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传统价值观影响下的女性物化悲剧分析
——以《玩偶之家》和《伤逝》为例

2020-11-30

现代交际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子君娜拉物化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中西方传统价值观都将女性看作男性的附属品,即“物化”女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玩偶之家》和《伤逝》都是工业革命快速发展的产物,二者都是以女性意识觉醒为主题,展示了两位女主人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被“物化”的悲剧。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但只有两篇与女主人公的玩偶地位相关[1-2],且缺乏从中西方传统价值观的角度对女主人公“物化”命运的分析。笔者运用中西方传统价值观对比分析《玩偶之家》和《伤逝》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命运,揭示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对人类命运的影响,给后人以启示作用。

一、《玩偶之家》和《伤逝》之背景对比

《玩偶之家》和《伤逝》问世于各自历史背景下的工业大发展时期。工业的发展引起思想的变革,进而影响到文学创作。

1879年,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了戏剧《玩偶之家》。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挪威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崛起,资本主义社会充斥着虚伪和荒谬,同时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女性也加入了劳动大军,因此挪威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是当时著名的女权运动活动家,易卜生深受他们影响,为了支持妇女解放运动,他创作了《玩偶之家》。

受西方世界的影响,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兴办近代工业,从此,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于是在“五四时期”爆发了妇女解放运动。中国社会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后,新思想给大批知识分子注入了新鲜血液,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他们当中广泛流传,许多青年埋怨婚姻不自由的痛苦,因而追求婚恋自由是当时个性解放的重要内容。同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流入中国,娜拉反抗传统观念的勇敢形象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鲁迅在1925年10月创作了小说《伤逝》。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有很大影响,使人们开始思考女性解放和个人自由,鲁迅的《伤逝》就是探究女性解放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它和《玩偶之家》一样,支持女性解放,但同时加入了新的思考。可以说,《伤逝》是《玩偶之家》的继承和发展。

二、“物化”的女主人公的对比

娜拉和子君分别是《玩偶之家》和《伤逝》中的女主人公,二人是中西方女性“物化”的代表,她们的命运充满悲剧色彩,但她们的“物化”经历有所不同。娜拉婚后被丈夫“物化”,但她敢于发声抗议并离家出走,思想由依附转向独立,而子君婚后主动“物化”,最后被丈夫抛弃并离世,思想由独立转向依附。

1.婚后生活的对比

娜拉和子君婚后的生活状态是她们“物化”的直接体现。

娜拉婚后将照顾丈夫和孩子当作首要任务,但丈夫一直把她当成逗乐的玩物。她一直没有找过工作,完全依附丈夫生活。丈夫托伐·海尔茂把她当成宠物,经常把她称作“小鸟儿”和“泥娃娃”。为了取悦丈夫,娜拉常常精心打扮自己,甚至装扮成小天使的样子,唱歌跳舞,逗丈夫开心,不断扮演“玩偶”的角色。由此可见,娜拉的角色从来不被尊重,对丈夫来说,她只是一件玩物。因此,在娜拉伪造保人签字的事曝光后,他骂娜拉是“坏东西”,任意侮辱。

埃·比尔斯曾经说过:“金钱几乎象征着人们的利益和幸福所必需的一切……金钱意味着自由,自立和权利”。因此,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在经济上独立。娜拉婚后被丈夫当成一件玩物,没有独立人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娜拉没有工作,经济上不独立,因此人格也无法独立。她意识到自己只是丈夫的玩物之后,控诉不公并离开丈夫,但只有反抗精神是不够的,必须在经济上独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子君和涓生同居后甘愿成为丈夫的附属和家庭劳作的工具。与涓生同居后,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规则生活,事事顺从丈夫,依附丈夫生活,从没想过找一份工作,把所有精力倾注于家务上,喜欢做饭和饲养小动物,甚至为了油鸡和房东太太明争暗斗,而且她放弃了读书和思考,性格也变得怯弱,以至于她与涓生的距离越来越远。

鲁迅曾提出“在家应该首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也就是说,婚姻中男女双方要有均等的经济实力。子君婚后没有工作,在经济上依赖丈夫,虽然她受到新思想的影响,扬言要做一名新时代女性,但她和涓生同居后,与家人决裂,还受到世俗的眼光,涓生是她唯一亲近的人,为了不失去涓生,同时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她化身为一名家庭主妇,放弃了婚前的志向和追求。最终,在生活的打磨下,她逐渐物化。

恩格斯(1884)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必须从经济上摆脱对男人的依附。

2.结局对比

娜拉觉醒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控诉。在自己的丈夫开始无情指责自己要毁掉她的前途时,娜拉开始认识到了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经过长时间的压抑她终于对丈夫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她指责丈夫没有和她有过深入的谈话,指责父亲和丈夫把她当成附属品。她甚至对当时的法律、道德和宗教这些所谓约定俗成的东西发出斥责。她用言辞为自己发声后,拒绝了丈夫的挽留,决然离家寻找真正的自己。

和娜拉相反,家务让子君变得麻木。在生活因为涓生的失业,变得入不敷出时,子君虽然难过,但她隐藏起自己的心思,默默生闷气,从不抱怨。甚至涓生开始埋怨她时,她也只是眼神灰暗,独自承受。子君的沉默不语反映出她已被驯服,没有了婚前的自尊和勇气。涓生提出分手后,她被父亲领回家中,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娜拉和子君都被不同程度地“物化”,但两人的结局并不同,娜拉受到欧洲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她无法忍受如此不公正的待遇。虽然出走后的命运我们无法得知,但她至少反抗过,不再是丈夫的玩偶,有希望获得真正的自由。而子君只是追求婚姻自主方面的个性解放,思想并没有完全独立,她仍然被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不敢为自己发声,最终失去生命。

