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方法的理论视域与现实旨归

2020-11-30傅畅梅

哲学分析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程方法活动

陈 凡 傅畅梅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①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8年5月28日。“创新引领未来”,创新已日益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下,中国走进新时代,走向“强起来”。“强起来”具有多重向度,迈向创新型强国是其重要维度。工程科技作为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是人类进步的发动机。②同上。工程在当今世界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在阐述天道酬勤、日新月异之后,紧接着就为我国2017年“慧眼”卫星、C919大型客机、量子计算机等十大科技工程建设所迸发出来的中国人民创造伟力喝彩。可见,工程在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国家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工程作用日益显现,工程哲学不断发 展。

工程哲学作为科学技术哲学新的学科生长点,21世纪初在中、美、英等国几乎同时兴起,并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在哲学界和工程界引起广泛影响。工程哲学突出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格。工程哲学是将对工程的认识提高到哲学高度,一方面有助于哲学学科综合创新和中国特色哲学学科的构建,是对工程这一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这体现了工程哲学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工程师的哲学思维水平,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这体现了工程哲学的实践价 值。

工程方法作为工程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是工程哲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工程方法的理论视域既包括基于工程本体论的工程方法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也包括从方法论的层面对一般性工程方法、特殊性工程方法和具体工程方法的区分。由于工程与技术的密切关联,运用比较的方式分析工程方法将为明晰工程方法理论视域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可能。从工程知识论的视域看,工程方法与工程知识两者统一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工程活动之中,工程方法与工程知识是实现工程的手段,是工程造物活动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和把握服务于作为现实生产力的工程活动是工程方法的灵魂。这一点既是工程方法存在的前提,也是工程方法存在的现实旨归,是工程方法价值所 在。

一、工程本体论的理论视域:工程方法的研究基点

在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工程方法的认识也要基于创新的时代境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的重大决策,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一方面,方法论必须服务于世界观,从属于世界观,否则,就会出现南辕北辙和异化等现象;另一方面,世界观必须“落实”到方法论,不解决方法问题,世界观就会成为乌托邦式的空想,成为海市蜃 楼。

在工程哲学领域,提出“工程本体论和工程方法论统一”这个观点,有助于揭示和认识工程方法的基本性质。立足于工程本体论,承认工程的独立性,与此相对应,才有相应独立的工程方法存在。工程方法的考察既需要基于时间维度的历时性分析,也需要进行空间维度的共时性分 析。

从时间维度分析工程方法是从过程的视角来考察工程活动中的工程方法。工程活动是技术要素与非技术要素的集成,这种集成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工程活动的一般过程是指工程自始至终的一个完整形态。其相继发生的阶段为:工程决策阶段、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和工程运行维护阶段。每个阶段又由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不同类型的工程各阶段进行的顺序也各有特点,但从整体上看,基本上是由上述四个阶段组成。①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1—163页。关于工程方法的过程性特征,应该强调指出,近年来国内外工程界和社会各界才对工程的过程性特征的内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由于多种原因,以往许多人常常只关注工程活动的设计、实施、运行维护阶段,而忽视了工程活动的“退役阶段”,实际上也就是,在考虑工程的“生命过程”时只关注了工程的“诞生过程”,而忽视了某一或某些工程活动必然还有“生命结束过程”。这就是把工程活动等同于工程活动的建设,以工程活动的“建设活动周期”概念取代了工程活动的“全生命周期”概念。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与工程活动的退役阶段有关的许多问题就严重地被忽视了,例如关于工程产品成为废品后的处置问题,矿山工程在资源枯竭后的善后处理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系列其他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在认识、分析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人们愈来愈明确、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从“全生命周期”的视野来认识工程活动的过程性特征,必须把工程理解为一个包括决策、规划、设计、建造、运行(运营)、退役等阶段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而不能把工程活动的维护、运行、退役阶段“置之度外”,不能使之成为认识工程活动阶段性、过程性时的“盲 区”。

基于工程本体论的工程方法的分析不只在于过程的分析,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各行各业的工程方法也各有其特殊性。工程活动的核心是构建出一个新的存在物,这本身就意味着工程及工程方法的创新。从存在物的专业性、产业性所属不同部门来看,可将工程划分为矿业工程、林业工程、农业工程、冶金工程、化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每一专业化、产业性的工程也呈现出具有自身特殊性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工程方法也呈现出相对不同的特征。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今天,不同行业的工程及其方法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工程的真正意义——创造的造物活 动。

