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区周边“保护开发特色村”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莆田市常太镇溪南村为例

2020-11-29柯清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南村村庄村民

柯清峰

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2019年印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闽委振兴组〔2019〕3号),明确在全省开展10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创建工作,莆田市常太镇溪南村成功入选。本次规划拟借溪南村的试点机会,为全省的乡村振兴工作探路,并为后续村庄的规划编制提供范本[1]。

1.溪南村现状基本情况

1.1 现状概况

溪南村位于莆田市常太镇西南部,东临埔头村,西毗仙游县,南通华亭镇,北接溪北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22户,农业人口1986人,村域西南部为九龙谷省级森林公园,西部与九鲤湖景区接壤,属于典型的毗邻景区型村庄。

1.2 存在问题

根据整理分析,村庄重点问题有两个,一是村庄多数居民已建新房,但旧宅未拆,一户多宅现象较多;二是村民新建宅基地的刚性需求和村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的问题。结合村民诉求、村庄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当前村庄发展面临七大问题:

(1)道路交通。对外交通存在瓶颈,X223道路宽度不足,通行能力有限;内部道路通达性较差,道路硬化不足,缺乏集中停车场地和路边绿化空间。

(2)景观风貌。整体景观格局优越,但村庄内部铺装过多,土壤裸露,绿化不足,水系景观尚未开发,村民、游客无法亲水、戏水。

(3)农房建设。宅基地未按“一户一宅”贯彻实施,多数已建新房而老宅基地未腾退;致使村内危旧房众多,存在安全隐患;且新建住宅布局及风貌杂乱。

(4)公共服务设施。门类缺少,规模不足;未配置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

(5)公用基础设施。给水设施不够完善,电力电信杆线杂乱,垃圾收集点及公厕配置不足,且存在荒废现象。

(6)产业经济。现有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文旅结合度低,缺少品牌;未能依托周边两大景区辐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

(7)特色文化。文化底蕴深厚但挖掘不够、缺少亮点。

2.溪南村规划主要思路

2.1 科学严控边界——落实国土空间精细化管理

以“三调”边界为此次村庄规划边界,确定溪南村村域总面积8.91平方公里。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通过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高村域生态及农田质量;结合“三调”成果和上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一般生态空间、一般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基于村庄发展需求;坚持节约利用和弹性的原则,适当划定村庄留白用地;最终形成明确的村庄边界、村庄生态保护边界、村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边界和村庄建设边界,三大边界间无矛盾与冲突;明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三大空间范围和规模,形成规划一张图。

2.2 促进产业发展——联动九龙谷景区,融入莒溪片区旅游发展

规划认为溪南村应放大优势产业,转移劣势产业,结合自身特色,联动周边共同发展,由此提出两大发展思路。

(1)思路一:一产围绕三产,进行旅游化、艺术化开发

从植物生长原理可以推论,耕地作为一个高度集约化利用的土地,再加上从外界持续不断投入的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以及水分,其内部的生物量要远远高于其他仅仅依靠自然肥力生长的林地和草地;因此,耕地中的农作物发生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氧气也要比天然的林地与草地要多很多。

规范现有枇杷、葡萄种植和生态荷塘产业,植入果蔬采摘、智慧高科技果园观光、共享农场、农产品制作等旅游体验型项目,构建“三产为核、一产为补充”的“1+3”的产业结构。

(2)思路二:联动九龙谷及莒溪片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依托紧邻九龙谷森林公园区位优势,联动发展餐饮、文创、民宿、电竞酒店等旅游服务配套产业,提升溪南村及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为九龙谷做服务配套。

承接周边休闲旅游功能发展乡村生态游,放大村庄自身农业产业优势,植入生态荷园观光,智慧高科技果园观光、果园采摘、共享农场等休闲项目;策划村庄荷塘亮化、滨水夜秀、田园认养、夜航船田园美食等特色项目,打造文创、美食、夜游经济,提升溪南村旅游吸引力。

规划在溪南村形成五大产业空间,分别为金枇果岭——智慧高科技果园,怡养山居——民宿、餐饮集群,文创农庄——文创老街、田园农庄,诗画田园——生态荷园、滨水田园,奇趣九龙谷——山地寻趣拓展基地5大组团。

2.3 保护村庄特色——挖掘村庄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土地整理、生态修复、环境整治、产业提升、文化挖掘、景区带动等综合措施,以“山园怡养”为主题,将溪南村打造为集山园养生度假、青山秀水观光、归隐修身体验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型特色乡村。

