、卷数:《通志·艺文略四》、《国史经籍志三》及《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67页、《中国古方志考》第207页、《宋朝方志考》第32 页均记载为“《江南路图经》114卷”。2.考纂修年代:《江苏旧方志提要》第28页“郑樵《通志》成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推测此图经当纂于北宋。”《宋朝方志考》第32页进一步认为“当撰于宋真宗时。”
纠误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2“《河南路图经》114 卷”。“河南”当为“江南”之误。
二、《江南地志》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07页辑《江南地志》10 则。2.《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04 页辑《江南地志》2 则。
考异 考成书年代、书名:《舆地纪胜》卷18引《江南地志》1则,该书成于南宋宝庆三年(1227)。《中国古方志考》《宋辽金元方志辑佚》均认为《江南地志》是宋志。
三、《〔至道〕江左记》 3 卷 张参撰
《通志·艺文略》载:江左谓长江以东之地。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张参,事迹不详。此《记》无佚文。
考异 1.考书名、作者,著录相同。2.考卷数:有3卷和1卷之别。《宋史·艺文志》《中国古方志考》第207页、《宋史艺文志史部佚籍考》第753页均记载为 “《江左记》3卷 (宋)张参撰”。《通志二十略》[3]《国史经籍志》记录为 “江左记 1卷 张参撰”。3.考纂修年代:《宋朝方志考》和《江苏旧方志提要》认为,《江左记》在至道年间(995—997)所撰。依据是:陈骙在淳熙年间主持编成的《中兴馆阁书目》记载“《江左记》三卷,至道中张参撰。载江左人物、守宰、寺观、州郡等事。”[4]王应麟《玉海》卷15记《〔至道〕江左记》时引《中兴馆阁书目》有此语。
纠误 陈光贻《稀见地方志提要》(下)第1167页认为“《江左记》1卷,张参撰”,版本为后汉,又“《按》张参见《后汉书·王昌传》附”。考:张参为赵国豪强,更始元年与刘林、李育谋立王郎为帝,为大将军。[5]据此,仅同名同姓而已,此张参并非是《江左记》的作者。
南京市
一、《(建康府)图经》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江宁府置府。治上元、江宁(今南京市)。辖今江苏南京、句容、溧阳、溧水、高淳等市县地。”[6]
著录 《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23页辑《(建康府)图经》9则。此《图经》仅此书载录。
考异 考纂修年代:辑文源于《方舆胜览》和《景定建康志》等书。南宋祝穆撰的《方舆胜览》书前有嘉熙己亥(1239)年吕午序。据此,《(建康府)图经》撰于嘉熙三年之前。
二、《建康事迹》
著录 《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24 页辑《建康事迹》佚文1则,佚文“(王)安石于此拟会稽之东山,亦号东山”源于《东坡诗集注》卷二《游东西岩》。
三、《〔乾道〕建康志》 10卷 史正志撰
《〔乾道〕建康志》创修于乾道五年(1169),全书共10 卷,颇具规模。
史正志,字志道,丹阳人,绍兴进士。乾道三年(1167)以左朝奉郎、集英殿修撰,历知建康府、成都府。史正志事迹见《四库总目·史氏菊谱提要》《宋史·孝宗本纪》和《嘉定镇江志》卷19《人物》。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14页辑《〔乾道〕建康志》310 则。2.《张国淦文集四编》第97页辑《建康志》1则。3.《宋史艺文志史部佚籍考》第770 页辑《建康志》44则。4.《宋朝方志考》第35 页辑《建康志》346 则(其中169则仅为数据)。5.《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11页辑《建康志》115 则。
考异 考书名、卷数、作者:《遂初堂书目》地理类记“《建康志》”。《宋史·艺文志三》载为“史正志《建康志》10 卷”。《直斋书录解题八》、《郡斋读书附志五》、《文献通考》卷205“经籍考三十二”和《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68页指出:“《建康志》10 卷,府帅史正志志道撰,时乾道五年。”《宋朝方志考》《宋辽金元方志辑佚》则直接记载为:“《〔乾道〕建康志》10 卷,史正志撰。”
