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道法“金课”,预防校园欺凌*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金课法治道德

永靖县太极中学,甘肃 永靖 731600

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的专门课程,其内容涵盖多门学科,是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法制精神培养的主渠道,也是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发生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教材的统一性,内容的多元化,教学的生活化,学生主体化,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过于重视背诵记忆,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教材内容,忽视多学科联系融合;注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自主感悟等。为更好的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学生德育教育和预防校园欺凌中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准备。

一、深入思考校园欺凌,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到目标明确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就必须对各种校园欺凌的典型案例及现象进行收集整理,细致入微的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根源、表现、危害、防范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有一个宏观、清醒的认识。如在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中,有三个主体,分别是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观者,对于事态发展的走向,除了欺凌和被欺凌者,旁观者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看有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及管理因素、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素、价值观因素、道德品质和心理因素、责任意识、规则与法治观念因素、社会因素等;根源在于价值观的扭曲、对生命的漠视、道德的缺失、心理的不健康和责任感的淡薄;从危害结果来看校园欺凌给被欺凌者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影响其健康成长,严重的毁灭施暴者的人生和前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之路等;同样,校园欺凌的发生也会反作用于施暴者,让其心理乃至人格出现不易察觉的扭曲;从欺凌的形式上来看,除传统的肢体欺凌外,校园欺凌逐步转向多元化发展的形式,有言语欺凌、网络欺凌,让人不得不注意的是校园欺凌的暴力化倾向,已经突破了校园容纳的程度。纵观细述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家庭教育的缺失、生长环境的刺激、关键节点时间的影响等。但主要还集中在学生、家长法律意识不强、学生心理行为出现偏差、学校管理较为混乱松散、欺凌者惩戒措施滞后等等。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龄阶段的校园欺凌表现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地区,以城镇学生为主的学校和农村学生为主的学校,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表现也有所不同,必须区别对待。以寄宿制学校为例,学生主要生活的场地在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只有同学,日常产生的小矛盾、小摩擦远远多于城区学校学生。加之这些学生寄宿生活使其心理比较敏感,缺乏家庭情感的支撑,情绪容易失控,以致于产生校园欺凌行为。

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清教材知识体系,做到了然于胸

在客观准确的弄清楚有关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危害等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清知识体系。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分析,初中阶段是校园欺凌发生频率最高,学生和家长对校园欺凌的认识最为模糊,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最大的阶段。部编版在教材体系上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综合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四大领域的知识,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脉络和体系,提得起,放得下,做到提纲挈领,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搭建起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直面导致校园欺凌产生的根源,精准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从根本上清扫校园欺凌产生的阴霾。例如通过对诸多校园欺凌案例分析发现,校园欺凌行为的出现普遍存在对生命的漠视,而生命教育恰恰是我们日常教育的短板,学校无法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无法为学生提供验证生命教育的实践机会,自然学生就无法形成必要的生命意识,更别说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所以学校要一以贯之的开展生命教育,而在开展生命教育教学时,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和善待他人和地球上其他一切生命,还应引导学生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要从法律角度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树立法不可违的观念,对生命的不可侵犯有更清晰的认识,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关注生命存在的价值,从人文关怀角度感悟、体验生命的可贵,学会尊重和关怀他人。这样,生命教育的教学既有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宏观把控,又把各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既有基本认识层面学习,又有道德与法治层面提升;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生命价值的升华。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精准施教

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教学并重的思想,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创设情境经验引入——直面矛盾和困惑——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体验道德成长——相关行为和行为能力及方法的指导的逻辑思路编排的,教材搭建起了教和学的脚手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共享、感悟学习能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逐步形成学生正确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自我道德意识,这就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其实如果细细研究七年级到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就会发现,校园欺凌产生的种种原因遏制办法就在教材当中,比如校园欺凌原因之一的法律意识淡薄,在教材中对法律知识有较大篇幅的学习,而教师要做的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的不同特点,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地选择恰当教学策略和方法,将教材中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进行讲授,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多方的比对,以便形成某种内在的规范与准则。比如七年级学生,他们刚从小学阶段上来,在情感、行为、心理等方面还或多或少留存着小学的影子,那么对于七年级学生就需要教师设置必要的适应期,在适应期内适当采用小学的授课方式,由此逐步过渡到初中的教学方式。而对于八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其身心和个性发展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了,但又不成熟,容易产生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对于他们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讲身边的故事,懂身边的道理,同时注重学生思辨思维的训练,不能一味的强调记忆的作用,认为背得下就学得好,要注重材料的分析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要注重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PPT、动画、音视频、电子白板、网络课堂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形态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吸引力;教师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特别是历史、语文等学科,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教师还可以考虑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经典回访、专家讲法等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为学生筑起防范校园欺凌的“防火墙”。

防范校园欺凌的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需要对青少年的心理给予更多的关心呵护,需要加强必要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学校在防范校园欺凌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专门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应承担起预防的责任,只有多方力量联动起来,才能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让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少一份阴霾,多一份阳光。

猜你喜欢

金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