3.思想转变的对比

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兴起,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打着“自由平等”的旗号,让人们以为真正的美好生活来临了,但这只是假象,不平等被所谓“幸福”“美好”掩盖起来,人们没有意识到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娜拉单纯善良,被社会和家庭营造的平等幸福的假象所迷惑,她以为自己和丈夫是平等的,并相信丈夫对她说的甜言蜜语。婚后她迷失在丈夫的海誓山盟之中,一切以丈夫为尊,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直到她为了救丈夫而伪造保人签字的事情被曝光后,丈夫的虚伪和无情完全暴露出来,她才觉醒。于是,她决定结束和丈夫的婚姻关系,并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一个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她极力摆脱玩偶的身份,要做一个独立的人。

因此,娜拉由依附转向觉醒和独立。当美好的假象随着真相的揭发而被打破时,娜拉意识到法律的不公和丈夫的虚伪,决心要做一个独立的人。

子君在婚前受到个性解放新思想的影响,反对封建势力对婚姻的束缚,追求婚恋自由,不惜与封建家庭决裂。她说:“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但在婚后,子君沉迷于他们的小幸福,将自己受过的教育抛之脑后,成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

因此,子君与娜拉相反,由追求个性解放转向依附和世俗化。子君虽然接受了新思想,但她接受的只是婚姻层面的个性解放思想,“女子服侍丈夫”封建旧思想在她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她并没有完全挣脱旧思想的束缚,因此,在婚后,她全身心放在丈夫身上,不再学习,不再思考,逐渐被“物化”。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娜拉和子君都有不同程度的“物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们在经济上依赖丈夫,没有话语权。但是,两位女主人公“物化”的方式不同。娜拉是被动“物化”,她被社会营造的假象迷惑、被丈夫的谎言欺骗,她一心为家庭和丈夫付出,却被丈夫当成一个玩物。而子君是主动“物化”,她婚后甘愿成为家庭劳作的工具,放弃读书和思考。不幸的是,她与涓生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涓生抛弃了她。不同的“物化”方式直接导致她们有不同的结局,娜拉觉醒,决然离家追求自由,子君物化,离家不久后去世。

三、从中西方传统价值观分析女性“物化”悲剧

中西方文化中都体现出浓厚的男权主义色彩,即女人应该保持沉默,顺从男人的意愿,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是一种女性“物化”观。但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也存在较大差异,西方的传统价值观强调个人主义,追求自由平等;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家庭关系至关重要[3]1,且重男轻女,女性在家相夫教子。这些传统价值观在《玩偶之家》和《伤逝》中都有体现。

1.中西方的女性“物化”观

西汉贾谊提出“妻柔则正,姑慈则从,妇听则婉”的妇女观[4]。中西方传统文化都要求女性温婉听从,服从男性,做男性的附属品,甚至被“物化”。

正是受到传统女性“物化”观的影响,《玩偶之家》和《伤逝》中的两位女主,都不同程度地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下“物化”。只是由于各自社会传统文化的差异,两人分别采取了“控诉”和“沉默”两种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通过上述二者同与异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被“物化”的女性悲剧。

2.西方的“个人本位”思想

当娜拉意识到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时,选择控诉不公,指责丈夫,离家寻找自由,她的选择和西方传统价值观息息相关。

西方的地理环境不适合农耕,草原茂盛,适合发展游牧业,生活流动性强,注重个人生存能力[3]2,因此西方人逐渐形成“个人本位”思想。伊壁鸠鲁主义提倡人们将自己的幸福当作目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尊重人权和个性解放思想成为主流;启蒙运动时期,“自由平等”的意识已经深入欧洲社会。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大环境下产生的。社会让娜拉感到不公,于是她斥责社会,这是因为欧洲人心中“个人本位”思想主导的结果。个人主义思想在娜拉心中深深扎根,因此,即便她处于男权社会,她依然敢于反抗,挑战男权的代表“父权”和“夫权”,义无反顾地离家寻找真正的自由平等。

3.中国男尊女卑思想

正如娜拉控诉不公有其西方文化根源,子君选择沉默和死亡同样可以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类型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生产需求。所以,虽然中国的资本主义早在明末就已经出现,但是并未成为主体经济模式。因此,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思想通过宗法制流传了几千年,“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等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将女性置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并将女性教化成顺从和沉默的“物化”形象。

子君虽然因为五四运动的影响,追求婚恋自由和个性解放,可是她并未彻底清除心中的封建思想,“男尊女卑”“出嫁从夫”的传统观念在她心中根深蒂固,婚后她甘愿成为丈夫的附属品,整日围着家务打转,在被丈夫涓生抛弃的时候不敢诉说自己的委屈,她也不知道大胆发声有多么重要。

四、结语

由于中西方男权主义的影响,女性被教化成顺从的形象,但是工业化生产带来社会思想的变革,人们要求思想解放、追求自由平等,同时也影响到文学创作,诞生了娜拉和子君这样的“物化”人物。由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娜拉和子君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由这两部作品可知,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对人影响之大。像娜拉和子君这样,受传统思想影响而造成女性“物化”悲剧的例子有很多,至今依然存在。要想摆脱这样的悲剧,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学习,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追求人人自由平等。

猜你喜欢

子君娜拉物化
身体消费、超现实欲望与内爆都市:《金钱——绝命书》中的物化书写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勇敢出走的娜拉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