工程独立于科学与技术,基于此,工程方法也有其独立的、特殊性的本质与特征。工程本体论认为,工程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于是,工程方法的基本任务、基本性质和根本意义就在于它是形成和实现“现实生产力”的途径、手段和方法。这就是工程方法最本质的灵魂,是工程方法最基本性质之所在。把握住这个对工程方法的最基本性质的认识,人们——工程从业者和社会各界——就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工程方法与其他方法——包括科学方法、技术方法、法律方法、艺术方法、行政管理方法等——的区别和联系,就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工程方法的具体内容、具体特点及其真正本质。一方面,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工程方法与科学方法、技术方法、法律方法、艺术方法等其他方法之间所存在的根本区别;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由此而认识工程方法与科学方法、技术方法、法律方法、艺术方法等必然存在的密切联 系。

工程本体论认为工程是造物活动,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这揭示了工程活动的最本质特征。基于此,必然可以认为工程本体论是考察工程方法问题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理解工程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建构起工程方法论的分支学科。正是基于工程本体论的工程方法,才能使我们真正把握工程方法与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到工程方法的本真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工程本体论对于工程方法研究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工程方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其研究的立足 点。

立足于工程本体论研究工程方法,这是注重工程本体论在工程方法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但对于这样的一种关系不能只作静态理解,而应作动态考察。既要强调工程的特殊性与独立性,又要注意到,工程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处于动态运行之中,且有组织性。同时还应注意到,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一种结构化的集成,并且体现因果规律,这就必然表现为,工程方法也是“异质—异构”方法的集 成。

二、工程方法论的理论视域:工程方法自身的逻辑

一般层面的工程所体现的是最一般意义上的工程方法论,特殊层面上的专业性、产业性工程体现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进一步细化,是特殊层次的工程方法论,具体到个别工程项目,则为个别层次上的具体工程方法。①殷瑞钰、傅志寰、李伯聪:《工程哲学新进展——工程方法论研究》,载《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年第5期,第455—471页。工程方法论层次的工程方法包含了一般、特殊与个别三个层次。在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将首先在工程方法的个别层次中体现,进而拓展到工程方法的特殊层次,进而再拓展到工程方法的一般层次,引起工程方法的范式变 革。

技术是与工程关系最为密切的范畴之一,为了更明晰地认识工程方法,有必要在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的比较中获得对工程方法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应该注意,“技术”是一个多义词。关于“技术”概念,可以有广义解释,也可以有狭义解释。广义理解的技术包括物质技术、社会技术、精神技术三类,而狭义理解的技术只包括物质技术。很显然,如果在理解技术时有了广义或狭义的不同解释,那么,在认识工程方法和技术方法的相互关系时也难免会出现不同的认识。为避免歧异和枝蔓丛生,在此特别申明对技术主要作狭义的理 解。

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的关系首先表现为二者之间的联系,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工程活动是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的集成。从而,技术方法也就成为了工程方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们说,没有无技术的工程,实际上也是承认了工程技术方法已经内在地渗透、包含在“工程方法集”之中。如果从历史演化的角度考察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法的相互关系,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先进技术促进和引导工程发展,甚至导致形成“新工程类型”的情况。例如,蒸汽机发明后,它作为新型动力机而得到了广泛运用。把蒸汽机运用到交通运输设备上,促使交通运输工程出现了新形态和新面貌。后来又发明了发电机,在新技术的引导下,电机工程很快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工程也绝不仅仅是被动的方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要出现“工程选择技术”的情况。在工程活动中,往往需要以“物质性的工程需求”为准则来“选择和集成”有关的各种技术。可以说,在具体的工程活动中,先进技术“被弃用”的情况也不是罕见的事情。这些都是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法相互影响的具体表 现。

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的联系还表现在价值目标和价值创造中的统一性。如果说科学方法以追求真理为目的,那么,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法都以追求价值创造为目的。与科学方法主要涉及真理论问题不同,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法主要涉及价值论问题。从哲学角度看,技术方法主要在可能性范畴和意义上涉及价值创造问题,而工程方法主要在现实性范畴和意义上涉及价值创造问题。对于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法的关系而言,二者又可能和需要在价值目标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实现其统 一。

