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生岳早期工笔人物画探析

2020-11-29黄靖涵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072

流行色 2020年5期
关键词:速写工笔人物画

黄靖涵(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072)

顾生岳先生是浙派人物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工笔人物画和速写。他是二十世纪风靡全国的“浙派人物画”五位开山鼻祖之一,他以用笔洗练、形神兼备的速写和古朴凝重、高简大气的工笔人物画文明艺坛,成为几代学子学习、效仿的对象。①

人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画种,《孔子家语》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荣,桀纣之相,各有其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②从中可窥得中国人物画发展之早。到了汉唐时期,工笔人物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有潮起必有潮落,宋元以后就开始出现衰落,特别是文人画的崛起更产生了排斥工笔独尊水墨的离世偏见,逐渐把工笔人物画推向了低谷,至解放前已濒临绝境。

任何一个画种的发展与变化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变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人在落后的国情中逐渐认识到西方世界的先进之处,当然绘画艺术也不例外,康有为曾在《万木草堂藏画目》③序言中写到:“如仍守旧变,则中国画学应逐灭绝”。④自此,一股学习西方艺术之风便在当时时兴起来,当然对于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绘画来说是向西方学习科学的造型观念。林风眠先生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办学宗旨上就提出了“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⑤同时,如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画家,在教学和创作实践中做出了结合西方艺术改良中国传统绘画的积极尝试,并在一些院校中加以推广,从而培养了一些掌握扎实西方造型功底学生,但这些改革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革命力量的推动下,掀起了一股波澜壮阔的人物画改革大潮。中国美术学院的一些青年教师扛起了改革大旗,跑在潮流的最前沿,开起了浙派人物画改革的新风,顾生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顾生岳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正是由于他扎实的西画基础和速写能力,被分在素描教研组执教,素描教研组撤销后调入中国画系任教,到中国画系后,方增先等老师研究的中国画专业素描已初具雏形,这和热爱传统艺术又有良好素描功底的顾生岳不谋而合,很快就和他们一起共同开始创造中国人物画史的新篇章了。顾生岳说:“我刚调入中国画系时,本来很想参加意笔人物画的教学,因为我酷爱奔放协议的风格,我的速写也比较接近意笔画。而且我已经画过一段时间的意笔画了,还出版过意笔人物画的画片。但是系里缺少工笔画的教师,领导一再动员,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⑥

回顾顾生岳早期作品对于研究他的艺术风格的表面时十分有意义的,他最早的一张工笔画是以年画的形式创作的《拖拉机来到咱们社》创作于1954年。⑦该作品描写了一个公式迎来新的生产工具拖拉机的喜庆场面,画面色彩真实、丰富,人物形态各异,场面热闹,配景也十分丰富,近处树旁的凉茶摊,远处的村落、杂花、小树等等安排的都十分有序,可以看出顾生岳极强的人物造型和画面组织能力。仔细观察这幅作品,画面中线条粗细顿挫颇有笔意,在设色上,所说该作品是以年画的形式创作的,但顾生岳还是在鲜艳中追求雅致,红、绿、黄、蓝都有所控制,使其不像传统年画那般艳丽,十分和谐的在画面中展现。在渲染技法上基本采用的是平涂低染,在表现体积时仍然主意控制在一定的平面感中,以保持画面整体和谐。这张作品是顾生岳再调入国画系之前创作的,其技法主要来源于之前他个人的连环画创作实践,创作灵感源自他下乡考察的所见所闻集生活感受,顾生岳用比较单纯的技法将那个时代感极强的农村公社迎接新生产工具的喜庆场景,热气腾腾的展现在纸上。

1957年素描教研组撤销后,顾生岳调入中国画系,从此他在中国画创作这条寂寞而又充满希望的路上不再是孤军奋战,老师和同时的指点以及经常的交流探讨使他在业务上快速提高。1960年创作的《出海》较之前的作品人物形象更为生动,画面内容更加丰富,从这张作品可以看出,顾生岳对于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绘画技法上也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他找到一个与他个人有关的创作题材——海岛生活。顾生岳从小生长在浙江舟山的海边小镇,对于海岛生活和渔民们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因此,在创作中有更多生动的细节被展现在纸上。为了创作这张作品,顾生岳回到家乡,在小海岛上画了一、二百张速写,不只是岛上人物的静态和动态,还有各种出海的船只。我们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热门五动态幅度较大,道具设置复杂,在海浪的表现中我们能看到明显运用了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使得画面别具一番韵味。特别是画面那几艘大船上的人物也做了放大处理,虽然仔细看会显得有一点点人小船大,但是带来的视觉效果确是十分自然,这种主观放大主要物体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借鉴的。

