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美学思想研究

2020-11-30范文娟四川工商学院

侨园 2020年4期
关键词:源氏物语光源文学作品

范文娟(四川工商学院)

物哀美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时期,由紫式部《源氏物语》中提出。物哀中的哀指的是一切不尽人意的事情和情绪,不止悲哀,还包含了同情、可笑、哀怜、愉快等情绪皆可成为“哀”。物哀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思想,使其建立在此思想基础上的文学作品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魅力,其影响力还渗透到日本的动画、电影当中,推动着日本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一、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美学思想的特点

(一)思想方面比较重视自然

在物哀美学思想中,物指的是自然万物,因此在思想感情抒发上更为重视自然之情,轻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是一种比较纯粹的脱离了道德判断和宗教伦理的文学精神核心。将其中“哀”的情绪在思想中潜移默化的抒发出来,升华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文学美感。这种文学传统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后期出现了其他的文学现象,但是很快物哀美学思想便以细腻的文风占据了文学领域的主导地位。

(二)叙事讲究碎片化

由于受当时文化背景的影响,物哀文学在叙事上比较碎片化,篇幅相对来说比较短小。《源氏物语》虽然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但从整体分析,故事框架缺乏整体性,往往更注重局部的描写,在局部叙述中体现物哀美学思想。

(三)情感上超越世俗之情

在物哀美学思想中,传达的情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人之自然之情,他脱离了世俗之情,在情感上提炼升华,采用动人心弦的表达方式,表现世俗之情,超越人伦道德,对美进行追求和体会。而且物哀美学思想,是因情而触发,这和日本文学中的小微叙事传统相契合,从男女情爱入手,作为物哀情感的触发点。

(四)物哀是人之哀和物之哀

在文学中作者阐述物哀之情,其实是人之哀和物之哀的结合,比较类似于中国文学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风格。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人一旦进入到物哀的情境中,内心中的情感皆被激发出来,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推动着人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寻找内心的希望,直到思想上豁然开朗,寻找到物哀之极,体会到美学的最高境界。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也有类似情节的体现。苏轼泛舟游赤壁,周围景色尽收眼底,却也激起苏轼心中无限的哀愁,探讨人生意义,周围景色皆入心中,最后豁然开朗,举杯斟酌,怡然自乐。将吾情融于景,吾哀似物哀,形成了物哀的文学氛围,也成为文学领域中的一大特色。

(五)物哀并非悲伤

物哀中的哀字并非代表悲伤之情,它是指对情的感叹,可以是哀怜悲伤,也可以是高兴愉快,是通过接触物之后,所触发的内心情感,也可以解释为中国文学中的触景生情。哀注重的是情感体验,它体现了文学和美学两种观念的特征。在村上春树的一部分作品中,他的物哀思想则是由故事背景下的环境影响所导致的,在故事叙述中,村上春树并没有坦言到生活苦、地震的威胁等,而是通过事迹和环境向读者展示生活环境艰苦、地震灾害的威胁等,导致故事人物内心的焦灼和无力。物哀美学在此背景下形成,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氛围是压抑痛苦的。这种情感便是源于文学作品中的“哀”。

二、日本物哀美学思想的代表作研究

《源氏物语》是物哀美学思想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对后世的日本文学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而《源氏物语》也体现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主要特色。其中包含了“哀怜”之情逐步形成了后世的物哀美学思想。在《源氏物语》中包含了大量的日本诗谣的形式,将物哀呈现出了不同的层次进行描写,并与书中的人物性格自然契合,进而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生,展现了一个哀婉的美感世界。

尤其是在描写和光源氏相关联的几位女性角色时,物哀美学思想体现的尤为明显。桐壶夫人作为光源氏的生母得不到宠爱,又无外戚的支持,因而她的身世是凄惨的,在剩下光源氏三年后便撒手人寰。对桐壶夫人的描写也使用了“凋残风力猛”“小草”“怜”等字样,代表了桐壶夫人悲惨凄凉的一生。在描写藤壶夫人时,由于其和光源氏为不伦之恋,在享受着光源氏对她的宠爱时惴惴不安,“声名狼藉使人忧”,她还需要顾及到自己和儿子的名声和未来,因此和光源氏断绝了关系。这一篇幅的描写展现了藤壶夫人作为女性的对自己的哀,以及光源氏和藤壶妃子之间的复杂情感,最终结局将物哀发挥到极致。而在下文的描写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紫姬。对紫姬的描写也透露出无限的凄凉。“不久长”“消散”“无常”,紫姬的生命短暂