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

第一,从研发过程看技术方法的多种形态及其与工程方法的关系。现代技术和古代技术、现代工程和古代工程之间最重要、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技术研发在工程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发环节”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环节”,“实验室技术”成为了“相对独立的技术形态”。从新技术在实验室(泛指科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等)中被发明出来到新技术得到商业化运用,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技术的“具体形态”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技术发明阶段到技术转化阶段,再到技术扩散阶段,发生了复杂的“科学—技术—工程—经济—社会—生态”互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依照价值创造量、资金资源占用量和技术形态的不同可将技术划分为实验室技术、中间实验技术、工程化技术和商业化技术等不同的技术形态。现代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试验的场所,是技术实验、试验和发明的重要基地,它在推动现代科技、工程、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技术主要是指技术的新发明、新改进,实验性样机、样品的制造,有关指标、参数的测试、验证,等等。实验室技术的成果或表现形式主要是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新知识、样机、样品,等等。有些实验室技术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生产技术,但也有许多实验室技术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或不能转化为生产技术。中间试验技术是指把实验室的成果放在特定运行位置上进行试验,以取得各项工艺参数,确定产品规格、质量,测试工艺的稳定性,解决技术工程化和商业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①方红:《技术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22页。中间试验的目的是要为下一步的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作必要的过渡性准备。中间试验的成败将决定这种技术能否被投入工程化阶段。如果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该技术是没有工程价值、实用价值的。停留在实验室技术和中间试验技术阶段的技术,只是表明人类形成了某种新的手段或能力,但还不是直接生产力,只有进一步将其转化和纳入生产体系中,这才形成了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工程化技术和商业化技术就是融合在现实的、直接生产力中的技术形态。工程化技术也称生产技术、制造技术或运行技术,是指可嵌入工程运行中的技术,构成直接生产力的技术,主要包括设计集成技术、建构技术、制造技术、加工技术、使用技术、维修技术等。商业化技术主要是指批量生产的、可获得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技术。主要包括品牌确定技术、推广使用技术、产品使用技术、经济效益扩大的营销技术、市场信任度、美誉度的显示技术等。②殷瑞钰、傅志寰、李伯聪:《工程哲学新进展——工程方法论研究》。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技术方法与工程方法相互联系的方面,更看到二者存在区别的方 面。

第二,技术方法的发明以“争第一”为特征,而运用“工程方法集”的工程项目以“唯一性”为特征。发明是技术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技术社会学和专利法的角度看,技术发明的一个最突出、最关键的特征是只承认首创性工作,只承认第一个做出了该项发明的人是真正的发明者。第二个做出该项发明的人,即使是“完全独立”地“实现”了该项发明,这个人也不被承认是发明者,不能被授予专利。这就是说,在技术发明的竞技场上,只承认“冠军”,而取消“亚军”“季军”和“其他席次”的“名誉授权”。在发明权——特别是专利权——的意义上,第二次、第三次的“重复发明”是不被承认的,是无意义的。③在军事技术或某些其他情况下,面对“技术保密”和“技术封锁”,“重复发明”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为“保密”而不申请“专利”,从而也使这类情况与这里的分析无根本矛盾。可是,对于运用“工程方法集”而完成的工程项目来说,却以“唯一性”为其本性。由于每一项工程都各具个性,都是“唯一”的工程,这就使第一百条铁路、第一千条铁路也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评判标准与评价结论与技术发明领域只承认“第一发明者”的意义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

第三,技术效率和效能与工程效率和效能在含义和评价标准上的差别。虽然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法都注重和追求效率和效能的提升,可是二者在效率和效能的具体含义与评价标准上却大有不同。一般地说,技术方法的效率和效能都是要“就技术谈技术”,其技术含义和评价标准都是十分明确的。然而,对于工程活动和工程方法来说,其效率和效能就不但需要考虑技术领域的效率和效能问题,而且需要考虑经济、社会乃至人文领域的效率和效能问题,在“引申义”和隐喻的意义上,还需要考虑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效能和影响问题。于是,工程活动及其方法的效率和效能问题就成为了多含义、多侧面的综合性的复杂问题。技术效率高而经济效率低的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并不鲜见。许多人都熟悉经济学和管理学中谈到的“木桶效应”,这个“木桶效应”对于我们认识技术方法的效率和效能与工程方法的效率和效能的关系也可以提供许多借鉴和启 发。