从《拖拉机来到咱们社》再到《出海》,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顾生岳的传统修养的进步,虽然画面都采用了勾线平涂的传统中国画技法,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十足,但是并没有被“写实”两个字完全包裹。从顾生岳最早期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写实技法的作用十分重视,虽然他早年是学习西画的,但他并没有按照西洋写实绘画的技法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直接应用,这说明他很早就认识到许多传统中国画的本体规律,并以此为基点进行探索和创作。

1962年顾生岳迎来他工笔人物画创作上的第一次突破。这一年,他到甘南藏区深入生活,一到那里他就被藏民们朴素有力的外形和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所吸引,他满怀激情的画了大量速写。《翻身农奴》这张作品是他来西藏第一天到甘南夏河县城时画的,当时他就背着质朴、粗犷、强悍而充满力量的形象吸引住了。顾生岳满怀激情的一口气把他画了下来,心里一激动,笔头似乎也放开了,他强调刻画他那刚锋棱的面部轮廓,紧锁着的英气勃勃的双眉和沉毅有力的眼神,不用擦笔,保留笔触,用深色纸以加强皮肤黝黑的感觉。⑧这幅速写为了开了一个好头,这一年顾生岳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速写作品,其中有几幅作品是他的得意之作。或许是他初次进藏的喜悦与激动,他作品中的线条似乎都注入了舞动的生命旋律。顾生岳曾回忆说,方增先看了他从藏区带回来的速写作品也十分激动,认为他此次进藏深入生活给他的速写带来质的飞跃。

这一年顾生岳不仅画了许多优秀的速写作品,还创作了工笔画《百货下乡》,这幅作品是顾生岳第一幅被广为人知的工笔人物画创作,这幅作品较之前的作品则更具地域特色,画面内容更加生动,特别是在线条的运用上,线条的粗细变化不再像他早期作品中那么明显,钢劲与婉转已经开始藏于内里,不在直白的用线条的粗细和顿挫来表现,已经由传统工笔“十八描”的变化和结合,由此可以看出,顾生岳对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认识又更深入了。

初期探索的二十年中,顾生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春临东海》,这幅作品创作于1964年,这幅作品是他的画作中尺幅最大的一幅,特别是在当那个年代,可谓是史诗级的巨作了。通过它自己之前创作的分析与总结,顾生岳将自己对渔船描绘的优势在这幅作品中展示的淋漓尽致。新中国海岛渔业的发展激发着他的创作热情,此画表现的是春节慰问队在海上演出,大小船只围观演出的热闹场景。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船桅林立、船帆鼓荡、彩旗招展。画家以细腻的工笔笔法、协调而明丽的重彩设色表现了火热的海上生活。⑨这幅作品中饱含着顾生岳对他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为了这幅作品的创作,他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多次返乡搜集创作素材。经过大量的积累,顾生岳开始着手创作这幅作品,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完成绘制,该作品曾入选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这幅作品之所以在那个时期能成为浙派人物画的代表作品,是因为他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完全契合,该作品在画面构成上不仅场面宏大,色彩鲜亮,特别是能反映出当时的“艺术为工农兵服务”的指导思想。⑩再加上作者精湛的绘画技巧和饱含深情的描绘,并且该作品的创作思想和当时浙派绘画的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艺术影响极为广泛。

作为上二十世纪我国重要的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顾生岳先生在其一生的创作与教育生涯里中坚定地追随着以浙派人物画的理念,尤其是在其最初的三十年中,他尝试以西法写实的造型方法削弱光源和体积表面,强调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力,在中西绘画融合的过程中,力求保持传统中国画的特色与韵味。

注释:

① 毛剑波.高简纯净、浑朴静穆——顾生岳艺术论[J].美术,2012(12):42.

② 顾生岳.一条寂寞而又充满希望之路[M]//顾生岳.工笔人物画探》.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

③ 《万木草堂藏画目》是康有为自藏中国画的目录,1917年编成,1918年由上海长兴书局刊行石印本。

④ 康有为.康有为散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240.

⑤ 刘国辉.浙派人物画[M]//卢炘.浙派人物画文献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193.

⑥ 高天民,卢炘.顾生岳访谈录[M]//卢炘.浙派人物画文献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153-154.

⑦ 虽然早在1951年顾生岳以创作组画《人民军队爱人民》,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创作工笔画仍是《拖拉机来到咱们社》。

⑧ 顾生岳.美术技法大全:顾生岳人像速写[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7.

⑨ 裔萼.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90-91.

⑩ 蔡青.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37.

猜你喜欢

速写工笔人物画
《青年速写·归》
钢笔速写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蹲连”速写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