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赏析课中如何融入美学元素
2020-11-30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储兰芬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 储兰芬
一、在语文诗歌赏析课中融入美学元素的应用价值
1.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古代诗歌、现代诗歌还是外国的诗歌作品,其内核都离不开意味深长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唐诗整齐的对称与平仄的押韵,还是宋词优美的起承转合,都能给人们带来最为直接的美的感受。对古人来说,诗歌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李煜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还是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都在字里行间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浓烈情感。现代学习中有了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更加新颖有趣的科技设备也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如果可以利用美的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就能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文学内涵,进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人能力,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水涨船高。为了满足更多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学习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那些传承下来的经典诗歌,大多都蕴含了诗人对时代特征的捕捉。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可以借诗人的目光,去感受诗人传达的无限美感。虽说是“自古逢秋悲寂寥”,但王维却依然写出了描写山间秋日的静谧与祥和,每一个读者都能通过与诗人的共鸣,更加深层次地领悟到生活的美好。教师将美学元素倾注于诗歌鉴赏,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发现生活之美。
3.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除了以上两点,美学元素的渗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初中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阅历,但受到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对待一些问题时很容易“钻牛角尖”。而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翔实且题材丰富,其中不仅包含了先哲的处世之道,还有很多蕴意深厚的文化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诗歌,让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间接地感受不同的人生,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身思维方式与情感体系的成熟发展,树立更加客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实现自身语文综合水平的全面增长。
二、在语文诗歌赏析课中融入美学元素的实际策略
1.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感受情感之美
自古诗中有真意,对诗歌蕴含情感的分析,是教师渗透美学元素的重要过程。一首诗歌的情感倾向往往决定了诗歌的思想高度。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美学元素,教师也应该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地位。在传统的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而是简单粗暴地以功利性的视角看待诗歌教学,并且将其视为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一环。因此很多语文教师都采用逐词逐句分析的方式带领学生赏析诗歌,这种仿佛“肢解”一般的赏析方式,不仅会严重破坏学生的实际体验,更会影响到学生自身文学修养的提升。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只有以探究性的方式开展诗歌赏析教学,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诗歌赏析课堂。例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重新定位自身的教学职能。教师可以先点明诗中部分关键性的词组,并且带领学生分析这些词组蕴含的含义。例如,“黑色的闪电”表现出海燕的迅猛,“大笑”与“号叫”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文章中的“暗、低、压”表示了乌云的压迫与凶残,却也衬托出了海燕的高傲与乐观。教师完成了示例教学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讨论。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可以借助他人的想法弥补自身思维存在的不足。每个人的想法也可以成为他人思维能力成长的养料,这对学生思维模式与审美意识的成长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样就能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积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拓展思维,引导学生领悟意境之美
内容的渲染。原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与“古道西风瘦马”,利用最为简洁与直白的语言将萧条寂寥的夕阳景色呈现在每个读者面前。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能借由诗人的引导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流露出的浓厚思乡之情。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对诗词的意境之美有更加深层次的感悟,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丰富,实现学生感悟能力的直线增长。就以《天净沙·秋思》为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补充作者马致远的生平经历。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壮志难酬的人生经历之后,自然也会对这首散曲有更加深层次的体悟。
3.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对很多诗人来说,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与景色,往往只能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尤其是对古体诗来说,简练的文字让短短的诗句蕴含了更多的深意。对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点,也要实现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进步与发展。而诗歌赏析本身就是一个锻炼学生思维深度的过程,学生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只有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借助诗歌赏析完成对诗歌美的解析,学生在学习诗歌时的学习质量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注意对诗歌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延伸,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蕴含的画面之美。虽然诗歌是一种不同于绘画的艺术形式,但二者之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王摩诘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描绘自己的庄园,好友苏轼称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这一点来看,单一的说教式教学不仅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也让很多学生缺少了必要的引导。教师只有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将无声的诗歌转变为有形的事物,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灵活充实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层次的学习体验。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与北方雪景有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料加强学生对诗歌中内容的认知,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伟人在诵读这首诗歌时展现的雄浑气魄。除此之外,在教学一些有着特殊内容的诗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诗歌特点,采取更加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石壕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诗中的角色,将“有吏夜捉人”这一故事完整地表演出来,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切身的体验,还能让学生在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浓烈情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提升,自然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诗歌美学元素的赏析中。这样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为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化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诗歌是学习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为学生开展诗歌赏析课程时,必须重视美学元素的渗透,这样才能通过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生自身语文综合素质的稳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