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2020-11-29欧阳现
欧阳现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中,各行各业都掀起了深化改革的风潮。对服装行业而言,变化显著的便是服装专业人才的创新转变。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将有效改善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与实践脱离的现状,也有助于服装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课程体系、实训平台的构建,进一步促进服装专业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1 创业能力培养
1.1 创业能力培养的含义
创业能力指拥有发现或者创造一个全新领域,能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去开发或利用它们,并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产品、新生产过程、新原材料、新市场,或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然后产生各种新结果的能力。不难看出,创业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简单来看可分为硬件能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软件能力,包括创业者的专业技能、个人能力以及价值观、创新能力等。就高校服装专业的学生而言,创业能力的培养包括服装设计理论基础、服装设计实践操作技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行业发展的把握能力、对流行趋势的捕捉和决策能力以及团队管理、运营能力等。
1.2 培养创业能力的意义
(1)适应服装产业发展的需要。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服装产业便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后,我国更是形成了以代加工为主的服装生产模式。服装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较高,服装产业的发展不仅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提升,而且能有效地吸收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在服装产业中,研发、设计、销售环节属于创新创意行业,具有零排放、高附加值、发展潜力大等优势。加强高素质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健康发展以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1]。
(2)缓解就业压力。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重要问题。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引领下,加强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辟新的就业方式,对缓解就业压力无疑是一大帮助。服装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2 高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2.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从当前我国高校服装专业的教学目标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是以专业为方向来设定教学目标的,因此服装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在服装行业中所需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学生掌握较强、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存在两大问题:(1)教学目标过于细化和专业,学生只能同时掌握研发、设计这一个或两个环节,当涉及生产和销售环节时,就会触及学生的知识盲点;(2)随着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业者若单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很难在服装行业立足,因此加强对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其对市场信息的捕捉和操控能力十分重要。
2.2 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高校服装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是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则十分欠缺。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是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如此带来两大问题:(1)在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下,高校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着学生设计与生产能力的培养设置,尽管也有一定的营销、管理类课程,但这类课程始终处于课程体系的边缘地位。从当前服装企业的发展来看,服装的设计、生产都是建立在市场需求之上的,若服装专业学生仅掌握设计与生产,而对消费者审美、心理、需求,生产成本、价格制定等内容不了解,可能会造成服装企业经营上的困难[2]。(2)在以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下,高校服装专业主要讲授的是服装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就容易造成对不同课程内在联系的忽视,出现课程安排无序、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
2.3 实训操作平台建设不完善
服装专业实训是高校服装专业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常,高校服装专业实训可分为3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学生在工作室环境中完成服装的设计和制作;学生在工厂环境中完成基于订单的服装设计与生产;学生在市场环境中基于对市场的调研完成自主研发设计、原材料购买、组织生产和销售,并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当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最低层次的实训平台,而由于后两种实训需要企业参与,尤其是最高层次的实训,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大部分高校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后两种实训所需的平台。不完善的实训平台导致学生专业能力难以得到真正锻炼和检验,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3 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3.1 调整教学目标
高校服装专业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尽可能充分考虑服装产业的发展变化以及服装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建立一套动态的教学目标设定体系,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能根据市场要求完成服装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全环节,且具有运营管理、资本运作能力的复合型、全方位的服装人才。服装专业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有两点内容需着重考虑:(1)在对学生的考评上,要着重考评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看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只看其中某一门课程的成绩。(2)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只是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更包括了企业经营管理、市场信息捕捉、资本运作等能力。
3.2 丰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
在服装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不局限于美术、材料等学科,还涉及了信息学、心理学、市场学、流行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逐渐形成了庞大杂糅的学科群系。显然,在短短4年的学习中,要想完全掌握这些学科内容并不现实。因此,高校应从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入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更细化的专业方向,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多元化、丰富化的课程体系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打破了学校专业与专业间的限制,课程教学更加广泛。高校还可采取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实现对服装专业课程的重组,比如结合服装行业流程与高校实际,将服装专业课程分为基础模块、研发模块、设计模块、生产模块、销售模块、企业管理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只有在学习完基础模块后才能继续学习其他模块[3]。每个模块均包含理论知识子模块和专题实训子模块。服装专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每个模块的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来进行课程安排。对学生而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就业意向着重选择某一模块或多个模块展开学习。
3.3 构建完善的实训操作平台
基于学校环境的实训操作平台建设已经较为完善,但基于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实训操作平台仍处于建设初期。要想实现服装专业实训效果的提升,给学生的创业提供好的实训平台,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和接轨。首先,学校可建立“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实训教学体系,通过增加实训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实现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当然,实训的地点最好能放在企业内,一方面可丰富实训内容,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学校可与设计工作室合作开展服装设计的实训;学校可与商场合作开展服装销售的实训;学校可与工厂合作开展服装生产的实训。只有学校为学生打好企业实训基础,学生才能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在实践中学到新的知识。其次,学校可开展“服务性学习”,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审美情趣,并帮助消费者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不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4 结语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创造力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高校服装专业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改革。为此,高校需要基于当前服装专业的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训平台的构建3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推动服装产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