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 山东倾力打造新时代人才高地
2020-11-29
□ 本刊记者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赋予人才工作更加重大的意义和更加重要的任务。新时代新形势,山东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和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倾力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
谋篇布局 用好人才“指挥棒”
4月2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场地,挖掘机、塔吊、铲车、翻斗车等同时“上阵”,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用了三个月!”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院长沈美庆谈及开发区的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不吝赞美之词,直言“我把后半生交给这儿了!”
此外,沈美庆院长还是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催化材料分会副会长、秘书长,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身兼数职。像他这样的才俊,选择山东“落脚”和发展,与山东的人才政策不可分割。
近年来,山东省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人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陆续出台人才改革22条、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引才用才18条、人才兴鲁行动32条等综合性政策,颁布《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在人才引进、流动、评价、激励、服务等重点环节探索突破,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搭建起了人才制度改革的“四梁八柱”。
政策升级,突出实效,“墙内墙外”分外香。3月18日,临朐农商行向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人才贷”1000万元,重点扶持“年产2000台(套)智能选矿装备”项目,成为潍坊市首笔“人才贷”业务。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经营收入7.6亿元、利润2.1亿元。据统计,2019年9月我省第一笔“人才贷”正式发放以来,仅各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备案的“人才贷”业务就达19110万元。“人才贷”的发放,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也是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党委政府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具体举措。
在临沂。4月14日,山能临矿集团5名采矿、通防、党建、纪检、公共事业首席资深专家受聘,他们从次月起个人薪酬将调整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序列,享受“高管”待遇。据了解,临矿集团在全国煤炭行业首创实施“三通道十二台阶”人才攀登工程,打破了人才成长的“天花板”,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截至目前,已取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成功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为住鲁两院院士量身创设发展平台,以3年为周期提供持续稳定经费支持;对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相关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赋予团队组建自主权,对引进的团队核心成员给予编制保障,根据科研和团队建设需要,分别给予经费支持;每年遴选100名左右科技创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这些沉甸甸的人才政策饱含齐鲁大地的满满诚意。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单就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全省住鲁院士达到80多人;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总量达到3200多人,比“十二五”末增加137.4%。
以人为本 改革创新聚人才
“从发布招聘简章到面试,全程都是网上进行,尤其是视频面试,在事业单位招考中还是第一次经历。”2月22日,潘肖丽在家中,通过了滨州市疾控中心招聘疫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的“云面试”。谈及这次事业单位网上招聘,潘肖丽感到“务实、新颖又便利”。她的成功应聘,得益于山东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
针对疫情给“双招双引”带来的不利影响,山东创新方式,采取视频会议、线上洽谈的形式招才引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4月21日,滕州市举行云签约仪式,采取网上签约的方式,相关企业与北京、上海等5地10位高层次人才相聚“云端”,共同见证招才引智、共话未来发展。结合高校尚未开学的实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定于3月至6月举办开展2020年“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网络专场招聘活动,共有621家重点用人单位参与,提供3574个岗位,需求人数27111人。
为“留人、引人、用人、助人”,山东各地纷纷加大人才政策创新放大招。济南高新区加强科技创新,上线全国首个“人才有价”评估平台,成为人力资本服务业的开拓者、引领者,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运用这个平台,只要将人脸对准评估系统摄像头并刷身份证,系统就会按照“四CAI”(才、彩、采、财)标准,通过大数据算法和区块链技术,评估出人才的综合身价、金融价值和岗位价值。基于平台评估的身价,人才(团队)可免抵押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让人才“身价”成为像黄金一样的“硬通货”,为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创型企业破解融资难,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山东把人才制度改革攻坚作为2020年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之一,目的就是要将“人才兴鲁”战略变为具体行动,加快推动我省由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围绕这一目标,山东大刀阔斧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组建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向用人单位提供服务;在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中增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项目;基层职称均可设置到正高级;建立公务员报名容缺机制;推行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已满编的事业单位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或博士,可申请使用“周转池”编制办理入编;选取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经费开展“包干制”试点;探索建设国际顶尖科学家实验室;设立高层次人才来鲁对接服务专员……
这些重才、引才、用才、爱才的举措,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激发了人才创新的活力,释放出人才红利。据统计,2019年,全省专利申请26.34万件,比上年增长10.31%;技术合同成交额1152.21亿元,首次破千亿;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0.14%。
创优环境 完善人才“生态圈”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如果说事业发展的广阔平台是吸引人才的“硬实力”,那么山东营造的服务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发展环境,则是更具感召力的“软实力”。
“拿着‘惠才卡’去机场、火车站可以走绿色通道,去年有一次去爬泰山,下山时坐缆车都是免费的。”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杜林对山东省提供的暖心服务赞不绝口,他说,不断升级完善的“惠才卡”,“把好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据悉,获颁山东“惠才卡”的高层次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原职称资格、岗位总量、结构比例等限制,直接参评正高级职称,并且可以享受出入境服务、户籍办理、医疗保健等29项绿色通道服务。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已为5365位高层次人才核发了“山东惠才卡”。
人才服务的高效和周到,是招才引智、留住人才的重要助力。今年3月,我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青岛国际院士港落地扎根。近年来,位于李沧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在芯片、抗体、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引进了多名外籍和华裔外籍院士,启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随着院士港的迅速成长,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掣肘开始显现,找“钱”迫在眉睫。李沧区找准了基金公司最在乎的是什么,并创造了一个最顺畅的金融机构创业“生态环境”,引来金融活水,浇灌科技之花。“我们第一次在青岛国际院士港见面,就决定来这里创业。这里的政府有担当、敢作为,提供‘妈妈式’服务,不把‘零跑腿’当空话。”公司大股东张磊说,公司落户后,将发起设立多只公募基金产品,借助青岛国际院士港形成的国际院士、创新团队的智慧,提升投资管理的科学性和投资业绩的可持续性,服务山东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在招才引才上,山东一直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比如,鼓励各市按照属地原则,为博士提供不低于15万元生活补助,省财政根据成效给予各市奖补;对聘用的外国创新人才和专家团队,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和最高500万元综合资助……
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山东更加注重倾注真情实感,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在医疗保健、配偶随迁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4月20日,菏泽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绿色通道”政策推介会举行,将专门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做”一份补充医疗保险,用以弥补高层次人才合规报销后的个人支付部分,不设起付线,不设封顶线,让高层次人才实现“看病就医个人零负担”。
送政策、给平台、奖荣誉、造环境,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助力山东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如今,山东的人才工作,正挺立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潮头上,奔跑在人才国际化的跑道上,站在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关键节点上。从这里再出发,山东人才工作必将乘风破浪,一路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