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设计
——论生态保护如何驱动设计创新

2020-11-29陈韵卿梅倩玲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流行色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绿色生态

陈韵卿 梅倩玲(武汉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简称GD),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上兴起的一股设计潮流。工业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典型的案例。由于工业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迫切需求。1973年,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佩帕尼克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对当时的设计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批评:他强调设计应适应社会变革,且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1]。

一、绿色设计的定义

狭义上讲,绿色设计是指通过重新设计产品的某些方面来降低环境影响,可以理解为再设计,其核心思想是3R1D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Decomposition;广义上讲,绿色设计是一系列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的设计策略的总称,包含再设计、仿生设计、生态设计、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情感耐用设计、可持续行为设计等。

1.绿色设计的发展

狭义的绿色设计,即再设计,是绿色设计概念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再设计主要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改变,人们认为是先前的产品设计的不合理性而导致的生态破坏,故都集中注意于产品改造上。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几年的绿色设计探索之路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破坏不能仅仅与产品的某些方面挂钩。设计实践证明了3R1D原则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使产品更环保了,但是在某些时候却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对环境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就来自于产品从原料到最终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某一个或几个阶段之中。再设计出现的问题促使人们以更广泛的视角来看待绿色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又提出了生态设计、仿生设计的概念,将绿色设计从产品层次上升到系统层次。

生态设计,又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设计,虽然关注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终阶段——废品阶段却一直没有做得很好。在21世纪初进入人们眼球的“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产品生命周期终端的问题的思路。从摇篮到摇篮,意思是从产品的原料到废品,然后再将废品转化为原料的一个过程,是再设计原则中的Reuse的再现。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思路连接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和终结的两端,使产品生命周期形成了闭环。

对于产品本身的深入研究似乎就在此告一段落。在2000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里,人们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人而非物上,也即是开始研究用户而非产品本身,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的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社会学与设计学相融合,产生了情感耐用设计这一设计策略,核心思想是增强或延长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连接,来达到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而后,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与设计学交叉融合而产生了“可持续行为设计”,意图影响或改变用户行为从而减少或消除生态破坏的产生,但在可持续行为设计的探索中,比较明显的问题有二,一是产品干预力度与用户接受程度的权衡,二是明显的伦理问题。

目前,绿色设计已经发展到开始探索社会技术系统层面的水平,高于先前的产品层面、产品服务系统层面、社会空间层面。在社会技术系统层面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是系统创新和转型设计,意图通过(战略)设计改造社会技术体系,从而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2.绿色设计带来的设计创新

(1)再设计

再设计意图通过重新设计产品降低环境影响,正如前文所说,其核心思想是3R1D原则。例如由Bionicraft团队设计的名为Alphapot的花盆就是应用3R1D中的Decomposition原则设计的。这是一款用食物垃圾制成的可完全自然降解的花盆,它的原材料主要是本应该被当做厨余垃圾处理掉的蔬菜叶子等食物垃圾,而设计师将垃圾利用起来制作环保的花盆。在工厂里,这些食物垃圾经过简单的处理搅碎、烘干,再经过特殊的压制成型,就成了一个个花盆,不仅生态环保,而且蔬菜叶子等食物垃圾的自然分解也会为花花草草提供充足的养分。

(2)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又称产品生命周期设计(Life Cycle Design),着眼于产品生命周期中诸如原料、生产、运输、回收等的全过程。以旅游用品设计为例,不仅要考虑旅游用品在用户使用阶段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产品原材料、制造、包装、运输等问题——在旅游用品设计中,产品的材料必须轻质,易于运输和使用,例如使用铝等轻质金属;对于旅游用品中的消耗品或一次性用品,例如一次性洗漱用品等,还要考虑到产品的材料与生态环境的亲和性,尽量减少因产品废弃而给环境带来的负担,例如可以使用麦穗、秸秆、稻草等自然材料制造此类产品;产品应尽量减少因制造而产生的工业污染,这主要涉及到工业技术上的问题;产品的结构应简单,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发挥功能,以层套结构、气囊结构、伸缩结构等结构设计来实现交通运输、用户携带的方便性。此外,产品的使用、用后处置等也应考虑其中——使用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例如用太阳能炊具代替柴火,以节约能源;以自然材料为原料的产品在用后处置阶段就很易于处理,但如果原料不是环境友好型材料,就要更加注重材料的回收利用、合理处理。生态设计需要综合考量多阶段的因素,寻求整体对环境危害最小的产品设计思路。

(3)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的前提是使用自然作为模型、测量和指导。以自然为模型包括研究自然的模型和过程,并将其应用于解决人类问题,以及使用生态标准来判断创新的正确性。例如一种叫做Lotusan的外墙自清洁涂料,适用于砌体和渲染表面。灵感来自于对荷叶自洁特性的观察,这种涂料可以让水滴滚下来清除灰尘颗粒,减少潮湿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的堆积。与普通油漆相比,Lotusan要求更低的维护,不需要苛刻的化学品或清洁剂,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对自然模型的研究和模仿,Lotusan让涂料变得更绿色环保。

(4)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

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是生态设计的延伸,是再设计中Reuse原则的再现,它强调行业的再生方式和闭环。2018年10月30日,苹果推出了新款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除了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外观上的创新以外,MacBook Air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创新就是它是苹果公司首次尝试使用百分之百的可回收铝材料制成的产品。铝作为原料制成产品,在生命周期的终端,按照以往的思路它应该沦为废品,但按照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思路,它就应该被回收利用,重新以原料的身份循环入新的生命周期,而苹果公司的MacBook Air就是对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的实践。

(5)情感耐用设计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研究的对象由产品本身转变为用户,促使了情感耐用设计的产生。产品寿命的结束并不总是由于产品的功能或技术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出于用户的心理问题,例如有计划的产品废止制,就是废止的产品的美学功能。情感耐用设计旨在在用户和产品之间建立起一种情感联系。Mugge认为影响用户产品依恋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四种产品意义:自我表达、群体归属、回忆和愉悦(或享受),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这些决定因素来刺激产品依恋。Anil Ercan设计的这款月亮灯让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心情随意调节灯罩,从而调整透光的多少,月亮的圆缺就是用户的情绪的体现。自我表现和产品独特性是两个潜在的因素,可以扩展用户与产品间的情感纽带。

(6)可持续行为设计

归根结底,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与社会文化的违背行为的发出者还是人类本身,于是人们开始从人的行为入手,通过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从根源干预不可持续行为的产生,以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我国学者薛生健将行为分为行动前、行动中和行动后,分别探讨其引导方式,提出了认知引导、语义引导、反思引导三种策略;[2]国外学者Wever、Lilley等认为,可持续行为设计的方法根据产品干预力度和用户接受程度依次分为功能匹配、生态反馈、生态引导和强制功能四个方法。[3]例如瑞典互动研究所设计的Power Aware Cord可视化的电源线,就是利用生态反馈的方法设计的可持续行为产品。该产品通过发光和脉冲光的模式将能量消耗进行形象化:能量使用越高,光的流动越快。这使得用户能够意识到并反思电子设备的能源消耗,从而可能采取更可持续的行为。这项设计还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10年50个最佳发明榜单。

结语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绿色设计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实际上,绿色设计不应只是被狭义地理解为再设计和3R1D原则,而应将其理解为一系列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的设计策略的总称,包含再设计、仿生设计、生态设计、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情感耐用设计、可持续行为设计等,且在不断发展衍生出新的设计思路。绿色设计使设计师们将以人为中心、大自然服务于人的目光转向了以自然为中心、人适应自然上,以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这才是人类得以长久发展的正确道路。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