第四,工程方法的适用性取向与技术方法的先进性取向。这是一个复杂问题。以下仅着重于对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进行一些分析。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要将可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进而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将可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技术目的性的重要体现。这就是说,通过技术方法的发明、创新实现技术先进性是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而工程创新与技术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技术创新常常成为工程创新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工程创新的程度与水平,但这并不是说越先进的技术创新对工程创新就越有利。工程创新以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为主要目的,工程的适用性、可靠性、有效性往往比工程的局部技术先进性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在工程创新过程中,在许多情况下,都要选择适用的、成熟的技术,而不是贸然选用最先进的创新性技术。如何选择,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条件下选择最新技术对于工程创新至关重要。①韩雪冰:《人工自然视域下的工程方法论探析》,东北大学博士论文2015年,第80—81页。由于工程活动自身的性质,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国家政策法规等外界环境的影响,选择符合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适用技术往往是工程创新的优先价值取 向。

第五,工程方法的集成性与技术方法的嵌入性。与工程活动和工程方法的集成性、包容性相对应、相呼应,技术活动和技术方法具有可集成性、嵌入性特征。嵌入性意味着可集成性。在工程活动中,技术活动是为了将技术有效嵌入工程系统中并发挥功效的活动,两者的互动促进了工程与技术的共同进步,直接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嵌入,可以增强工程发展竞争力,扩大工程影响的范围。如果没有工程对技术的集成和包容,技术就只能停留在潜在的价值形态,就像一匹野马在草原上奔驰,但不能拉车耕地,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认识这种集成与嵌入的关系,对工程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都要研究技术创新,但两者的研究目标、研究路径、研究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二者有各自的本体论出发点。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技术创新,是在研究技术如何创新,研究技术的不同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技术工程化、产业化问题。从工程哲学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是要把技术创新作为嵌入一个工程系统中的重要手段、重要方法来研究,即如何实施技术创新的嵌入,为此要研究技术创新对工程规划、决策、实施、运行和评价等方面的意义和价 值。

三、工程知识论的理论视域:工程方法实现的成果展现

从创新背景,从工程知识论的理论视域考察工程方法,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工程知识与工程方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工程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一定的工程方法,工程知识蕴含着工程方法的实现,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考察工程方法与工程知识的联系,有助于更全面地认清工程方法的意义所在,有助于以创新为时代背景的中国更好地开展工程实 践。

第一,历时性的工程知识与工程方法的考察。工程知识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形态,不是静态的呈现,而是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工程方法也呈现各个不同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或者说,工程方法与工程知识是相互促进的,工程方法的变革带来了工程知识的发展,工程知识的发展也同时引起了工程方法的变革。古代工程知识主要是源于工程师的设计、制造等实践行为,主要源于工程师的经验,经验是古代工程知识获得的主要方法,因此,古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性的工程知识体系,体现的是经验性的特征,工程知识是“拇指规则”(rules of thumb)的经验方法的成果展现。发展到19世纪下半叶,工程知识的获得主要采用的是由科学理论、应用数学以及“拇指规则”等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别于科学知识的工程知识,工程知识呈现出工具化的特征,表现为工程科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工程知识演变为多元化的工程“食谱”,“食谱”一词是约瑟夫·C.皮特用隐喻表达的工程知识思想。工程知识的“食谱”是指工程知识能够跨越各个工程领域传播和在任何地方都能被使用。这主要由于工程是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工程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特形式的知识,这就决定了工程知识的多维度性,成为能够被各个工程领域使用的“食谱”。从历时性的维度进行考察,工程知识经历了由古代的素朴经验常识到工具主义的工程科学,再到工程“食谱”的演变过程。①张铃:《工程知识的历史演进》,载《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7期,第490—492页。工程知识多元化的食谱,源于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工程逐渐从科学、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工程设计不是科学的应用,工程知识也不是应用科学,工程知识比应用科学更丰富且更有意义,工程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知识。源于工程知识的目的要求工程方法满足工程知识的多元化需求,工程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源于工程实践是一个多角色参与的社会建构过程。这就要求工程方法在建造人工物的实践过程中,不只是局限于解决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法,还需要管理方法,等等。工程方法也必然具有集成性的特征,工程知识的多元化特征是工程方法集成性的成果展现。工程知识形态的演变缘于工程方法从经验性到工程科学的工具性,再到集成化的工程方 法。

