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2020-11-30刘宁
刘 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0 引言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模式的图书馆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需求,以互联网、多媒体、数字化等先进技术为载体的移动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馆革命的变革。当前,移动图书馆在我国各大高校已经取得较快发展,然而整体来看,其建设与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性能不全面、功能本同未异、用户普及率偏低等问题,需要不断优化以及完善。
1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原则
尽管我国各大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已历经较长时期,也取得一定经验,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要遵循一定的建设原则[1]。
1.1 资源共享原则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具备网络共享、网络交互原则,这是由于其以网络为基础而建设和应用。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要将整合并共享图书资源作为其核心宗旨。高校需要利用网络云端服务将原有图书资源予以归纳整合,从而优化图书用户的使用体系;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联合其他高校,实现校校合作,达到高校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互补资源不足劣势。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减少各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本,让各个高校的师生都能获取到大量有益的图书信息资源[2]。
1.2 以人为本原则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在构建时要遵循以人文本的原则,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设计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优化阅读服务模式,让用户能够切实实现无障碍、随时随地检索阅读。智能化检索阅读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高效、精准的检索服务。同时为提升用户阅读体验,高校移动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还应广泛搜寻用户意见,体现出人性化、便利化服务,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1.3 公平公益原则
高校建立移动图书馆的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丰富、便利的图书信息资源,让他们从中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作为公益性的教育服务组织,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立与应用应该遵循公平、公益性原则。因此,高校移动图书馆的用户分为师生群体、社会群体两大类,不管是何种社会背景、学历文化、经济条件的人群都应该予以公平公正对待,向用户提供免费基础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1.4 技术与服务同步原则
高校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科技化的服务平台,所沿用的都是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因此对于移动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管理人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网络素养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水平。因此,高校移动图书馆不仅要重视对网络技术、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同时还要强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改变其管理理念、提升其管理技能,通过人才优化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3]。
2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
不同于数字图书馆具备复制性,高校移动图书馆必须要结合用户切实需求、针对图书馆特色予以考量设计。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总结出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构建应由以下五大模块形成。
2.1 用户模块
当前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在校师生群体以及社会群体两大类人群。其中,师生群体的使用率更高,其重点需求主要有借阅图书、资料查找、文献下载等;针对学生群体还需具备在线查看课表、查看空闲教室、图书馆座位等基本功能。社会群体人员的学历、年龄以及职业都较为复杂,相比于师生群体而言其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特点,因此依据学科、专业和领域对图书馆信息进行细化分类处理,更有利于为用户提供便利的阅读服务,提升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公益性、覆盖性。
2.2 应用模块
应用模块是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功能组成部分,是用户操作接触最为频繁的一个模块。通过应用模块的数据处理功能,能传输用户指令并获得反馈结果。通常,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应用模块按照用户需求可以被划分为检索模块、信息模块、个人管理模块以及个性服务模块4个分模块。检索模块使得移动图书馆应用起来更为方便快捷,其中包括:文献检索、图书借阅续借、图书归还提醒等功能;通过信息模块能够获知校园资讯以及图书馆相关信息,比如:校园学术讲座信息、教务信息、书籍更新信息以及热点时事等;个人管理模块就是提供用户信息注册功能,用户通过实名注册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图书管理中心,能够收藏图书、发起讨论、查阅图书服务信息等。个性服务模块主要通过用户过往搜索记录分析用户喜好,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信息推荐服务,与此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交流互动、在线阅读、名师在线解答等功能。应用模块能够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便捷的图书服务[4]。
2.3 管理模块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后台运行管理被称为管理模块,是确保服务平台正常运作的前提。在管理模块中,要为用户提供用户管理、服务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统计、系统备份等功能[5]。用户管理是对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其中包括:用户实名注册、信息修改、权限管理等并负责其用户的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是要求管理员要提升自我素养,动态管理移动图书馆,随时能为用户答疑;资源管理则要求移动图书馆能够不断扩大电子图书规模,比如扫描记录一些古文书,从而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系统管理则要求网络技术人员对网站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维保,定期升级软件、及时修复故障以防止卡顿、链接故障等问题,数据统计则是针对访问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解用户阅读喜好,以此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效率;系统备份则是对用户信息数据进行必要的备份处理以防数据丢失。
2.4 技术模块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必须要具备相关软硬件技术的支持。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软件部分则包括: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应优选用户使用率高的安卓系统以及IOS系统,并能够与微信、微博、腾讯等沟通软件建立关联,以此搭建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系统,通过这些软件直接进入服务平台,并能够分享图书馆中的精品文献、相关活动。为加强高校移动图书馆和其他应用软件的衔接使用,必须要建立安全稳定性强的数据接口、提供各软件所能认可的公共标准。
2.5 内容模块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作为一个知识传递中心,不但要购买新的图书资源促进图书藏量增长,同时要对现有的馆藏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用户使用习惯、使用频率以及关注板块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知识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
3.1 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服务功能本同未异的问题
用户对高校移动图书馆的需求呈现多元化、集成化、跨领域交叉融合的趋势,其中大部分用户希望平台能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5]。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移动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了良好的契机[6]。使用互联网技术对用户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突出内容的个性化管理和推送,突出模式的多样性、即时性,如利用APP服务模式、WAP服务模式,让用户自由选择适合的服务模式。
3.2 优化平台性能,解决移动图书馆性能不全面的问题
由于受研发技术、资金等因素限制,有些技术服务无法与不同系统进行融合应用,加之有些高校所使用的服务平台的应用标准不统一,难以促进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达到一致提升。这就需要科研技术人员加大开发力度,不断完善移动图书馆的性能,提高其系统兼容性。此外,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发现平台问题及时记录反馈,尽快解决问题并更新平台。
3.3 加大宣传力度,解决移动图书馆普及使用率低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移动图书馆,但仍有部分人员并不知晓身边存在移动图书馆,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缺乏对移动图书馆的宣传,致使用户普及使用率偏低。针对此问题,各高校只有加大推广和宣传的工作力度,才能获得更多潜在用户。高校需要通过校园公众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比如校园官微、微博账号等;同时还可以开展线下活动吸引更多用户,通过线上线下的广泛宣传,提升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用户普及使用率。
4 结语
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图书馆转变方式实现变革的重大突破,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化、人性化的图书服务。我国的高校移动图书馆起步较晚,由于受到建设资金、专业技术以及人才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未来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一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丰富、满意的信息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