四、《〔庆元〕建康续志》 10卷 吴琚、朱舜庸撰
吴琚,字居父,一字云壑,南宋开封人。宁宗时判建康府兼留守,位至少师。著有《云壑集》。朱舜庸,南宋建康人。曾任建康府府学学正,《景定建康志》卷49“古今人物传三”“耆旧传”有传。庆元六年八月刻梓,此志以传,名为“续志”,系对《〔乾道〕建康志》而言。据《至正金陵新志·凡例》记载,此志元至正四年(1344)纂修志书时尚存,此后佚于何时未详。记事止于庆元年间。据《郡斋读书附志五》记载,此志卷前有吴琚《序》。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16 页辑《建康续志》70 则。2.《宋朝方志考》第36 页辑《庆元建康续志》81则。3.《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19 页辑《建康续志》29 则。
考异 考书名:《建康续志》又作《续建康志》《庆元建康志》《庆元建康续志》,简称《庆元志》。卷数、作者无异议。书名称作《建康续志》的有:《直斋书录解题》地理类、《郡斋读书志·附志》卷上、《舆地纪胜》卷17等;称《续建康志》的有:《文献通考》卷205、《稀见地方志提要》和《景定建康志》卷49“耆旧传”等。《景定建康志》卷33《图志》又引录为《庆元建康志》。
五、《(江宁)图经》
宋天禧二年(1018)昇州复为江宁府。建炎三年(1129)改建康府。治今江苏南京。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13页辑《(江宁)图经》46 则。2.《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11页辑《(江宁府)旧经》7则。
考异 考书名:《宋辽金元方志编辑佚》第210 页“《(江宁府)旧经》亦名《(江宁府)旧图经》。”
六、《祥符江宁图经》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13页辑《祥符江宁图经》17则。2.《宋朝方志考》第32 页辑《祥符江宁图经》12 则。3.《江苏旧方志提要》第68页辑《(祥符)江宁图经》12 则。4.《〈祥符州县图经〉辑佚与研究》第41页汇录《祥符江宁图经》12 则。[7]
考异 考书名、作者:《至正金陵新志》卷首《新旧志引用古今书目》载“《祥符图经》”。《中国古方志考》和《宋朝方志考》载为“《祥符江宁图经》”。关于作者,《宋朝方志考》认为是李宗谔。其余论著,作者缺载。
七、《江宁府图经》 6 卷
《通志·艺文略四》、《国史经籍志三》和《稀见地方志提要》均录为“《江宁府图经》 六卷”。顾宏义指出:《舆地纪胜》卷17《建康府》中,“其中述及天禧二年(1018)以后事,当非《祥符图经》。”“本志当纂于仁宗以后至北宋末年。”[8]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13页辑《(江宁)图经》94 则。2.《张国淦文集四编》第96 页辑《□□图经》1则。3.《宋朝方志考》第33页辑《江宁府图经》50 则。
考异 考书名:《(江宁)图经》即《江宁府图经》。《舆地纪胜》《景定建康志》《六朝事迹编类》所引佚文时均称《图经》。
纠误 《宋朝方志考》第33页指出:“《太平御览》卷65‘江南诸水·秦淮水’引录《江宁图经》1则,及同上卷170‘江南道·昇州’、《太平寰宇记》卷90 引录《图经》数则。此当属唐图经。《江苏旧方志提要》以为此《江宁图经》即《艺文略四》所引之《江宁府图经》、《纪胜·建康府》所引之《图经》,误。”
八、《金陵地记》 6 卷 黄元之撰
黄元之生平事迹未详。
考异 考书名、作者无异议。考卷数:有1卷和6 卷之别。《崇文书目》、《通志·艺文略四》、《国史经籍志三》、《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68 页记载为“《金陵地记》1 卷”;《宋史·艺文志三》、《中国古方志考》第212页、《宋史艺文志史部佚籍考》第735 页著录为“《金陵地记》6 卷”。
纠误 《宋史·艺文志三》:“元广之《金陵地记》六卷。”《南京市志·南京历代地方志纪略》亦称“元广之”。《崇文总目》卷2:“《金陵地记》一卷,黄元之撰。”“绎《按》:《宋志》作元广之,传写之误。”
存疑 《江苏旧方志提要》第65 页辑《金陵地记》3则。而《汉唐方志辑佚》第377页载“金陵地记(唐)撰人不详 ”,并引了3则相同的佚文。但朝代不同,前者是宋代,后者是唐代。据此,待考。
九、《金陵记》 沈立撰