第二,共时性的工程知识与工程方法的分析。工程知识是与造物活动(操作、建造和使用)相关联的知识,本质上讲,工程知识属于建构性知识,包含了理性、逻辑和事实三重属性。任何一项工程活动,从工程决策到工程建造,再到工程运行及拆除,实质上是工程的知识化过程,蕴含着大量的工程知识。工程实践是工程知识的源泉和基础,同时,工程知识又指导着工程实践。①黄正荣:《工程知识的性质和特征》,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第19—25页。在工程实践与工程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工程方法是通过工程实践实现工程目的的手段和方式,并在实现工程目的的过程中形成了工程知识的理论成果。工程知识是人类知识宝库中最为庞大的一类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工程的认识成果。对于工程知识的更为深刻的认知是把工程知识的认知放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产业—经济”的链条中进行考察。工程知识既包括工程决策知识,也包括工程管理知识、工程经济知识、工程环境知识等。由于每一工程都具有特殊性,工程知识必然在某种意义上是某种场域中发生的特殊知识。工程知识具有独特性的特征。同时,工程建造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与自然的互动、与社会的互动,因此,也必然形成工程与自然互动的工程知识,形成工程与社会互动的工程知识,工程知识表现出复杂性、境遇性与综合性特征。与之相适应,工程方法也必然呈现出集成性的特征,同时不仅要体现出人类改造世界的科学精神,还要体现出人文精 神。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创新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并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能够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工程无疑具有关键地位。工程造物过程中所要求的工程方法,所形成的工程知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无疑都是不容忽视的。21世纪的中国无论是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还是进一步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工程作为一种展现形态,要求工程知识不仅要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还必须体现新的发展理念、生态理念。工程方法和工程知识都应具有时代性特 征。

四、工程价值论的理论视域:工程方法的现实旨归

当代社会,工程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工程作为人类造物的体现,呈现了人类的设计与创造,彰显了人类的创新精神。创新蕴含于人类的工程活动之中。这也就是说,在工程活动中,人类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工程目标的选择,有效地实现工程目标就是工程方法的价值所在。那么,在追求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工程活动应该选择什么?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实现选择的目标?这些就是工程价值论视域下的工程目标确定与目标达成手段的工程方法问题,是工程价值论直接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这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状况。①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工程哲学》 (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70—171页。

在我国的工程实践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钢铁冶金工程、石油化工工程、铁路工程、水利工程、桥梁工程、银行卡信息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工程。工程方法作为实现工程目的的手段,其意义尤为重大。对于工程方法的认识,不仅要基于工程本体论、工程知识论来认识,基于工程方法本身的层次性来认识,还有必要从工程价值论的视域来进行考虑,这体现了工程方法的现实合理性,也是工程方法的现实旨 归。

工程作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是包含了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等要素的复杂系统。价值对于工程造物活动及其达成工程目标的工程方法起到重要的定向与调节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工程活动的开展,工程活动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呈现,有必要将工程活动中的问题上升到工程价值论高度进行思考,进而最大限度地达成工程目标,同时又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工程风险。工程价值既要体现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规范——责任与公平,同时,也要体现工程所特有的价值规范——安全与风险。总的来说,面向工程本身,工程活动目标与工程方法至少要符合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工程活动要体现出一切为人民谋福利、关注民生、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可靠原则,也就是说,不论是在工程设计阶段还是在工程施工与维护阶段,都要对大家的生命负责,避免产生任何危害生命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切实做好预防、保护和维护措施;关爱自然生态原则,要确保工程活动及其方法不影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并尽可能实现人与自然互利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公平正义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运用工程方法实施工程活动时要对人民的利益负责,要对大自然的生态负责,要形成集体的负责任状态。②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39—240页。

