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积分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2020-11-30

法制博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微积分德育思政

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一、德育渗透的含义

德育渗透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就是说把专业课的知识内容与其可载的德育思想同时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东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的熏陶,通过借助载体、构建氛围、引导教育对象,在饱食专业知识的同时品味思想的甘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使教育对象不知不觉地接受有关观点、思想、行为,从而实现教育意图的一种教育形式。

二、微积分课程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始终,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需求,就要改变以往的思政教育模式,在各类课程中增加思政教育,进行德育渗透,使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那么,如何打破长期以来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隔绝的状态,将立德树人贯穿到高等院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地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构建育人大格局是新时期各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基地,只有坚定国家在当代对大学的教育方针,遵循新型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才能担负起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而课程思政强调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融合,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每一个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专业体系、管理体系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内在素养和德性,注重将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是高校立德树人,进行德育教育的新抓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微积分课程是高等院校经管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满足专业课程学习的需求,从实现服务学生专业发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应用型课程目标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在微积分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形成数学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教育理念,以思政元素融入微积分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微积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真正让课程思政教学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微积分课程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微积分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就要把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行学情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指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知识储备和心理状况等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力。学情分析是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对于一门课程,如果没有学情分析,就无法正确掌握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从而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成了空中楼阁,教与学就会脱离实际需要,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心理特点、个体差异等,才能因材施教,明确教学目标。

微积分课程是我校会计与金融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学情调研,确定微积分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我校应用型课程改革的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微积分的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微积分的课程体系,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解构与重构,形成五个基本项目,实行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应用为最终目标,学会运用微积分的基本原理解决专业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根据实际的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解决,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专业实践中的数学方法储备能力。

2.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通过小组对各个项目的探讨,使学生在团队协作、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均有大的收获。通过微积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究精神。

3.价值目标

微积分课程是数学类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得困难能够逐个击破,从而坚定学生解决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同时微积分课程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在许多领域寻找实际案例,尤其是一些生动的案例、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决心,达到育人效果。

(二)突破传统教学,转变育人观念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要跟上现代新型教育的步伐,就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授课的条条框框,打破课时限制、打通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理念,开辟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蓝墨云班课,根据专业特点将线上线下教学同时进行,将教学不断智能化,还课堂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由关心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价值观的形成。

(三)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德育元素

微积分教材是依据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学科特点、教学任务、知识体系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编排的,微积分是一门数学基础课程,在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并没有明确提出,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入、认真地钻研教材,深刻理解、吃透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地挖掘其中潜在的德育元素。

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不仅要清楚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而且要充分挖掘微积分课本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使德育思想与专业知识紧密融合。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寻求德育契合点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各个组成部分,找到微积分中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最佳契合点。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完全掌握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掌握学科的特点,研究教材中哪些知识内容与德育教育息息相关,哪个模块中能结合德育教育,通过哪些方式能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针对不同的专业,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的优势,制定出符合各专业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才能在微积分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德育教育。

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千万不能本末倒置、牵强附会,同时也不能一味只顾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这两种结果都会影响整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探索渗透艺术,提高德育渗透的教学效果。

四、结术语

德育渗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努力实现的目标。要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还需要有极大的热情和毅力,不断创新的思维和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大学阶段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后教育阶段,是学生在精神层面、道德层面、价值观层面逐步定型的阶段,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准备阶段。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可以促进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有更全面、更高质量的发展。德育是做人的根本,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将德育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微积分德育思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集合与微积分基础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追根溯源 突出本质——聚焦微积分创新题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