金陵,系今南京之故称。“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9]故以名。此为江宁府志。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11页辑《金陵记》2 则。2.《宋朝方志考》第33页辑《金陵记》3则。3.《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04 页辑《金陵记》2 则。
考异 书名、作者记录一致,卷数缺载。
纠误 《江苏旧方志提要》“以为《太平寰宇记》卷90“昇州”、《太平御览》卷170“昇州”所引录之《金陵记》二则,即沈立之《金陵记》。此说误。”[10]《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宋太平兴国(976—983)年间,沈立出生于1007年。[11]据此,《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所引录之《金陵记》非沈立所撰。
同理可证,《中国古方志考》第211页所辑“《太平寰宇记》卷90“江南东道·昇州”,引《金陵记》一条”,作者亦非沈立。
十、《(金陵)地图》
著录 《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05 页从《六朝事迹编类》卷上“城阙门·檀城”辑《(金陵)地图》1则。
十一、《(金陵)图经》
著录 《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05 页从《六朝事迹编类》《至正金陵新志》辑《(金陵)图经》24 则。
十二、《(金陵)旧记》
著录 《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08页从《至正金陵新志》卷5《山川志》辑《(金陵)旧记》2 则。
十三、《上元古迹》 林敏若撰
唐上元二年(675)废昇州,改县曰上元,属润州,宋以后为府治。
林敏若,上元主簿,事迹不详。《至正金陵新志》卷13《人物志·世谱》有载。
1.2 手术器械与手术方法 采用科医人医疗激光公司的100 W钬激光发生器,配备550 μm激光光纤,配套使用德国Storz公司连续灌洗式前列腺电切镜及直射激光专用操作手件,采用科医人医疗激光公司配套的VersaCut 组织粉碎器械。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著录 《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08页起辑《金陵古迹编》13则。
考异 1.考书名:《上元古迹》又称《古迹编》《金陵古迹编》。《中国古方志考》第230 页录为“《上元古迹》宋林敏若纂”。宋代周辉《清波杂志》卷3“建康,六朝古都。叶石林少蕴居留日,尝命诸邑官能文者,搜访古迹制图经。时石橘林敏若子迈主上元簿,考最详,多以王荆公诗引证,号《上元古迹》。辉先得其书,后史志道侍郎修《建康志》,宛转借去。《志》成,为助良多。”又《景定建康志》和《至正金陵新志》中凡引此书佚文时均称“石迈《古迹编》”。而《至正金陵新志》卷首《新旧志引用古今书目》:“《金陵古迹编》,宋石迈。”2.考作者:有林敏若、石迈之别,实为同一人。《清波杂志》《中国古方志考》载为“林敏若《上元古迹》”。柳诒徵《首都志》、李天石《南京通史·隋唐五代宋元卷》等录作“《上元古迹》(宋)石迈”。
纠误 1.明代董斯张《吴兴备考》卷22《经籍志》第18著录“叶石林《上元古迹》”(注:叶梦得,自号石林居士)。潘殊闲在《叶梦得研究》一书中考证后认为:《叶石林上元古迹》与叶梦得有关,但确定不是叶梦得之著作。2.顾宏义《宋朝方志考》第34 页所载:“《(绍兴)(建康府)图经》”,实为《上元古迹》。3.王葆心《方志学发微》(注析本)指出:《清波杂志》卷三中“时石橘林敏若子迈主上元簿”句中的“石橘”乃“石桥”之讹。
十四、《金陵事迹》 朱舜庸撰
朱舜庸,南宋建康人。曾任建康府府学学正。《景定建康志》卷49“古今人物传三·耆旧传”有传。
著录 《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10 页辑《金陵事迹》5 则。
考异 考书名:《金陵事迹》“亦名《(金陵)事迹》、《(金陵)事迹图经》。《至正金陵新志》卷三中之下:庆元六年,‘郡人朱舜庸编《金陵事迹》二十余年,乃献之府,遂修为《建康续志》二百二十板’”。[12]
十五、《(溧水)县志》
溧水,隋置县。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部,邻接安徽省。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31页从《景定建康志》卷42“风俗”辑《(溧水)县志》1则。2.《宋朝方志考》第76 页辑《溧水县志》同1则。3.《江苏旧方志提要》第110 页辑《溧水县志 》同1则。
