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过度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14期
关键词:犯罪行为保护法年龄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0

一、未成年人的定义和未成年犯罪的主要形式

在我们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 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不论是对于我们中国还是外国来说,未成年人都是受保护的对象,是一个相对较为弱势的群体,需要在法律等各个方面给予他们特殊的保护和照顾,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我国,不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等问题都作出了特殊的规定,其中也包括了对犯罪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在过去,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团伙性犯罪,例如结伙抢劫、结伙盗窃等,或者未成年人受到其他成年人的教唆、威胁而进行的犯罪行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成年人所接受的文化、观点变得多元化,接收信息和学习的方式也变得更为多样化,未成年人在不断尝试公开性和暴力性的犯罪,挑战法律的底线,例如校园暴力、性侵害、故意杀人等。未成年人犯罪所涉及的领域相比之前更为广阔,低龄化、暴力化的趋势也更为明显。

二、对犯罪未成年人的过度保护的思考及影响

当然,对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的犯罪和惩罚加以区别能更好的体现现代法制社会的人文关怀和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有过于注重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而忽略对其犯罪行为惩罚的现象发生,这样不仅不能很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会给社会其他未成年人带来不好的负面影响,甚至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法会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庇护伞,成为未成年人钻法律空子、随意犯罪的理由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规定了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已满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因不满16 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据此可知,我国《刑法》以年龄为界线,未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 周岁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只需要对8 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这8 种行为之外的犯罪行为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 周岁的人犯罪则需要对违法犯罪行为承担全部的责任。

对于不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严重的犯罪行为不需要承担任何刑事责任,对其最严重的惩罚也仅仅是交由政府对其收容教养。对于这类案件总会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对于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等问题发生了较大的争议。就我个人认为,就以此案件为例,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并不是在于年龄的大小,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有效的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目前,我国负刑事责任年龄以14 周岁为界,不满14 周岁的人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把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到13 周岁或者更低的年龄,当再出现比负刑事责任年龄更低的人的严重的犯罪案件时,负刑事责任年龄是否需要一低再低?因此,一味的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对生理年龄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如果能够证明其作案的行为和方式残忍、性质恶劣、对社会有重大负面影响的,则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强制其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样不仅不利于犯罪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长,也必定会成为社会其他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让其他犯罪未成年人存在侥幸的心理,对社会、他人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我们不仅要看到目前法律对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缺陷,也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止和降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的概率。因此我认为,要想更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国的法律就必须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惩罚机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犯罪就必须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保护犯罪未成年人的利益的同时也要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只有将犯罪人绳之于法才能更好的维护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同时也要加强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教育。

一是加强家庭法律观念的教育。在家庭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总是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包括性格、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手段等。以“大连13 岁男孩杀害10 岁女孩案”为例,这个13 岁男孩在杀害小女孩之前,曾多次尾随女性,他对被害女孩亦或者是其他被他尾随的成年女性的骚扰到了令人愤恨的程度,找到其家长进行理论却被家长说成污蔑,家长的包庇和纵容最终造成这个悲剧的发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家庭法律观念教育的缺失让未成年人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认为家庭法律观念的教育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形象,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引导自己子女正确认识自身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明辨是非、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规范其行为和处理事情的手段和方式、培养其遵法守法的信念。

二是加强校园法律学习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会接触到与家庭成员不一样的人和环境,接触人的范围变多了,圈子也就变广了,且由于未成年人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的明辨是非、拒绝诱惑,道德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容易出现跟风心理等也容易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学校在道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当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通过例举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剖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和特点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了解未成年人犯罪所暴露的问题,教育未成年人学生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不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远离违法犯罪,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法律,懂得法律、遵守法律。

三是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在社会方面,我认为首先是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互联网有其有利的一方面,但同时也存在弊端。例如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还不能正确的辨别什么是消极的或者不良的信息,比如说暴力信息、恐怖信息、黄色信息等。他们可能会把在网上看到的不良信息或者影片中的不良行为、游戏中的“打打杀杀”运用到现实中来,无法正确区分网络和现实,从而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严禁不良信息的出现和传播,对各种网页和游戏里的内容进行审查、对在聊天软件例如微信中出现的不良聊天信息进行监管,净化网络空间。其次社会应当加大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传播正能量等,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未成年人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肯定法律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与成年人不一样的保护和照顾,但法律也应当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但不能过分强调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也应当要注重对犯罪未成年人的惩罚,不能让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为未成年人的犯罪保护法。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犯罪行为保护法年龄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未成年人保护法 大幅修订亮点多
聚众淫乱罪的保护法益及处罚限定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