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契合

2020-11-30宋雨露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侨园 2020年4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民本马克思主义

宋雨露(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在我国传播并发展,主要因为和我国传统文化有不谋而合之处。针对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展开分析和研究,先明确两者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并对两者之间的契合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传统文化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我党治国的精神源泉。另外,自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之后,一直都在和传统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这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契合度。

二、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度

(一)价值观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契合首先体现在价值观层面上。先从社会价值看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都追求的是社会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是社会本位,其指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换句话说,每个人都不可以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社会价值的实现就是人的价值最大化。而这一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同样也非常认同,传统文化主张的是群体本位,认为每个人都是属于集体中的一份子,应该注重集体利益。从个人价值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强调以人为核心,其提倡的是人的全方位自由发展。而传统文化中同样也有相应的民本思想,强调要以民生为核心。另外从价值取向看,这两者同样具有契合度。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理想就是要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而且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明确指出,应该以人为本,让人们遵循解放自我的原则不断努力和奋斗。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提出过。我国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尽管两者从语言表述上有一定差别,但实际上本质和追求都保持一致。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之间是相契合的。

(二)内容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我国之后,要使其和我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则必须达成内容上的契合。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内容看,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两者都坚持物质第一。马克思主义最为尊崇的就是唯物主义。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物质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所在,缺少了物质,社会很难进一步发展。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而言,同样也坚持物质第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五行学说也可以看做是机械唯物主义。因此从这个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在此层面上是契合的。

其次,两者都尊重客观规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是其基本原则,其认为在社会中所有的事物都必须遵守客观规律。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势合一”同样也明确了客观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其中理和势就能有效体现出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这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同样也是契合的。

第三,两者都强调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一再明确了必须构建一个法治社会,但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道德的作用。而这一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法家率先提出了要依法治国,而儒家学派则提出应该以德治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就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治国方式。另外,马克思主义提出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这一点也和我国传统文化中任人唯贤不谋而合。因此从这个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之间也是契合的。

最后,两者都遵从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创造者和维护者。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一点也早已明确,历史上就有民贵君轻的思想,作为统治者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更好治理国家。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提倡的群众史观实际上也就契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从多个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都有诸多契合之处。也正是因为这种契合,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当然,也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放在等同位置上。应该让马克思主义充分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中的精髓,当然也要让我国传统文化能有效融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只有两者有效融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才能更好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民本马克思主义
“三件大事”历史性胜利所彰显的客观规律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兜底治疫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
如何学好语文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