考异 考纂修年代:《中国古方志考》在所辑《(溧水)县志》条下《案》“宋有《〔咸淳〕溧水志》,此《景定志》引,知在《咸淳志》前。”
十六、《咸淳溧水志》 周成之、方逊撰
周成之,九江人,咸淳时知溧水县。[13]方逊,事迹不详。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32 页辑《〔咸淳〕溧水志》8则。2.《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27页辑《咸淳溧水志》8则。3.《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第473页辑《〔咸淳〕溧水志》2 则。4.《宋朝方志考》第76 页辑《咸淳溧水志》3则,其中从《永乐大典》引录2 则,说明此志在明永乐年间尚存。
考异 考书名:《咸淳溧水志》,又称《溧水县志》。《至正金陵新志》卷首《新旧志引用古今书目》:“《咸淳溧水志》,宋周成之、方逊。”《文渊阁书目》卷19《旧志》:“《溧水县志》4 册。”
十七、《〔嘉定〕六峰志》 10卷 刘昌诗撰
六峰县是六合县的别称。《舆地纪胜》卷38:“六合即定山,其山相接,旧名六峰……故以为六合之别称耳。”《(嘉靖)六合县志》凡例:“宋嘉定间邑令刘昌诗所修志板已劘灭,其本无传,近于藏书之家觅得写本,据其所载,有可采者增入。”据此,嘉靖三十二年(1553)纂修县志时尚有抄本,佚于何时未详。
刘昌诗,字兴伯,江西清江人,宁宗开禧元年(1205)登进士第,曾监华亭芦沥场盐课,嘉定七年(1214)知六合县。著有《芦浦笔记》。《江宁府志·人物志》有传。
著录 《宋朝方志考》第43页载:“《江南通志》卷11《宣化山》所引《六合县志》中引录《嘉定志》1则,当是刘昌诗《六峰志》。”
补辑 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卷34 从《(嘉靖)六合县志》的《艺文志·诗类》引录的郏滂14首诗出自《嘉定志》。
考异 1.考书名有二:《六峰志》即《六合县志》。《宋史·艺文志》卷204志第157地理类和《宋史艺文志史部佚籍考》第761页载:“刘昌诗《六峰志》十卷”。《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83页载:“《六合县志》,宋嘉定七年修,刘昌诗撰”;《中国古方志考》第232 页著录相同。2.考卷数:有10 卷本和不载卷数之别。
纠误 《江苏省志·附录》第17页载《〔嘉定〕六合县志》作者为“刘开昌”,误;应作“刘昌诗”。
常州市
一、《毗陵记》 1 卷
常州建置,隋为毗陵郡,唐、宋为常州,元为常州路,明为常州府。此志无佚文。
考异 考书名、卷数:“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一:‘《毗陵记》一卷’”。[14]《通志·艺文略》和《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72 页记载相同。据此,此《记》成于宋绍兴前。
二、《(常州)旧图经》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64 页辑《(常州)旧图经》7则。2.《宋朝方志考》第78页辑《(常州)旧图经》5 则。
考异 1.考书名:《旧图经》又称《旧经》。2.考纂修年代:成书于南宋嘉定、宝庆年间的《舆地纪胜》卷6“常州·景物”下引《旧图经》《旧经》计2 则。顾宏义又根据佚文考证后认定:“是知其当纂修于哲宗朝以后。”[15]据此,《(常州)旧图经》撰于北宋元祐以后,南宋宝庆之前。
三、《(常州)旧风土记》
著录 1.《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39页从《舆地纪胜》卷6“常州·景物”上辑《(常州)旧风土记》1则。
存疑 考书名、卷数:《宋史·艺文志》、《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73页、《宋史艺文志史部佚籍考》第807页均载“《常州风土记》一卷”。《遂初堂书目》又载《毗陵风土记》。此三志是否为同一部书,待考。
四、《常州图经》 潘洞撰
潘洞,景德二年(1005)八月试秘书省校书郎,大中祥符年间知常州晋陵县。《分门古今类事》卷7《潘洞篆铭》载其事迹。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64页辑《常州图经》5则。2.《宋朝方志考》第78页辑《(景德)常州图经》4 则。