2.4 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整村民居生活环境

溪南村村庄三面环山,坐落在莒溪盆地,村庄外围是大片平坦的田园,莒溪从南到北环抱村庄,居民点分布在山水林田之中,自然环境非常优越,但村内人居环境尤其是建筑环境有待提升。

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赤膊砖墙建筑散布,部分建筑周边有附属棚屋和赤膊砖墙建筑,影响村庄整体建筑风貌。溪南村总体建筑质量较好,一类建筑占比近五成,破损建筑主要为附属用房和闲置老房;整体以三层建筑为主。

规划对现状民居分布肌理和建筑进行分类梳理,在村庄现状肌理的基础上对局部空间进行建筑布局;按“传统民居风貌建筑”、“现代民居风貌建筑”对现状保留建筑进行分类整治,根据村庄建设“幸福家园”需求,设计新型民居,并在建设空间范围内、在尊重村庄原始肌理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布局。

从传统建筑中提取屋顶、外墙、门窗、门廊和院落等形式,融入新建民居中;并考虑独栋、联排等不同设计形式。

在村庄景观环境提升方面,规划针对建筑庭院、村庄重要公共空间、村庄滨水岸线、田园果园等空间进行整治和设计,优化村庄整体空间。

2.5 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规划构建公共管理、教育、文体科技、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物流设施六大类公共服务设施;另结合旅游发展需求,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商业设施,其中商业服务包括农创街市和民宿两大类,规划在X223沿线植入农家乐、农产品售卖等商业业态,建设一条农创街市;规划利用5组闲置传统建筑,植入文创功能业态,打造一条文创老街;规划利用移民建筑合院和传统建筑建设民宿,配套乡村旅游。

2.6 落实建设项目——近期实施项目统筹安排

汇总村庄农房建设、旧村整治、农田整理、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等相关规划项目,测算近期建设实施资金需求,落实项目经费来源,统筹安排实施项目,指引村庄近期建设。

3.规划编制经验总结

3.1 沟通确定国土空间格局

村庄规划编制最终需要呈现的成果中有三线控制范围、三大空间分布、耕地保有量等数据,在处理三调数据过程中会出现地类划分与现状出现偏差、地类与空间属性不符、三大空间穿插等问题,需要规划与国土、林业等不同部门沟通协调,确定最后的一张图成果,并转化成管理数据库。

3.2 征求村民诉求与意见

村民是村庄建设与发展的主体,在本次村庄规划的过程中,村庄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并通过规划公示、村民座谈会、入户征求意见和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充分了解村民诉求、现存矛盾等,并对规划进行普及、落实。产业发展引导中积极与村民、乡镇领导和九龙谷经营者等责任主体共同协商讨论,做到多方参与,充分考虑更为实际,更契合村民意志,更符合村庄自身发展的问题。

3.3 实施村庄综合整治

在“三调”成果的基础上,调查落实基本农田冲突情况、建设用地存量情况、一户多宅情况等相关信息,梳理居民点建设用地总体空间,并征询各有关用地权利人意见,整理出可复垦、腾挪、改造利用的宅基地或传统建筑,引导开展居民点综合整治、建筑的改造利用,以支持新村建设、盘活土地、产业发展,也为新村建设、设施配套与乡村旅游提供用地指标。

3.4 村庄保护与村庄发展相结合

受到边界管控的限制,未来村庄建设空间不能突破已划定的建设边界,规划需要在有效的土地内解决村庄发展问题。涉及拆迁,新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住宅等问题,需要解决用地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未来村庄规划的难点所在。

4.村庄规划后续工作建议

4.1 充分发挥村民主体地位

要详细了解村民需求、村集体经济动力来源、现有房屋宅基地建设情况、房屋产权情况、建设矛盾冲突的根源,必须深入群众做详细调查。除了让村民参与规划并提出有效意见外,还应该发挥外出乡贤的智慧,提供多方面如微信公众号、乡贤会等形式参与规划编制。

4.2 引导村委会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

村委会是村庄发展的有效管理主体,由于村委会成员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当地及国家的帮扶政策了解程度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引导村委有效利用国家和地方政策为村庄谋福利。引导村委会从各种乡村政策协同落地、土地综合整治效益最大化、特色产业培育与经营性自然资产出让、多级多主体开发联动等方面促进村庄造血式内生循环体系形成。

猜你喜欢

南村村庄村民
南村谈艺录(视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探访芦南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村庄,你好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莲花县南村水山洪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分析
村庄在哪里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