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观念下服装设计的消费社会价值研究
2020-11-29卓静
卓 静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时装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在消费社会逐渐成熟的今天,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消费社会的指导之下,服装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造物”,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比如体验要求和情感要求等,这些都是给服装设计增加的新内容,也服装设计的附加值。尤其是在“共享”观念的背景之下,服装消费的观念也逐渐向时尚化、多功能、环保等个性消费发展。因此,在“共享”理念下,服装设计一方面要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以切合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型“共享”理念下的各种优势,充分发挥人才共享、资源共享的优势,促进服装设计覆盖各个年龄层和消费群体,引领消费、改变生活。
1 “共享”观念的内涵以及价值取向
1.1 “共享”观念的内涵
“共享”观念并非一种全新的理念,而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生活状态。伴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改变,“共享”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改变,显现出时代特征。现代“共享”观念是基于共享经济而产生的,“共享”理念体现出人们的生活价值追求,并且以公正、生存、以人为本等为价值取向[1]。
“共享”可以理解为“使用而并非拥有”,也可以理解为“共同拥有”和“共同分担”。“共享”观念始终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各阶段的内涵也有所差别。在信息时代,“共享”观念可以理解为立足于“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共同参与”体现了共享的公正性和共享过程中的协作性;“利益分享”体现了共同的利益追求,是“共享”观念的内容和结果。在共享经济时代,“共享”观念强调“协同”和“合作”,强调“我的就是我们的”“大家互帮互助”的价值观。因此,“共享”观念的内涵可以围绕谁来共享、共享什么、如何共享以及共享的边界与程度来探讨现代共享的本质[1]。
1.2 “共享”观念的价值取向
“共享”观念不仅是一种经济模式、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价值理念。不可否认,现代的“共享经济”是在价值共识基础之上人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归根结底,代表着人们在特定时期的价值取向。在信息时代,“共享”观念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共享”观念是互惠式共生价值取向的体现;(2)“共享”观念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体现;(3)“共享”观念是“共同参与、利益共享”公正价值取向的体现。
2 “共享”观念为服装设计带来的机遇
共享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对资源、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共建、共享、共有整合,而“共享”观念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构建了新型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服装设计与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模式息息相关。总之,“共享”观念为服装设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契机。
2.1 “共享”观念推动服装设计人才的加速流动
目前,人们已经跨入了“共享新纪元”,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共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共享经济在未来的5年也将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共享经济开发了经济新业态,创造了经济的新业绩,同时也推动了人才的共享。在“共享”观念下,“平台+个人”的组合普遍存在,服装设计师的时间和技能受“共享”观念的影响在不断重组,设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也将围绕着互联网平台上各种各样的任务单开始[2]。
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不再只是企业的被雇佣者,而是独立服装产品的提供者。企业在设计人才的管理上也由“独有”向“共享”转变,择优而用,以最经济的方式找到最匹配的服装设计人才。“共享”观念促进服设计人才实现从企业内部到整个服装产业、从区域内到跨区域的循环,促使服装设计人才在服装产业大的网络里加速流动并实现优化配置。
2.2 “共享”观念推动服装设计资源信息的存量变大
传统的经济大多是在有限资源存量下进行激烈竞争的博弈模式。中国服装领域缺乏优质原创设计,多数原创服装设计师除了做设计,往往还要解决资金、面辅料采购、生产、销售等一系列问题,20%的时间投入设计、80%的时间去解决设计以外的事情成为这一群体的常态。
“共享”模式打破了传统资源存量的限制,能够促使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自己手中的资源进行暂时转让,而服装设计师借助“共享”模式可以将服装设计相关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进行共享,促使服装设计资源信息的存量变大。在“共享”观念的推动之下,还可以建立“共享设计联盟”,通过共享平台的搭建打破信息不对称、合作门槛高的壁垒,促进中外服装时尚产业的交流和发展[3]。
2.3 “共享”观念促使协作共享模式的产生
“共享”观念冲破了原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促使经济模式从竞争模式向协作共享模式转变,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共享协作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共享平台之上,服装设计师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共享资源和服装设计资源分配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将各自的技能进行分享。比如,服装设计师可以通过共享模式打造一个共享生态圈,在共享平台上,设计师可以轻松解决资金、打版制衣等各方面的问题。
3 服装设计领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服装行业正面临大裂变,随着逐渐完成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品的价格越来越低。电商的出现让商品流通的效率成指数上升,种种机缘导致的一个共同结果就是人们对于一般消费品的厌倦。人们到服装店时并不清楚自己要买什么,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手中的钱多了,而是因为同质化的东西太多,已经无法激起他们的购物欲望,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转变,就是“消费升级”。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具有设计感的服装,服装设计领域的问题逐渐凸显。
3.1 服装设计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年轻一代是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时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吃饱穿暖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3]。他们追求对生活的享受,追求真正的精致。以2019年女性服装消费的调查数据为例,女性对于服装类型的选择:潮流时尚类占比在46%,原创设计类占比42%,私服定制类占比15%。这些数据反映对服装设计的需求朝着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获取的渠道比较广,服装行业的门槛低、利润高等原因,导致服装设计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服装品牌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消费者很难辨别品牌之间的差别,对服装设计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3.2 服装设计的创新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的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高达16 010.33亿元,服装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数据的背后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很多服装企业仍然以贴牌为主,我国服装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仅在10%左右,说明在服装产业的全球产业链中,我国仍然处在加工制造的阶段。我国服装产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不足,服装设计的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不仅如此,我国很多服装设计师由于长期受公司管理和公司销售目标的限制,自由发挥的空间受限,思维趋向固化,缺乏创新能力。
