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团场真情歌吟和抒写
——读散文集《高的是玉米矮的是棉花》随想

2020-11-30陈泽刚王志强

兵团工运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藏团场散文集

□陈泽刚 王志强

有人说,一本散文集,只需翻看开头三四百字,便可决定是否需要阅读这本书。是的,打开五师知名作家姜继先的散文集《高的是玉米矮的是棉花》时,暖心的序言便让目光久久驻留。在这本书里,找到真情的自然流露,引起心灵的共鸣和对人生的深邃思考,也发现人性的真挚关怀。

继先在五师九十一团生活过24年,知悉他已离开那里寓居边境小城近20年。一个走出团场的人,由普通职工变为文化人,自身怀旧情结、对淳朴的眷恋让他回过头去,对记忆里破败而苍凉、温暖而辛酸的往事,进行深情地回望和打量,真情地歌吟和抒写,这或许是兵团文化人典型的心理情结。

创作是作家心灵的事业,只有具有娴熟的文字表达技巧,不断提高道德情操和心灵境界,才有可能写出影响深远、有思想艺术水准的佳作来。在《玉米的重量》里有关连队生活的描述,字里行间感觉到一股难以言状的亲切,这是久违的土气息与泥滋味,瞬间为之感动,于是阅读使周围的空气变得神圣而甜美起来。我想继先在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心中一定是盛着碗醇厚的团场自酿白酒,那过往的美好记忆便于飘逸的酒香中丝丝渗透,积气成博尔塔拉草原上变幻莫测的祥云。

无味之味食始珍,无性之性药始匀,无迹之迹诗始神也,由此可见,先贤深谙平中藏奇之道。继先写散文,常常借用平中藏奇手法,使人在看似平常的题材,看似平常的事物中,读出不寻常的感觉来。叙述连队的泥土、房子、大礼堂、菜窖、土火墙、羊和牛,大量使用平中藏奇手法,平,就是平常,情节内容无大起大落,奇,就是奇特,奇特景观,奇特风俗等。继先用平中藏奇手法写团场人过日子,有鲜明地域风情,虽然洋洋洒洒18万字,读来却如行云流水,作品表现力极强。

生活中,继先一直是低姿态的,虽然他的散文《走不出的棉花地》等文章获得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奖,发表作品150余万字,但他从不张狂。不管作者愿意不愿意承认,在我看来散文集第三辑更像部个人史,一部有关草根兵团作家的成长史,在成长的挣扎中夹杂着“大雨滂沱”,也许作者的本意并非我所理解的这种“大雨滂沱”。语言上那种纯朴样的成熟与到位,叙事及结构中的自然与原生态,最关键的还是其透过乡土绽放的绚丽品质,如其“最后一盏灯光”,得到复活和弥散,这恐怕源自于书写者真诚生活态度和为人原则。

散文的本质是朴实的,与之相匹配的语言应越朴素越好,情感越真挚越好,但要做到这一点往往很难,团场生活虽然有时显得沉重,却不可回避还弥漫着诗意。看起来很诗意却无内质的作品,细读起来其实是索然无味的,继先的散文内质丰满值得学习,读其作品,能强烈地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泥土味,体会到团场生活的那种咀不尽嚼不烂的韵味,抓得到那种隐忍、宽容、明亮甚至是富有时代感的。他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叙述方法和表达方式,去掘取真金,汲取甘泉。

梁实秋曾说:“散文之美,在于其适当。”林语堂也谈到:“我写文章,刚刚足够暗示我的思想和别人的意见,但同时却饶有含蓄。”继先散文之美就在于适当和含蓄。他的语言干净,行笔从容,叙述感悟娓娓而来,平淡中常有奇思妙笔飘然溢出,文本中充满着内在的安详和人生智慧。这种平和从容,首先来源于作者的写作心态,他不是出于功名的目的,而是出于精神着陆的需要。没有写作的功利性,就易于发现生命、生活中伟大而美好“平淡”,睿智而恬静。如《农场的女人》中,“农场的女人也爱美,可农场的女人美大多都是被包裹起来的。”着重写出她们的女人本性,写她们面对家庭和劳动时的矛盾心态,以及她们的爱美之心。在作者的精细描绘下,农业一线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团场物事的书写,故园情怀的流露,成为姜继先散文集《高的是玉米矮的是棉花》的写作特色,他把故园的物事,作为自身的写作对象,不是单纯地叙述,而是从叙事里揭示出团场原生态生活核心,关注普通人物的命运。这就使他的创作克服兵团有的作家长期以来田园牧歌式的书写和浅层次的咏叹,深层次地挖掘边疆军垦文化的根脉,让他的故园情怀得以更大限度地表现,因而具有文化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中藏团场散文集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团场的秋
养生妙招笑中藏
再活一次——散文集《乡间游戏》创作谈
尘土和云月的较量与交融——宋长征散文集《乡间游戏》综评
完善团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探讨
从逻辑隐喻看培根《散文集》翻译的隐性逻辑连接
找图案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