考异 1.考书名、作者:《遂初堂书目》“潘洞《常州图经》”。《中国古方志考》沿用此说。《宋朝方志考》谓“《(景德)常州图经》”。2.考纂修年代有二说:一说祥符时;一说景德年间。张国淦《案》:“《咸淳毗陵志》29碑碣、晋陵县《厅壁记》,祥符中令潘洞撰。潘洞,祥符中为晋陵令。是潘洞《图经》作于祥符时。”[16]顾宏义据《咸淳毗陵志》卷10“知县·晋陵”云:“景德二年八月试秘书省校书郎;左咸,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月守令”,认为“潘洞于景德二年至祥符元年初知常州晋陵县,本《图经》当纂于景德间。”[17]
五、《〔祥符〕常州图经》
《咸淳毗陵志》卷27:“此‘古迹·传落城’条引《祥符经》,次条‘大姑城’引《潘令经》,知非一书。”[18]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64 页辑《祥符常州图经》13则。2.《宋朝方志考》第78页辑《祥符(常州)图经》11则。
考异 考作者:《中国古方志考》载此《图经》无作者;《宋朝方志考》认为作者是李宗谔。
六、《毗陵旧图经》
著录 《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38页辑《毗陵旧图经》3则。
七、《毗陵志》 12卷 邹补之撰
邹补之,字公衮,开化人。进士,从政郎,淳熙十二年(1185)常州教授。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65 页辑《毗陵志》25 则。2.《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36 页辑《毗陵志》17 则。3.《宋朝方志考》第79 页辑(淳熙)《毗陵志》13 则。
考异 考书名、卷数、作者:《宋史·艺文志三》、《直斋书录解题八》、《文献通考·经籍考三十二》、《国史经籍志三》和《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73页均记载“邹补之《毗陵志》十二卷”。《宋朝方志考》和《江苏旧方志提要》在《毗陵志》前加上“(淳熙)”。卷数、作者无异议。
八、《〔淳祐〕毗陵志》 宋慈撰
宋慈,字惠父,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湖、襄提点刑狱官,以朝请大夫、直焕章阁帅广东,致任。作《洗冤集录》。[19]陆心源《宋史翼》将宋慈列入《循吏传》。
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序》曰:“毗陵有志旧矣,岁淳祐辛丑(1241),余尉武进,时宋公慈为守,相与言病其略也,俾乡之士大夫增益之,计书成且有日。越三十年,余承朝命长此州,取而阅之,则犹故也……又取宋公未竟之书于常簿季公之家,讹者正,略者备,缺者补,盖旬月而后成。”据此,则宋慈淳祐间所纂郡志已草成,故咸淳时史能之方能“旬月而后成”。[20]此志未见佚文。
九、《溧阳志》 赵廓夫撰
宋溧阳乃江宁(建康府)属县,治今江苏溧阳。
赵廓夫,名利,乾道八年(1172)四月知溧阳县,淳熙元年(1174)八月满替。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87页辑《溧阳志》14 则。2.《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25 页辑《溧阳志》10 则。3.《宋朝方志考》第75 页辑《乾道溧阳志》2 则。
考异 考书名、作者:《溧阳志》即《乾道溧阳志》。作者无异议。
纠误 《宋辽金元方志辑佚》所辑《溧阳志》佚文中有4 则出自《永乐大典》,而这些佚文应该属于明代《溧阳志》。《张国淦文集四编》第849页《案》:“《大典》引《溧阳志》凡八条。溧阳县,元至元十四年升州,十五年升府,十六年改溧阳路,二十七降县,元贞元年复升州,明复降县。此朱湖条‘在溧阳州,今不详所在’云云。兹据录作明志。”[21]崔伟考证后也认为:“《大典》本《溧阳志》是一部久已失传的洪武县志。”[22]
十、《〔嘉定〕溧阳志》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87页辑《溧阳志》2则。2.《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26 页辑《〔嘉定〕溧阳志》1则。3.《宋朝方志考》第76 页辑《〔嘉定〕溧阳志》1则。
考异 考书名:“为区别赵廓夫纂《溧阳志》,是志书名冠以纂修时年号。”[23]《〔嘉定〕溧阳志》即《溧阳志》。卷数、作者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