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长寿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路径探析

2020-11-29

绿色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长寿区长江流域屏障

张 吕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重庆 401220)

1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长江干流在重庆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 km,在长寿区境内全长20.9 km,区内的流域面积达到了1423.63 km2,因此,长寿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对于整个长江上游筑牢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想更好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就要了解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科学内涵。笔者认为其科学内涵主要是:在长江流域内,以森林生态、石漠生态、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解能力,对长江系统内外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作用与功能,是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基础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具体而言就是筑牢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将为上、中、下游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空间,最终实现整个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和联动发展。

通过对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科学内涵的剖析,可以发现长江上游地区是整个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核心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宝库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建设好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对于对建设美丽中国也将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2 长寿区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屏障面临的突出问题

长寿区在生态屏障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长江沿线生态屏障突出问题,实现“共抓”大保护,对于实现长寿区长江沿线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意义重大。当前,长寿区在建设长江生态屏障依然面临着四方面的严峻挑战。

2.1 长江沿线的生态破坏依然存在

长江在长寿区境内全长接近30 km,流域面积达到了1424 km2,有支流龙溪河、大洪河、御临河及桃花溪等3河13溪。通过调查发现,支流的水污染虽然比前几年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污染还是存在,这也会给长江流域造成直接污染;其次长江沿线还是存在破坏山体植被的现象,这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淤塞长江航道;再次在长江流域仍存在非法捕捞的现象,这会对长江流域的动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以上这些违法现象的存在对长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

2.2 生态环保压力较大

长寿区作为重庆重要的卫星城市,化工产业一直是长寿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作为重庆市重要的化工基地,长寿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寿高新区这两大经济开发区平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化学工业、新型材料为基础的产业群。“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害、腐蚀性强以及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稍有不慎非常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2]对于园区整个重化工行业生产来说,即使要求每个项目都做到达标排放,但由于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化工园区的所有企业聚集在一起进行生产,是非常容易形成环境污染叠加效应。当环境污染叠加效应突破了环境承载力极限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就长寿区长江生态保护而言,这些化工企业离长江的距离都不是很远,如果化工企业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长寿区长江生态环保压力较大。

2.3 城市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随着长寿区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55 km2,城区人口超过40万人,城镇化率达64.9%。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不断扩大,长寿区还是存在城市污水、垃圾和工业三废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河流的现象,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长寿老城区紧邻长江,由于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陈旧,城市污水处理得不是很好,加上人为破坏长江绿化的行为,给长江长寿段的生态环境的造成负面影响,这不仅影响长寿区长江沿线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更直接威胁着长江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

2.4 长寿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人心,我国公民对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已经有了较大的认同度,但相对于长江上游生态危机的严重性来说还有较大的差距。众所周知,生态文明的构建需要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但现阶段我国公民对生态保护的参与力度与实际需要之间还有差距。就长寿区居民来说,他们并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加生态保护活动,不能很好地把生态消费观念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当长江生态破坏事件发生时,居民很多时候对自身没有直接关系的环境问题采取消极态度、甚至漠视态度,只有当生态问题破坏了自身正常的日常生活,人们才会被迫采取应对行动。在走访中发现,长寿有的居民对于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公民能够意识到环境法规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工作中的重要性,却只有少部分的公民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4]

3 长寿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体路径分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筑牢长寿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对策和措施,笔者将从以下4个维度展开分析。

3.1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提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系列新措施,[5]表明绿色发展将成为新时代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的主流。长寿区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时必须牢固树立和扎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始终将生态环保作为事关长寿区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第一生命线、保障线和底线。同时,长寿区在牢固树立和扎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要完善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体制机制”[6],目前长寿区长江流域现行管理体制还是一种集中管理和部分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这不利于整个长江流域的统一协调管理,建议长寿区政府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统一管理机构,有效克服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解决长江流域现实情况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长江水质良好、植被丰富、水生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3.2 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重化工基地环保安全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发展重化工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与此同时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使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矛盾激增。重化工业一般是高能耗、资源高消费的工业项目,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其他产业而言相对较多。因此发展重化工业必须要直视的第一难题就是生态环境保护。针对这一问题,建议长寿区政府科学制定重化工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实施细则以及保障措施,将其纳入长寿桃花新城城市发展规划,并对规划落实情况严格监督;其次重化工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要求,从化工企业和职工的根本需求和现实需要出发,不断满足企业、职工和园区周边居民对环保基础设施的需求;再次在长江干支流1 km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 km范围内不新布局工业园区的管控要求,调整优化长寿经开区产业空间布局;最后要建立与化工企业相配套的“三废”处理企业和应急管理部门,要“三废”在不出园区的情况下得以全部达标处理。通过上述措施,既保障了重化工基地环保安全,更让长寿区长江流域始终都可以避免受到化工企业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为长江的生态屏障竖起了一道“环保墙”。

3.3 制定管理措施,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长寿区相关部门应该有效的加强对城市环境的管理,确保城市垃圾、水污染防治措施能够有效的在长寿城区得到有效的实施。要确保城市废水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要加强对城市环境保护条例的规范和完善,要对相关企业科学生产和污水处理进行科学的引导。针对老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老旧的问题,市政局应完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污水管网,严格管控城市污水的排放。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建立强有力的执法队伍,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执法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城市污水、垃圾的监管;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4 加大生态保护宣传的力度,提高长江沿线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新时代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也是行为方式的变革。针对长寿区长江沿线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首先,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的力度,唤醒公众对长江的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公众号等媒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保护长江的重要性,宣传国家有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方针,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筑牢公众的生态意识。其次,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实用节俭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7]在社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减少公众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的排放,切实减少长江的污染源。再次,要建立社会监督体系。通过环境保护组织,比如协会、志愿者等的途径,将社会公众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公众在长江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体作用[8]。

猜你喜欢

长寿区长江流域屏障
长寿区成立“女科技人才之家”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屏障修护TOP10
一道屏障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社会治理视域下重庆市长寿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
黄帝战蚩尤
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