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翻译中的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
——以重庆中山四路红色景介材料翻译为例

2020-11-29周轲研

科技传播 2020年1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原文译者

阳 静,李 芸,周轲研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还对当今中国文化自信的建立,世界文明秩序的重构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红色文化的翻译,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还原红色文化内涵从而传播红色文化精神,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红色文化旅游,就是将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纳入旅游内容。其对内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对外可以生动向外国游客展示中国发展历程,不失为一种了解中国的便利方式。

本研究拟以有着丰富红色旅游景点的中山四路作为研究对象,笔者收集、整理并分析了大量文献翻译材料,发现这些文献翻译中存在不同的翻译问题,影响了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笔者在指出这些翻译问题的同时,提出了一定的翻译策略,以期更好地还原红色文化内涵,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1 中山四路景介材料中的翻译困境例析

根据对材料的认真研讨分析,笔者发现中山四路景介材料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语法错误、漏译以及表述不规范等。笔者依据红色旅游景介材料文化含义深远、翻译形式多样的特点,将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两种翻译困境。

1.1 功能性翻译困境

功能性翻译困境是一种在红色景介材料译文中较为常见的翻译困境,因为翻译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损害译文的预期功能,进而影响了红色文化的对外传递。这种困境是指在红色景介材料译文中,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重视译文“信息传播”的功能或忽略译文读者所要获取的实用信息,导致原文中的有用信息在译文中被删除、简化或误译的情况。

例1: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和发展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以及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伟大斗争。

译 文:The CPC carried out series of great campaigns to strengthen the state power of 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to recover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astated by the long war,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and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显然原文中的“新中国”一词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但译者仅仅将其译为“New China”,显然没有将这一层重要的红色文化信息表达出来;其次,景介材料中“长期战争”一词指的是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具有深远的红色精神内涵,翻译材料中的“long war”过于简单,远不能将原文背后的红色精神内涵体现出来。

例2:施复亮写给女友钟复光的互勉信。

译文:Manuscript of Shi Fuliang.

原文内容中的“互勉”一词强调了二人所具有的不屈的红色精神,乐观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而译文中的“Manuscript”显然没有将这一层红色精神的内涵表达出来。

1.2 语言性翻译困境

语言性翻译困境指的是译文中违背目的语语言规范的翻译困境。这类困境在红色景介材料英译文章中同样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译者在进行原文的翻译时缺乏认真严谨的态度。

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盟一直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译文: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PC Central Committee,the CDL adheres to the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红色文化内涵,而译者在翻译时,不仅没有将它的含义阐明,甚至连“制度”的翻译都出现了缺失,译文的信息传递功能遭到损害。

例:重庆大轰炸时期此屋被炸毁,周邓二人搬往最东侧的一间房,待房屋修复好后,二人再次搬回。

译文:Because this house was destroyed during Chongqing bombing,Zhou and Deng moved in the easternmost room on the second floor,they moved back after the house was repaired.

译文中的“重庆大轰炸”作为中国抗战史上重要历史事件,具有十分深远的红色历史文化意义,但译文中不仅没有对它进行相应的解释,甚至连特有名词前的定冠词“the”都没有加。

2 破解策略

英国翻译家泰特勒在其《论翻译的原理》中提出著名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而红色景介材料对外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既有传播文化的作用,也体现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过程。恰当的翻译有利于准确传递旅游材料中的信息,促进我国红色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进而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为了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笔者通过分析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种针对不同红色旅游文本内容的翻译破解策略:

2.1 直译和意译策略

直译是指在不违背目的语文化的前提下,在对外翻译材料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以求得内容和形式上的符合。意译是指由于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译者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达到译文与原文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目的。简单地说,直译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和原文一样或类似的表达方法,并使用与原句一样或相似的句子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需要过于死板地追求与原文完全一致,当然也可以在短语层次进行某些调整。意译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与原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另取同意等效的表达方法,或指对原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较大的调整。

笔者认为,这种策略适用于部分重要历史事件及景点名称的翻译,如:皖南事变—the Southern Anhui Incident;中山服—Zhongshan Suit(A kind of suit which was popular during the republic period of China);周公馆—Zhou’s Residence.

2.2 文化释义策略

文化缺省现象在文本翻译中十分常见,它是指拥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对共有文化背景知识的忽略,这种现象会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的一大障碍。对于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来说,这种现象愈发明显。对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环境的读者而言,某些对原文读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文化背景知识,由于二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会成为目标读者的文化缺省成分。而文化释义策略就是直接阐明原句在上下文中的隐含意义,向译语读者说明省略的背景知识。当译者对红色文化的解释不到位的时候,就可以适当采用文化释义的策略,以达到准确阐释中国红色文化的目的。

在笔者看来,针对红色文化意义深远的叙述性史实的翻译,可以采取这一策略,如:周恩来曾谴责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He Yingqing was condemned as the sinn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Zhou Enlai,for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slandered the New Fourth Army as rebel army;桂园是原国民党上将张治中的公馆—Guiyuan was the residence of the former Kuomintang general Zhang Zhizhong,whose name came from the two osmanthus trees.

2.3 翻译补偿对应策略

在处理有关英汉旅游文本以及东西方读者文本理解的差异性问题时,译者可以通过适当运用翻译补偿策略来解决这种文化差异。通过在翻译红色景介材料时恰当运用补偿策略,译者能够将译语读者所需的相关信息传递给他们,从而保持红色景介材料的真实性。除此之外,译者也可以运用文化对应策略,即利用西方文化中与翻译材料有内在联系的人物或者事件来解释中国红色旅游文化中的特有内容,便于外国游客理解和掌握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通过补偿策略的运用,译者将那些外国游客原本难以理解的中国红色旅游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外国游客产生更多的文化亲近感和认同感,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中国红色旅游文化。

根据笔者对材料的分析,此策略适用于与西方历史有一定相似性的历史事件或景点名称的翻译,如:重庆大轰炸——The Chongqing Bombing(The Dresden Bombing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国务院总理周恩来——The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The equal of the president in America) Zhou Enlai.

3 结语

文章以重庆中山四路景点的红色文化翻译为样本总结出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策略。希望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加深游客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

研究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足,待后续进行补充拓展。希望本报告能起抛砖引玉之用,吸引更多人加入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之中。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原文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