工程方法只有运用到具体的工程活动之中才能呈现其活跃的生命力,但工程方法的运用既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正面的效应,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工程方法必须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可以说,工程方法的运用原则是工程价值论的具体体现,工程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工程方法的一般的、通用的原则包含了工程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条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问题。基于工程价值论的工程方法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 面。

第一,工程方法运用中的坚持工程的生态理念原则。任何工程活动在进行过程中都遵循一定的工程理念,工程理念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源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识。工程理念在工程活动中发挥着根本性作用。①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工程哲学》 (第3版),第127页。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生态问题不可忽视,因此,在当下,必须坚持工程的生态理念,并且需要不断强 化。

第二,工程方法运用中的选择性、集成性和协调性原则。其一,选择性。工程的本质是利用各种知识资源与相关基本经济要素,构建一个新的人工物的集成过程、集成方式和集成模式的统一,其目的是形成直接生产力,构建新的人工物是工程活动的基本标志。②殷瑞钰:《工程演化与产业结构优化》,载《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第3期,第8—14页。不论是从历时性的角度,还是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理解工程活动,每一个工程都有带有其特殊性的特征,因此,工程方法必然也呈现出相对多元性的基本性质特征。由此,对构成工程系统的组成单元和工程推进方法的选择性就凸显出来了。其二,集成性。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工程方法是以“工程方法集”的形式发挥作用,而不是以单一方法的形式发挥作用。因此,对“单一工程方法”进行集成就成了工程方法的一个基本性质。具体的工程方法很多很多,能够最终进入工程系统并形成“工程方法集”的那些方法是被选择出来集成而成的,集成性是工程方法最显著的基本性质之一。其三,协调性。工程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当采用工程方法分析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时,工程主体必须依据一定的协调原则进行协调工作,协调性因此而成为工程方法的一个基本性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工程方法之间的协调决定着工程活动能否顺利进行。③李伯聪:《略论运用工程方法的通用原则》,载《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年第4期,第421—430页。

第三,工程方法运用中的结构化、功能化、效率化、和谐化原则。工程方法是以集成、建构为核心内容的手段和方法,必然表现出如下重要特征:其一,结构化。既然工程是以集成、建构为核心的人类活动,就必然要求工程系统能形成一个结构并进一步实现整体结构优化,这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强调工程方法的整体性思维进路与“要素—过程”结构性思维进路相结合。这种结合意味着要以工程体系结构的整体优化为主导,通过“解析—集成”“集成—解析”的方法,反复迭代,进而形成一个结构优化的工程体系,以实现工程应有的、可靠的与卓越的功能。其二,功能化。结构和功能是对应的概念。可以认为,深入分析、认识和把握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是工程方法论的关键内容之一。工程的整体性功能的实现,源于不同类型的工程方法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恰当运用,进而实现硬件、软件和斡件三者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实现工程系统的功能发挥。其三,效率化。工程活动不仅包括技术群的集成,还包括技术与经济、技术与社会、技术与文化等其他要素的集成过程。在工程的多种技术性要素与非技术性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动态耦合中,效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取向。追求效率,实现卓越,是工程活动动态、有序、协同、连续运行的工程整体目标实现的价值遵循。其四,和谐化。工程作为以集成、建构为核心的人类活动,既要求工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又要求工程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工程活动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的方方面面,包括资源、能源、劳动力、市场、环境、伦理、时间、空间等各类信息,这些因素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市场竞争力、合理性、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基于此,从方法论的视角来看,工程活动应与自然、社会与人文相适应、相和谐。①殷瑞钰:《关于工程方法论研究的初步构想》,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10期,第35—40页。

第四,工程方法运用中的坚持与创新原则。工程方法运用中的坚持原则是指要遵守工程规范。工程规范是为了保证工程活动的成功,是总结了过去工程活动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而制定的。因此,在工程活动中,有必要遵守相关规范。但仅仅遵守规范是不可以的。人类的工程活动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会不断呈现新的特征,有新的要求,工程活动处于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工程方法的运用因而也要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因此,运用工程方法时,要处理好遵循工程规范与进行工程创新的辩证统一。②李伯聪:《略论运用工程方法的通用原则》。

猜你喜欢

工程方法活动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