3.3 服装设计人才的匮乏
调查数据显示,每年都会有一大批服装专业的学生转行,服装行业一直被人才匮乏的问题所困扰。这与教育的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性以及创造能力,而国内教育偏向于“务实”,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新的消费转型升级对服装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创新能力的原创设计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更为突出。
4 “共享”观念下完善服装设计价值分享的策略
设计需要在超越美和风格的基础之上认识到生产、技术、责任、个性、产品所依赖的信息和品牌一系列问题的复杂性。复杂性的背后是消费社会的形成。消费必须依赖市场,同样服装设计也需要以市场为依据,服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消费方式等问题,因此,现代服装设计与消费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之下,消费需求、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如何在“共享”的观念下,通过不断打造设计人才、提升服装创新能力等,实现服装的审美价值和技术价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4.1 利用资源共享积极打造原创设计,提升服装设计的审美价值
设计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是激发服装设计师灵感的源泉,是服装设计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服装设计资源的共享能够为设计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潮流咨询和原创灵感。目前,中国服装设计领域缺乏原创设计,很多原创设计师的精力往往分散在面料采购、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事情之上,对于设计创作投入的精力则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为设计人才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对于服装原创设计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时尚流行咨询中心”或者引进WGSN等更加前沿和权威的时尚资讯平台,为服装设计师提供设计过程中必备的知识共享平台和资源平台[4]。其次,通过建立虚拟网站扩大开放与共享,为服装设计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潮流咨询。最后,借助互联网打造原创设计师的共享生态圈,比如通过资本引进,解决设计师的资金层面问题;通过引进国内知名的制版工作室与样衣工作室,帮助设计师解决打版与制衣方面的问题;定期举办发布秀、沙龙、订货会等活动,并通过互联网线上平台持续的品牌推广活动和线下网点布局,帮助设计师解决知名度和销售额不高的问题。总之,通过各种资源共享方式为设计师的原创设计提供便利,促使服装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2 利用技术共享提升服装设计创新力,提升服装设计的技术价值
服装行业是全球体量最大的行业之一,新技术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服装行业的发展。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年轻一代正在向追求潮流、追求个性的方向发展,更加偏向于量身定做的产品。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设计师的感性意识,也更需要理性技术的参与,通过技术设计提升服装设计的创新力,有助于增强服装的附加值,在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3D打印、物联网等技术正被应用于服装设计中。
比如将3D技术运用到设计过程中,通过三维立体扫描仪扫描人体模型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传送到计算机数据中心,通过3D试衣系统初步构思服装设计,建立服装模型。然后,通过数据库的检索系统对服装的不同部位进行缝合,实现虚拟的立体效果。不仅如此,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3D模型与消费者“共享”,消费者利用3D模型进行个人形象的DIY。最后,消费者和设计师再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逐步改善,通过3D技术的运用提升服装设计师的创新能力,通过与消费者“共享”,使服装设计更加贴合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4.3 利用人才共享打造中国智造生态圈,提升服装设计的社会价值
服装设计的关键在于人才,也就是服装设计师。在互联网时代,人才共享应该是没有边界的,可以跨界流动寻求发展。我国一直是服装行业的大国而不是强国,主要原因在于服装设计人才的缺乏,因此,加强人才建设、推动人才共享是打造中国智造生态圈的关键因素。
在“共享”观念的背景之下,人才共享的平台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的覆盖面逐渐扩展,一些优质资源、稀缺资源的加速流动带来了越来越高的社会价值[5]。比如,在服装设计领域可以成立“异地设计+私服定制”的共享经济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的异地甚至是国外的设计师,实现设计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服装制造企业在用人理念方面也要朝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方向转变,服装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由“独有”向“共有”转变,根据自身的需求以最经济的方式找到合适的人才。通过人才共享的模式促进人才在整个产业、地区,跨区域、跨国际的大循环中实现优化配置,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促进中国智造生态圈的形成。
4.4 利用数据共享加快建设云定制平台,提升服装设计的人文价值
在传统的服装设计中,无论是在人才建设还是在资源建设都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无法建立“亲密”的联系。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则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设计。通过数据共享,能够打破消费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加快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最终使服装设计与消费者实现完美融合。
首先,服装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在“共享”的大背景之下,服装企业不能单纯地依靠传统的市场数据,要运用智能化的大数据为服装设计提供更精确的帮助,尤其是在以消费者为驱动、供给链为主流的今天,要运用大数据解读顾客的需求,用数字化的方式量化消费者以及市场动态。不仅如此,还可以将这些数据传送到云定制的平台上,为设计师提供数据支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重构满足实时变换的消费场景的供给链[6]。
其次,努力构建一个设计师、工厂、面料商和消费者等能共同参与的云定制平台。设计师不仅可以通过云平台分享服装款式样品,而且可以推荐面料供应企业,以便经销商和个体进行选购。顾客可以通过平台输入自己的信息,获得云衣柜的体验,还可以根据设计师提供的生产厂家进行自主选择,通过数据信息的共享能够亲自参加定制和设计的整个过程。
最后,充分利用数据化的优势实现对消费顾客的全程跟踪和服务,实现全渠道服装设计与消费者互动体验模式的统一。数据的共享利于服装设计灵活度、个性化和智能化快速反应体系的建立,形成消费驱动型的商业模式,在提升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和定制速度的同时更加人性化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5 结语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质量和经济消费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生活方式由原来的生存消费向享受消费转变,对服装设计的需求也逐渐向个性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在“共享”观念之下,完善服装设计的消费社会价值,需要建立在对服装设计领域现阶段问题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共享”观念为服装设计带来的契机。因此,在“共享”观念的背景之下,要逐渐加快人才、资源、技术和数据等多方面的共享,促进服装设计审美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不断完善,促进服装设计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