而绚烂,她的一生从八岁起遇到光源氏起时,便开启了人人羡慕的一生。紫姬将自己比作在青萩上的露水一般,转瞬即逝,透露着无限的悲凉和凄惨,早早结束了一生,留给光源氏无限的怀念。这一篇幅的物哀需要走进故事里面,用心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才能体会到物哀之美。《源氏物语》中故事情景虽然平淡,甚至背离了道德,描写的无非是男女之情。但是在这平淡的文字中,能够令读者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发出读者的“物哀”之情。

三、日本物哀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

(一)历史环境

物哀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离不开当时的历史环境。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处于地震带上,地震频发,影响了日本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烦恼。在这一时期,人们难免会产生诸多的消极情绪,将其加入到文学作品中,产生一些影响,逐步形成了物哀美学,而这种美学思想,融入到日本人民当中受到极大的欢迎,更易于接受物哀美学思想观念,使其在文学领域中流行起来。物哀美学思想形成于平安时期,在平安时期的后期经常会出现一些叛乱,社会矛盾比较尖锐,而当时的没落贵族源氏也正是由于平反了叛乱,才跻身贵族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这一时期的背景对文学作品产生了影响,才逐步形成了物哀理念。

(二)外来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日本的平安时代对应的是中国的宋朝,这一时期中国唐朝的文学风格思想等已经传入到了日本,使得日本的文学作品带有唐朝文化的风格特色。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诗创作于唐朝的衰落时期,因此在诗中流露了哀伤的情绪,该诗具有鲜明的白居易的个人特色,阐述白居易的个人感受,传入日本后,深受紫式部等作家的喜爱,对日本的物哀美学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在《源氏物语》中,借鉴了本诗的意境,由此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并具有重要意义。

(三)审美价值的原因

物哀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当时人们的审美价值有一定联系。我国古代幅员辽阔,人们在思想上也更加崇尚大气之美,在更多的文学作品中注重宏观表现,大多数诗作都表现了诗人的远大胸襟和抱负,而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恰恰相反。他们国土面积比较狭小,因此在审美上也更加注重细腻微小之美,在文学作品上也更加注重局部的体现。比如日本人十分喜爱樱花,樱花也是日本的国花,但是花期只有短短的二十天,在这段时间内,日本民众以最美好的心境迎接樱花,欣赏樱花。而在我国古人眼中,他们更欣赏独立雪中的腊梅。因此在不同的审美观念影响下,物哀这一思想便形成了,作家们纷纷通过“物哀”表达自身的情感。物哀美学思想便是这样一种细腻的文学理念,体现了日本国民的文学审美追求,符合当时的文化背景。

四、日本物哀美学思想的文学价值

物哀起源于日本的平安时代,但是它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日本文学中重要的核心观念之一,在以后的发展中,尽管已吸收了大量西方文化,在一些形式上做了改变,但是本质并没有脱离物美学思想。物哀从表面看,代表了文学作品中忧伤悲伤的情绪,这就使得大部分人对物哀美学思想产生了误解。但实际上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他认为物哀美学思想并不是人们机械性的表达内心情感,而是在接触到事物变化之后,人们内心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情感。这一点和中国文学的情感表达方式相类似。因此在研究物哀美学思想的文学价值时,并不能从表面上研究分析,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学内涵,分析判断物哀文学在作品中所指所表,融入到意境当中,才能明确物哀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含义。

在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描绘了一种朦胧温暖的恋情,在描写的过程中,主角之间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语言交流,而是通过环境的氛围烘托展示两人的内心情境。读者通过阅读能够被环境氛围带入其中,身临其境感受语言之间所流露的暧昧之情。追根究底,便是物哀美学思想的烘托和影响,川端康成借助物哀来表达男女之情的产生和变化,人们在阅读时,情不自禁进入到阅读情境中,感受主角的心情。在对物哀美学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时,还需要结合日本本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环境,才能加深对物哀美学思想观念的认知,深入挖掘屋外美学思想中的文化内涵,理解物与哀的含义

总而言之,物哀美学思想是基于当时日本的历史环境和文学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美学观念,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日本动漫电影等各方面也得到了有效应用。作为物哀美学观念的代表作,《源氏物语》,包含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当时的文学取向,也深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日本文学的主流趋势,使得日本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源氏物语光源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20 世纪20—40 年代《源氏物语》在中国的引介与接受
与往年相比,我们的选择更多更好了 2021国内外主流激光与LED光源家用投影机攻略
小叔木江
光源改变光环境
享受LED光源的卓越色彩 Acer(宏碁)PD1530i
文学作品与数学
天地间唯一的光源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